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高扬人本主义精神的经济学新作
一部高扬人本主义精神的经济学新作
——读刘永佶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朝阳
当一些学者忙于串场子、作演讲,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为眼下现象喋喋不休的时候,有一个学者却潜入书斋30载,沉思起中苏等国社会主义兴衰的大问题。他融经济、哲学、政治、文化于一体,挥笔描画起劳动社会主义大厦,他以构建中国劳动者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为已任,十几年来,几乎年年有新著,岁岁出成果,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逐渐清晰起来。
眼前的这本书:《中国政治经济学——主体、主义、主题、主张》(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就是这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永佶教授的新著。其独特的语言,独特的逻辑,独特的结论,显示着刘永佶教授思考的独立性。笔者相信,经过时间的汰洗,他的著作的思想光辉定会为更多世人所关注。
刘永佶教授在该书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主体、主义、主题、主张是政治经济学得以形成并建构体系的基础和要求。主体就是所要概括其利益和意识的阶级,主义是这个阶级利益和意识的集中概括,主题是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主张是实现其主义和主题的方式。”本书所论述的主体是指中国劳动者;主义是指劳动社会主义;主题规定中国现实经济矛盾系统;主张是通过改革发展劳动公有制主导现实中国经济矛盾的解决。四大范畴环环相扣,内容展开逻辑严密,把中国劳动者的权利、意志、理想、目标和实现途径表述得鲜明有力。
书中精彩语言叠出,观点一针见血。在第二章第六节,“确立劳动者主体地位是中国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根本”标题下,有这样的片段:“今天的中国,劳动者之外还有两个阶级或社会群体。其一是资产阶级,其二是正向阶级聚合、演化的官僚资本掌控者群体。”“官僚资本掌控者群体之所以这样称谓,一是尚不能确定其已成为一个阶级;二是官僚资本的界定不像私有资本那样明确,既包括官员私人所有的资本及企业,也包括他们以权势掌控和支配其资产、利润的国有和集体企业;三是这个群体成员的资本绝大部分是隐蔽的;四是这个群体分为若干‘圈子或集团’,彼此之间既无公开竞争,也无明显联合。” 刘永佶教授指出,官僚资本是集权官僚制的统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后为适应新形势而实现的转型。它作为中国革命的对像曾被打倒,但由于保留的行政集权体制未能及时改革,当革命精神减退并“取消了群众运动”对该体制的限制后,又迅速地滋生并扩展,成为中国经济和政治中的强大势力,从各个方面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刘永佶教授认为,官僚资本掌控者群体是以行政集权体制为依托的,他们的资本和财产,即使按照资本主义法律也是非法的,他们只能通过政治权力在官方文件上作手脚,或支使一些“经济学家”为之辩护,如前几年出现的“腐败有助改革论”,但不能也不敢将自己的利益概括成理论。这个群体中的个人,也都意识到自己的非法性和短暂性,因此不会要求,也没有能力提出并创立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是将传统的官文化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结合,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是的,能够公开表达理念,形成合法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并为中国大多数人民信服的只能是代表广大劳动者群体意志的中国政治经济学。所幸的是,刘永佶教授撰著的新作正是其中的一种。
该书思想之深刻,分析之到位,世所罕见。作者的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感动。《诗经·王风》中《黍离》一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刘永佶教授勤勤恳恳几十年,笔耕不辍,他到底是为了什么?细读他的论著可以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一切为的是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及其素质和地位的提高。他的文字凸显着高尚的人格力量,理论中充满了极为珍贵的人本主义精神。
“大风起兮云飞扬”,期待着《中国政治经济学》一书的思想能让更多人理解。这不仅对廓清一些理论迷雾大有裨益,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民福祉的增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极有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