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历史周期律看毛泽东的历程、路线、方法

火烧 2015-10-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对话,探讨历史周期律的根源,强调民主监督对权力的制约,分析毛泽东如何以民主方式跳出历史周期律,体现人民监督与政治体制的创新。

  从历史周期律看毛泽东的历程、路线、方法

  众所周知,关于著名的历史周期律之说,是因为有毛泽东和黄炎培曾经在延安窑洞中的如下对话而著名:

  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住的窑洞里作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然答道:“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显然,黄炎培先生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中国共产党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吗?

  对黄炎培的坦诚直言,毛泽东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接着说:“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地方的事,公之于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律,怕是有效的。”

  这个对话其所以著名,就是因为它用最简单、最准确、最明了的话语,揭穿了一部中国历史,其所以总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兴衰交替的真正原因:权力从来就缺乏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也即始终缺乏民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来源于孔孟之道。

  对此,我想补充说明的是:权力岂独是从来没有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没有共产党之前,权力更是从来就是将人民群众置于它的对立面的。其典型的堂而皇之的话语就是:“上智下愚”、“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治国就是牧民。”

  这来自权力的典型的堂而皇之的话语的意思就是:①胜者王侯败者寇,只要是权力,就是唯一正确的(上智下愚)。②人民群众只能按照权力的意旨行事(民可使知之),绝不能有自己的主见(不可使由之)。③而权力就要像驱赶羊群那样去对待人民群众(治国就是牧民)。

  让我们就历史周期律的根本原因,来看看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革命历程。

  共产党的党歌《国际歌》一开始就这样高唱: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 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我觉得,人民领袖毛泽东终其一生,就是按照共产党党歌《国际歌》的这段唱词,完全彻底地去做的。其历程是不是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①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到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②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毛泽东。

  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毛泽东。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到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所从事的工作,我觉得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来说,似乎基本就是:“唤起工农千百万”“粪土当年万户侯” ,简言之:造反。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毛泽东,所从事的工作,我觉得似乎基本就是:不仅要让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翻身作主人,更要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绝不能作“进了北京城之后的李自成” 。简言之:革命。或者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毛泽东,所从事的工作,根据当时的中央文件,无可辩驳的就是:斗私批修、批林批孔、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确保社会主义的人民政权永不变色。

  正因为如此,人民领袖毛泽东才在1975年的宪法中,增加了至关重要的如下三个条款: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以工农兵代表为主体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请注意:【是以工农兵代表为主体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以官员、民营企业家、明星为主体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民主协商选举产生。原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监督和依照法律的规定随时撤换自己选出的代表。(请注意:【原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监督和依照法律的规定随时撤换自己选出的代表】,而不是如今事实上连公安机关对某些“人民代表”都无可奈何)

  ③大鸣、大放、在辩论、大字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种形式,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请注意:这一个条款的增加,不仅能够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并且更能体现出人民群众是在当家作主)

  试想,如果把1975年宪法的这三个条款作了根本性的改动,那还会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吗?更何谈什么人民群众的监督呢?

  根据这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毛泽东所从事的工作,简言之:继续革命。或者说: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这就是我认为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一生的革命历程。

  毛泽东革命历程中的造反、革命、继续革命,无不贯穿着共产党党歌《国际歌》中的“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时代《国际歌》的歌声不仅才特别嘹亮,更为重要的是:字字落到了实处。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路线,就是“一切归劳动者所有”的路线,就是要让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路线,就是继续革命的路线。不继续革命,就不可能让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

  那么,毛泽东是用什么方法,去实现让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路线的呢?

  毛泽东在对黄炎培的回答中说了:“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可是,毛泽东又是怎样才做到“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人人起来负责”的呢?

  试想,如果毛泽东不反复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党员干部还会密切的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吗?党员干部不能密切的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了,那他们还会坚定的站在工农群众的立场上吗?他们还会有可能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吗?

  由此可见,毛泽东是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才保障了党员干部的工农本色,才做到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人人起来负责”的。

  综上所述,毛泽东继续革命的路线究竟是人类的希望呢?还是某些人所谓的浩劫呢?要想继续革命,离开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能行吗?而抛弃了阶级斗争,还会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吗?

  可惜的是,那个总设计师早就把马克思主义的法宝阶级斗争给关禁闭了。于是……

  秦川牛

  2015.10.1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