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叨叨念:特殊商品与货币幻象
首先,有关货币幻象:
主要指货币在观念中所彰显出的过溢的权力张力,或指各种未能把货币量值符号同真实量值区别开来的现象.它是人的主观感觉,意念,联想和想象的产物.显然,货币幻象与人有关,它起源于货币的特权对人性的侵蚀,使人对外部世界的价值判断出现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双重标准.
其次,关于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特殊商品,例如:妇女、儿童、毒品、暴力、娱乐等。在韩国大片《大叔》里,我们看到了贩卖儿童、毒品交易、暴力团伙、色情交易……在正常的市场之下,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隐形的市场,它就像一个人站在阳光下的影子。
之所以叫它们特殊商品,是因为它们不该被用来交易;是不该成为商品的商品。它们的属性与市场量化一切的规则相矛盾,比如亲情这种东西,它被量化了还存在吗?!反映在社会,儿女不仅不养老、还要与年迈的父母争财产,亲情这种东西一被数字衡量便烟消云散了。
特殊商品的存在不禁让人想到亚当.斯密当年的2本书:《国富论》“创造了”市场经济和分工,然而同时代“出生”的另一本《道德情操论》一直在历史中沉默。是当时商人刻意地夸大有利于他们的一本书而掩盖与他们不甚相干的另一本吗?这只能算作猜测。
我们现在的市场是只会量化一切的市场,一碰到讲质的问题时就出了毛病与弊端;货币幻象就源于市场盲目量化一切。人类怎样处理现行市场秩序之外、那些不可量化的资源、产品?这是全球化弊端引发现代人的深刻思考。有人提出的是:怎样完善市场经济?有人说的是市场化弊端?
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曾经的凯恩斯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无不围绕着市场的片面化问题转。我们现在的市场是不完整的,亚当“教父”本是孕育了完整的市场概念:2本书。人类却选择了1本大加发展,将另一本打入冷宫,即将完整市场的一半内容来当做市场的全部内容;只注意量化、回避质的问题甚至撇之不管。这实际上是“阉割了”真正的市场,巧妙地偷换了市场的概念。
当货币的霸权颠倒了世界的真实秩序,当市场中的人们信奉拜物教,当儿童成为商品在国际上被随意贩卖,时代的问题逼迫人们“重操旧业”,拿起淹没于历史的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为的是重新思考:怎样为市场以外那些不可量化的资源、事物建立一个类似“市场”的、具有社会性的秩序?而不是如现状一样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千篇一律地纳入市场体系,也不管市场有没有这么大的“溶解度”?
如果能解决好这一问题,相信货币幻象的解决,特殊商品的存在等难关也可以迎刃而解了。毕竟,人类的市场需要一个光明的未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