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鄢烈山一段文字的谬误
评鄢烈山一段文字的谬误
作于07年12月20日
鄢烈山是当代中国大陆的文笔大家。我曾看过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的鄢先生的一本专集,具体书名我忘记了,好像记得在序言里赞誉鄢烈山为中国大陆第一支笔。自打我看过那本书后,我就特注意鄢先生的文章,其文确实令人欣赏。
可是在 07年12月17日 的天津《今晚报》第21版《胆肝篇》的《怀旧中的真与假》一文中有一段话说得太不恰当了。鄢先生所例举的真怀旧,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和科协主席的 周光召 先生,对改革开放前科学界的那种完全尊重科学家的领导作风甚是怀念,说“今天的科学界民主氛围太少”了。鄢文的大幅度是以此为例来评论现在的不民主的,这我很赞赏,真是敢说真话的一支大家之笔呀!
我今要说得是,鄢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开头所说怀旧的假象。我把怀旧是假的原文全部引出:“许多上年纪的农民说他们怀念‘毛主席领导的那时候,绝非撒谎骗人;若真要他们回到一年四季早出晚归下地,穷忙一年还要忍饥挨饿的‘人民公社’时代,则肯定不愿意。这种怀旧,不过借以表达自己对改变家庭经营风险大、生产生活无基本保障、贫富日益悬殊这种现状的迫切愿望罢了”。
这段所谓的假怀旧文字,细一看,全段是胡说八道。
首先,作为大 家的鄢 先生,没有搞清楚“怀旧”二字的概念。怀者,乃怀念之意呀!而怀旧是回顾过去值得留恋的东西,肯定是指对怀旧者是有益、有利、有好感的事。而对有害或引人不快的事,不叫怀旧,那叫回忆才恰当呀!从范畴上说,回忆、回想、回顾包含怀旧的,但不仅是怀旧。孔子所谓的“礼”等提倡,就是因怀念周时的旧制而已;蒋介石去了台湾后,怀念得是他叱咤风云一统中国时期的旧事,但他绝不怀念被共产党打得一败涂地的那些惨状,对那些胆战心惊的事,只能是回忆、回想、回顾了。上年纪的农民对毛主席领导时期的怀念,是那种公平的按劳分配,村干部(当时叫社队领导)不能贪污也不敢贪污的平等关系,不是那时期的早出晚归的过度劳动。对那种过度劳累,只留下艰难的回忆了,那能叫怀旧吗?如果照鄢先生的说法推理,今天我们怀念过去的革命精神,势必还须去吃草根、穿打补丁衣服、让军队都得去徒步两万五千里长征吗?错也,怀旧是怀念过去的精神和风气,不是再蹈过去的境遇。
我的80多岁的农民二叔曾多次和我说:现在的生活确实是比过去好多了,但好生活没有心情,共产党的几代领导,还是毛主席那时和群众的感情贴得紧呀!
我手头正好留存有2004年1月2日天津《老年时报》讨论的《老人们到底怀念的是什么》一文。是怀念过去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文章是这样说得:
1、人人有工作,生活有基本保证,困难户可吃补助。
2、生老病死有保障。····工资再少也没有看不起病的。医生不收红包····。
3、人人都上的起学。从小学到大学,只要你想考上并考得上,人人都上的起。
4、党(干部)和人民同甘共苦。干部和工人工资基本一样,····。
5、工人国家主人翁地位实实在在有保障。没有开除工人的。
6、社会干净。没有吸毒、卖淫、黑社会泛滥之事。
7、百姓安全感强。
8、党的威信极高。
结论说:“那时候物质生活是艰苦的,劳动强度是很大,但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的,而不是少数人巧取豪夺造成的,所以人们能够理解和齐心,所以人们能够感到愉快舒心。····,这就产生了老一辈人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之情”。
请看,这 和鄢 先生说得怀旧(怀念过去)论述有多大差异呀!按鄢先生说,这都是假怀旧了。鄢先生看来还是不知道广大工农怀得是什么旧,尤其错解了怀旧的概念或本来含义。
其次,鄢先生说人民公社时代是“穷忙一年还要忍饥挨饿”。这说法欠客观准确。我在1976年以前一直在农村生活,说实话,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确实是忍饥挨饿,在以后的时期就没有这种情况了。其它地方我不知道,我老家内蒙河套地区,在1961年以后,吃得很好,主食是白面、大米、糜米。鄢先生说法是以偏概全的。即使曾经有过一段忍饥挨饿的时期,但今天的老农们也不会去怀旧呀!只能是对过去那困苦回顾而已。
第三,鄢先生在这段文字最后说,“这种怀旧,不过借以表达自己对改变家庭经营风险大、生产生活无基本保障、贫富日益悬殊这种现状的迫切愿望罢了”。这点说得接近事实了,但说得不爽快不大胆,你今天“生产生活无基本保障”,能教人家不怀过去生产生活有基本保障的旧吗?你今天的现状是“贫富日益悬殊”,难道人家能不怀过去官民生活基本平等和分配合理的旧吗?鄢先生说这是“迫切愿望罢了”,不准确,不仅是迫切愿望,简直可以说是很不满,这种贫富悬殊的矛盾,在日益尖锐化,对立化,已经很不和谐了。
作为文坛高手的鄢烈 山 先生,没想到,却在这篇文章里用词和用笔那么不慎,那么混淆概念,是用心不良,还是在写作时犯病而错笔,真让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