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为什么土的掉渣?
我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个特点,那就是“土”(或叫“俗”)。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1、笔力不足。本人虽然有黑龙江省委党校的本科文凭,但却名不能符实,文与凭甚有距离。因此,在语言表达、文字组织和文学水平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不过,自己的一些文字作品(不敢说文学作品)也还是获得过一些小奖项的。而我以为,文章的内容更重要,我并不觉得我的一些文章会因形式的影响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相反,我倒更觉得这些文章的思想将会光辉灿烂,光华照人,光照千秋!
2、为了通俗。其实,很多时候,为了把一些问题说的更通俗易懂,我有意使用了一些俗话、土话和家常话等,而避免使用一些难懂的词语词句。例如:在谈一些国家的人口问题时,我会有意用每平方公里的人数来代替人口“密度”一词。因为我要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和认识我的文章,明白和理解我的文章,接受和掌握我的文章。至于如此之后的结果,只有真正看懂、认识、明白、理解、接受、掌握者才能明白,才能彻悟,才能受益!
3、有意避古。有时,我也有意避免使用一些古人前人的东西。一是,他们的语言并不能用,无法表达我的意思。二是他们很多语言晦涩难懂,虚无难解。三是我喜欢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说话。如孔子之言经过了很多人的推敲整理加工提炼,虽然精美,却无法表达我的思想。因为我的思想与古人前人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只能弃之不用。我的文章只谈自己的看法,而不用古人前人的思想说话。不像如今的很多“大师”却都是靠背诵古人前人的“经纶”走红的。
4、少用名著。我不喜欢引经据典,引用名文名著。我喜欢就事论事,以实论实,把现实的问题说清楚。至于前人怎么说、怎么看,我并不觉得他们说的和看的一定正确。因为人都是平等的,有人格尊严的。对同样的问题,前人可以那样看,我为什么就不能这样看呢?谁是谁非?相信大家自会分析鉴别,也会自有公论。当然,这和我的知识容量不足,“内存”不大也有关系。但我并不觉得这很重要,而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把今天的问题解决好。所以,我很少使用诸如“道可道非常道”、“上智下愚”、“辩证施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剩余价值”、“价值规律”等词句。这使我的文章越发的“土”!
5、缩短篇幅。我讨厌长篇大论的“八股文”。真理是简单通俗易懂的,就如汽车一样,就那么点活塞运动原理。很多东西搞复杂了,让人难以认识、理解、接受和掌握,就没有可操作性了,也就毫无价值不会成为真理了。所以,我的文章大都是千字文,尽量简短浓缩,用事实说话。其实很多问题几句话就能说明白,没必要非得宏论一番。我相信:我的“土文章”能解决大问题!
2011年10月17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