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舆论战争

驳斥蒋家王朝对【中国台湾】恩同再造的谬论!------与蒋家王朝党卫军的粉丝商榷

火烧 2015-10-31 00:00:00 舆论战争 1034
文章驳斥蒋家王朝对台湾恩同再造的谬论,指出其金圆券改革导致大陆中产阶级破产,台湾现代化源自日治时期,而非蒋家王朝。强调台湾教育普及与基础设施优势,质疑蒋家王朝对台湾发展的贡献。

  本文先谈蒋家王朝利用金圆券改革从大陆城市中产阶级手中窃取的黄金来栽培台湾的事情,如果你们班的大学辅导员将你们三十人的伙食费,全部拿去给一个新进的转校生,这名转校生能不天天山珍海味吗?看过电影《太平轮》、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 人都知道黄金是怎么回事?不就是蒋经国忽悠大陆城市中产阶级拿黄金外汇换取蒋家王朝的钞票纸的事情吗?甭管最后黄金运到台湾多少, 就凭这个错误改革让大陆城市中产阶级破产,蒋家王朝已经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当然有专家说蒋经国的金圆券改革是拿政府行政指令和计划经济模式强压市场机制,本身不可能成功,人家蒋经国在苏联被扣留的时候,是苏联小国企的厂长,这不正是人家的看家本领吗?

  现在入本文的正题部分!

  电影《KANO》表面上讲的是台湾棒球队去日本甲子园打棒球的体育励志故事,实际上的文艺内核是亲日基调和台湾本土基调,有人讲这种本土基调理解为台独,这部电影表达的观点是认为台湾的现代化启蒙源自于日治时期,这也从侧面驳斥了蒋家王朝造就发达台湾 的谬论,如果蒋家王朝真的对台湾恩同再造,电影《KANO》会在台湾票房大卖吗?

  说什么蒋家王朝把台湾造就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说什么蒋家王朝比大陆政府好?

  蒋家王朝的粉丝们,请注意底子不一样的,你懂吗?

  1949年大陆是一穷二白,经过了民国几十年内战和日本侵华的摧残,经济底子能好吗?且不说蒋家王朝 的金圆券改革让大陆城市中产阶级破产。 清末的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民国初年北洋系带来的中国资本主义春天也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蒋家王朝的所谓黄金十年,尽管钢产量等重工业成就不及北洋系执政时期,虽然当时的中国大陆取得了一些现代化成就,但是由于民国多年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的摧残,以及国民党撤退大陆时带走了很多资源和黄金,城市中产阶级在金圆券改革中破产,1949年的大陆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并不为过。

  而台湾岛呢?1895年到1945年,台湾岛内仅仅有零星的抗日义军活动,即便是二战时期,也仅仅有零星的台湾岛上空的空战而已,台湾经济没有被战争所摧残,台湾基础设施完备,农业大坝和水利工程也基本到位,还普及了义务教育,台湾经济总量虽然不及日本的满洲殖民地和朝鲜殖民地,但是台湾的义务教育普及率是很高的,可以说当时的亚洲教育,日本第一,中国台湾第二,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普及义务教育的效率和水平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其目的是想在台湾推进奴化教育和皇民化运动。

  国民党的台独倾向不强但是其反共立场一致未变,别看什么台面上的,价值观立场上的对立不是几个经贸往来的大礼包就能解决的,民 进党虽然和共产党并无历史恩仇,但是民进党有台独倾向。

  对于那些说台湾发达归功于蒋家王朝党卫军的那些人,我想说早在清末,日本就在台湾遍布中小学,普及义务教育,国民党定都南京十 几年,怎么南京没有普及义务教育,甚至于蒋家王朝控制的核心地区江浙沪为何也未能普及义务教育,甚至连一个义务教育强制法也没有呢 ?别拿蒋家王朝新所谓的生活运动中办的那些学校说事,那些中小学算得上义务教育吗?不过是解决地主和蒋家王朝党老爷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而已。

  你把海南岛给蒋家王朝经营看看!

  台湾是资源丰富的宝岛,明朝末年西班牙王国和荷兰王国侵略台湾,和后来清末日本马关条约要求 割让台湾岛,人家政府都是进行了地理资源的勘察的,你懂吗?

  台湾的农业发达,归功于蒋家王朝的土改?

