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宗旨管理能力的关键是把立国思想转化为程序机制
加强宗旨管理能力的关键是把立国思想转化为程序机制
田忠国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历经数代领导人,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未变。但是,人们的切身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偏偏远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们不止要问,这是为什么?我个人认为,不是我国的立国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问题,而是我们缺少把立国思想转化为程序机制的能力。
要解决宗旨管理能力问题,首先就得解决立国思想转化为程序机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提高宗旨管理能力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因为,程序是权力与权利交互运行、相互制约的渠道,没有这个交互运行、相互制约的渠道,不是失之于权力无制,就是失之于权利失序。权力无制时,则权利尽失;权利失序时,社会则陷于动荡。也就是说,人民民主机制需要程序机制,没有程序机制,人民群众就失去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因之,构建人民民主程序机制,就成了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因为,我国社会的价值目标矛盾与冲突,快到了暴力整合期。在暴力整合价值目标共识之前,如果没有和平整合价值目标共识的渠道,一旦发生暴力整合价值目标共识,将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再呼吁构建人民民主程序机制的根本原因。
如何构建人民民主程序机制呢?
一、立国思想是根本
建构人民民主机制,我以为是整合社会价值目标共识的根本。离开立国思想而谈价值目标共识,不仅无法构建价值目标共识,反而会引起社会的价值目标的矛盾与冲突,因为,在我国人民群众心目中,立国思想代表的永远是他们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人民民主、均衡式经济发展模式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标志。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民群众共同追求价值目标、实践社会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都为我国工农业大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成绩,但都存在执着于一端,失之于另一端的倾向。所以,我以为,客观冷静的评价我国六十年的历史,是取得社会的价值目标共识的前提条件。执着于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是对历史逻辑的无知,看到前三十年的成绩,看不到后三十年的发展成果,其思维也存在一定问题。
但是,看到后三十年的成绩,看不到后三十年存在的问题,其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因为,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光看到存在问题而看不到成绩,我们就会丧失信心。如果全面否定前三十年呢,问题就更严重了,因为,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执政历史合法性问题。历史的不合法,怎么可能有合法性执政基础呢?而历史的合法性,就是一个从革命到立国思想的历史合法性问题。本来,从革命到立国思想的历史,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容挑战的,因为,允许对革命到立国思想历史的挑战,就意味着从革命到立国思想的历史被否定。人们知道,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未来是今天的延伸,失去历史也就失去了今天合法性基础。我想,人们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
有了清醒的认识,才能坚守好立国思想,坚守好立国思想,也才能有效管理宗旨。
二、价值逻辑是程序
为人民服务,人民民主,也即人民群众拥有对我国政治经济的选择权、决定权和管理权,以及动态均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立国思想之根本,也是党的宗旨。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以上目标,是党的核心任务。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意识到,官员队伍的腐败,既损害了党的肌体,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一般情况,我国防止党内腐败的措施,一是加强教育,二是整党整风。但是,事实证明,这两种方法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无法扼阻腐败现象。百万元的腐败案已是小菜一碟,千万元数千万元乃至上亿的案子也不在少数。腐败案如此,不论是官员学者还是一般学者,接受外国基金搞学术研究的也触目惊心,而且,以右的面目出现的“美国派”专家学者,为捍卫美国利益,解构我国主体价值观,也在不停的摇旗呐喊,加之贫富悬殊日渐拉大,民众不满情绪有增无减,这一现象说明,我国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正在加大。
能够化解民众不满情绪,有效扼阻腐败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我以为只有尽快启动人民民主机制。但是,我国有关人民民主制度方面的制度不在少数,但真正能运作起来的却少之又少。而无法运作的关键因素,我以为是这些制度中缺少最根本的东西:价值逻辑,亦即程序。制度没有程序,就等于想走路但却没有路,四面八方全是大海。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岛上都充满渴望的目光:民主之路。
所以,现在就是如何通过价值逻辑,也即人民民主程序,把一座座孤岛连接起来,使之在价值目标共识下,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对内,具有强大的凝和力、创造力;对外,具有抗击一切战争风险、经济风险和一切挑战的共同意志,同时具有与世界人民平等共存的亲和力,并和世界人民一道,反对剥削与压迫。
如果我们不具备把立国思想转化为价值逻辑,即人民民主程序机制的能力,不具有把立国理想变成现实的能力,甚或被我们自己或西方反华势力解构了立国思想,变成西方国家思想文化的精神殖民地,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将会重新被世界霸权主义踩到脚下。
为政者和全国人民,千万不要忘了我国近百年的屈辱史、挨打史;千万不要忘了,是我们的先辈,经过一代代人的流血牺牲、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中国人民才从此站起来的,才打出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空间。所以,要保持我国的和平发展空间,对外,首先就不能丢掉战争意志和文化战略;对内,就要建构人民民主程序机制,激活中华民族的凝和力、创造力,因为,凝聚力意味着一个国家不可染指的共同力量,创造力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领先能力。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就没有应对外辱的共同力量,没有创造力,就没有在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上的领先能力,如果两者都不具备,中国人民就会重轮回到解放前的历史。
三、结构不等但却动态均衡经济发展模式是基础
如果说人民民主程序机制是形成国家意志、社会价值目标共识、形成凝聚力、创造力,同步互动和民权、民意、民志为治国之策的制度保障的话,那么,结构不等但却动态均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却是支撑人民民主程序机制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人民民主程序机制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如果拥有这个基础,但却没有人民民主程序机制,这个基础就失去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捍卫条件和捍卫能力。因此,我一直认为,政治机制和经济机制是一枚铜钱两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二者之间只可相互促进,不可相互解构。
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国的经济机制是解构我国政治目标的,因此,我个人认为,现在到了不能不反思的时候了。不反思经济机制,不反思经济发展中的指导思想,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发现不了问题,我们又怎么解决存在的问题?当然,反思并非否定,而是正确的就坚持,错误的就纠正,保持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们知道,和平发展也犹如战争,没有不失败的常胜将军,但是,如果固守错误决策就意味着失败的继续,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纠正错误决策,形成正确决策,失败就会形成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世界历史证明,错误是正确的起点,正确是良性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开端。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正确与错误是相互依存的。再进一步说,错误中也可能存在正确,而正确中也同样可能存在错误,保留正确、剔除错误,人类就发展进步了。
结束语
谁是捍卫我国宗旨的坚定力量?我以为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我们就不知道谁是最可靠的依靠力量。我个人认为,坚定的捍卫我国宗旨的,即不是精英群体,也不是官员群体,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清楚,捍卫党的宗旨,就是捍卫自己的利益和权利。所以,我国应该尽快构建人民民主程序机制,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使之成为捍卫党的宗旨的最坚定的力量,因为,党的宗旨即是捍卫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试想,人民群众虽然渴望捍卫党的宗旨,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但却失去了捍卫党的宗旨的权利,他们又怎么捍卫党的宗旨呢?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