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轰赵现象凸显精英与百姓的距离甚远

火烧 2011-02-0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分析轰赵现象,揭示精英与百姓间的文化隔阂,批评赵本山小品低俗,探讨社会阶层对高雅与通俗的不同认知,强调价值观冲突与文化差异。

轰赵现象凸显精英与百姓的距离甚远  

每年的央视春晚刚过,准会有人出来炮轰一下赵本山。其中,不乏名人,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魏明伦指“《不差钱》差道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声称“我不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不注重思想内涵,缺少价值观念”;著名文化学者吴祚来对赵本山小品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对弱势群体不尊重;名门之后洪晃特别不认可赵本山的小品:是逗贫嘴,有这一种笑贫不笑娼的元素,甚至对一名采访记者言道:赵家军的走红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春晚这个平台,如果“咱俩要上去瞎聊两句天的话,也突然明天家喻户晓了”。  

不管是高雅的真正精英,还是前卫的冒牌小资,向老赵开炮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俗,太低俗,简直俗不可耐。  

说到俗,容易理解,就是太民间、太草根。低俗,顾名思义,就是低级的俗,那么高级的俗又在哪里?颇叫人费解。当今中国的农民,几乎100%都是俗人,工人也有90%都是俗人,他们说话唠嗑很俗,在台面上除了会用几句毛泽东的语录或者邓小平的猫论摸论什么的,恐怕再不会整出几句高雅一点的乃至淡定一点的东西来。他们看电视时也很俗,所持的身份就是看热闹。宁看小品,不看音乐会。看音乐节目时,宁听民歌、唢呐,也不听交响乐。他们开个玩笑,则更俗,俗得会让眼下的各类达人绝对承受不了。电视新闻里时不时地蹦出几个洋文,更会让这一大堆俗人头大的找不到北。他们已经俗到无法再俗了,以至于他们把赵本山的小品当成了高级的俗。但是,他们不装,不认为自己的俗有什么不好,对自己的不高雅很坦然,一点也不着急。至于其它阶层,如政府官员,起码也有一半属于俗人,乡村干部自不必说,处厅级以上的也未必全能免俗。科教文体界的达人们能听得懂西洋交响乐的又能有几人?不信你把交响音乐会办到县城去试试,不赔掉裤子才怪!但是,他们中那另一半中的不少人,可能会占其30%吧,都是一个装,装雅。其实这拨人在年三十儿只要不打麻将,也是看春晚的,打麻将就不俗啦?他们过年也都在互道“恭喜发财”,俗不俗?难道把“发财”改说成“致富”就不俗了?他们看春晚时,潜意识里还是想看到最娱乐的节目的。有的过后发泄点不满,无非是其中某些小品或相声节目距离自己的期望值大了一些而已。有个人在[人民网]的深坛子里发个贴子,题目就是《不看春晚的十大理由》,其实,他还是看了,而且看得比谁都仔细,否则,他写不出那洋洋的十大理由来。真正可堪称高雅精英的,可能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尔。那种雅,一定是少数人的事,一定要与俗毫不搭界,甚至冰火不容。他们的雅不是装的,而是雅到了通身,雅入了骨髓。如对赵本山的小品,没看,便老早就嗤之以鼻了,看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是气愤农民(还有工人以及其它阶层的绝对多数观众)居然看得乐不可支、连声叫好。难道在农民眼里,这就是在精神享受?二是气愤赵本山及其子弟兵中,哪有一个是读过半日艺术院校的?却竟然占据了比正宗学院派还高的位置。低级战胜了高等,落后打败了前卫,泥腿子挤掉了白领子,这不是倒反天罡了吗?三是气愤央视竟也媚俗,为那个庸俗的收视率就拒绝高雅,年年让这个乡巴佬在春晚扛大梁唱压轴,烦不烦啊。  

观众之所以喜爱赵本山,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他不装。不是假装不装,而是真不装,从里子到面子,一目了然。作人不装,咋回事就是咋回事,该说就说。形象不装,他头发花白了,他就是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头,绝不染它一染。问问当下文艺界、政界和别的什么界的精英,又有几个不染发的?演戏不装,扮演什么角色,就成了什么角色,他演的农民,就是东北乡下随处可见的某个老农。没有半点技法上的做作,没有半点表演上的痕迹。观众喜欢的就是他的俗,如果赵本山哪天在小品里突然玩起高雅来了,那天就是观众离他而去之日。其实,国际公认的滑稽大师卓别林,也从来没有高雅过一回,在“俗”上,可与中国的赵本山有得一拼。也是为当时上流社会的精英们不屑一顾的。只不过,卓别林除却演技高超之外,还辅以滑稽的化妆和服饰,而赵本山只靠演技,没有别的。  

前面提到农民工人都会说几条毛泽东的语录,使人联想到毛泽东其人,一位至死都满身乡土气味的国学大家。他在当时的正统精英眼里也是很不高雅的。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阶段,他的身上却爬满了虱子;他在抽烟时,每吸一口都要发出一种“嘶——”的声音;把高脂肪的红烧肉当做世间最可口的美食,这种底层百姓的非精神文明坏习惯,真的会让老爷太太们公子小姐们仓皇避之而唯恐不及。他在观看歌剧《白毛女》时,竟然不分场合、不顾身份,当场嚎啕大哭,涕泪横流,太有碍观瞻了,简直就是令诸多上流人士所不屑的一大俗人。但毛泽东的文章写得最好,好就好在工农大众听得懂、乐于听、记得住,其主张完全为人民所接受,并指引着劳动人民推翻了满窝都是精英的蒋介石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当年延安的秧歌剧,如《夫妻识字》啊,《兄妹开荒》啊,等等,也全都非但不可与高雅同日而语,可能也要被国民政府的精英们所不耻,太俗了!但同样起到了教育人民、武装人民的巨大作用。反观毛泽东的对手,他们也不得不说,“语言我们打败了,宣传我们打败了,我们不是共产党的个儿”(引王蒙语)。  

精英,在百姓眼里,个个道貌岸然,高不可及。特别高雅精英,更是尊贵得很,神通得很。但他们离百姓也太远,体会不到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他们整不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哪个高雅精英敢叫上一号,他能整出一个百姓叫好的小品来?更遑论夺它个十连冠来!莫非轰倒了赵本山,你的高雅就登堂了?中国人就跟着你不俗了?还有人调侃赵本山说你“该休息”了,花无百日红,谁都有艺术生命完结的那一天,李宁在1984年奥运会上了得不了得?一人夺得男体三金一银,但在紧接的24届奥运会上却失误频频,颗粒无收,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体操名将。赵本山也会有退出央视春晚、乃至退出演艺界的那一天,但他会与李宁一样,为人民所永久怀念。央视春晚的收视率,铁定是全球第一,其中赵本山的小品也铁定功不可没。在一年一度的“观众最喜欢的春晚节目”评选中,赵本山的小品连续十年稳坐首席,可谓中外演艺界的一大奇迹,也是中国俗界芸芸众生的一大奇迹,称赵本山是人民的大艺术家,应属实至名归。别忘了,这个十冠王,可都是观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不是官方或央视乃至某某权威机构所授予的。说赵本山低俗的那些人,还不如说中国的农民(还有工人以及其它阶层的绝对多数观众)统统低俗,来得更直接一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