  想问蒋家王朝的粉丝, 听到一些小道消息说,蒋家王朝依靠土改打压农地价格,然后少数国府官员伪造自耕农身份,趁低吸纳,再操纵市政开发的区域,然后赚取差价,这不是利益输送吗?请搜搜三岁自耕 农和台湾某个大家族的发家历史。

  中国台湾岛的农业本来就很发达,本来就不饿肚子,早在清朝时期,台湾的稻米就年年丰收,并且销售到内地市场。

  台湾的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蒋家王朝党卫军修建的?不是,主要是日本人修建的,正如电影《KANO》所说,日本修筑的嘉南大坝,修建长达十年,灌溉了嘉南平原,正如都江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台湾留给日本的那些基础设施,直接就能用的,你懂吗?

  陈水扁为八田与一修筑 了塑像进行纪念,如果蒋家王朝真的对台湾恩同再造,民进党还会纪念日本人吗?且不谈蒋家王朝的二二八大屠杀!

  嘉南大坝原称官佃溪埤圳,为日治时期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由总督府工程师八田与一设计,嘉南大坝工程包括当时东南亚第一大的乌 山头水库。大正九年(1920年)9月兴工,至昭和五年(1930年)4月完工,花费5.414万日圆。灌溉区域涵盖云林、嘉义、台南三县,是当时东南 亚最大的水利系统。完工后,嘉南平原由原本的5000公顷水田,增加为15万公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1945年,亚洲教育最发达的是日本,其次是中国台湾。

  殊不知,早在清末,日本就在台湾建立了义务教育体系,甚至连台湾的高山族都被强制接受义务教育,当然这有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化 教育,通过普及日语以及日本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来控制台湾和奴役台湾人民的险恶用心,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7月14日台湾总督府第一任学务部长伊泽修二,执掌台湾教育事务。由于对台湾抗日义军的反割台斗争心有余悸,他在《设置台湾公学校意见》一文中,建议台湾 总督府于台湾实施当时日本尚未实施的儿童义务教育,以实现台湾奴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目标。台湾总督府遵循其意见,在同年于台北市芝山岩设置第一所西式教育场所,也是台湾 第一所小学(今台北市士林国小),此小学基本上为实验性的义务教育。随后,该处所虽发生六氏先生事件,台湾总督府仍于翌年在全台湾 创“国语传习所”,设置更多义务小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国语传习所”并升格至公学校。日治时期的义务教育除了公学校等制度外,还有专门用于奴化台湾少数民族的蕃童教育所、蕃人公学校及专门容纳日籍学童的小学校。建成小学校遗址殖民当局对于义务教育的规范十分严格,绝 大多数的汉人子弟仅能于公学校就读,仅有日本学子与少数社会上层的汉人学童能在师资设备较佳的小学校学习。此外,即使在学校里,族 群对立的紧张关系仍时而可见。

  这种情形持续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了消除台湾汉族人的民族意识,总督府重新修订了《台湾教育令》,使台湾教育体系与日本内地一体化,并开始采用“内台人共 学制”,并停止使用“内地人”、“本岛人”等差别性的称呼,情况才略有改善。

  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台湾教育令》再度修正,将小学校、蕃人公学校与公学校一律改称为国民学校(保留部分蕃童教育所),至此 ,全台的义务教育学制才完全统一。而不管哪种学校形式,除了特殊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之外,日治时期的教育关法令明定,该教育场所以 中央或地方的经费开办,而就学资格则为8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除了基本年龄限制之外,这些法令还详细明定该六年制的义务教育应教 授的科目为修身、作文、读书、习字、算术、唱歌与体操等,并要求一定师资与适当例假日设计。台湾籍儿童的教育普及率成长相当缓慢, 直到强制义务教育实施后才快速成长。在强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下,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的台湾,国民学校共有944间,学生人数达87万6000余人(含女学童),台籍学童就学率为71.17%,日籍则高达九 成。远高于当时世界的平均水平。

  日据时期台、日籍儿童就学率比较 (资料来源:《台湾省51年来统计提要》第1241页)

  年代 1904年 1909年 1914年 1920年 1925年 1930年 1935年 1940年 1944年

  台籍 3.8% 5.5% 9.1% 25.1% 27.2% 33.1% 41.5% 57.6% 71.3%

  日籍 67.7% 90.9% 94.1% 98.0% 98.3% 98.8% 99.3% 99.6% 99.6%

  1904年的次年,袁世凯和张之洞上书废除科举,全国兴办新式中小学

  1909年 西太后和光绪皇帝先后去世

  1920年,西南爆发军阀混战,广东发生粤桂第一次战争,北方发生直皖战争,全国其余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混战

  1925年 孙文去世,国民党党军东征陈炯明

  1930年 国民党新军阀中原大战

  1935年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40年 枣宜会战和百团大战

  1944年 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国民党三省败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