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霸气与强势还应表现得更多些 军队的霸气与强势还应表现得更多些
军队的霸气与强势还应表现得更多些
张志坤
稍微熟悉一点国际政治的人都知道,自古及今,在对外争端中,大国的表现,一般来说都是文官主和武将言战,借用西方的语境说就是军队一般都是鹰派,而政府里有人扮演鸽派,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彼此一唱一和,需要哪出来哪出。应该说,这样的现象相当常见。因为军队作为捍卫国家与民族利益的武装力量,理应具有夺人的霸气与逼人的强势,否则就不堪赳赳武夫的本色。
但是,如果有哪一个国度是这样的,民间一片喊打喊杀汹汹之声,而军队却没有或者少有主战之音,更多的却是什么“和为上”的论调,不求战而求和,把希望寄托在协商、媾和上,从历史经验看,那结果一定不妙。因为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古今中外都屡见不鲜,为人们所提供的案例与教训,可谓比比皆是。
现如今中国军队的表现如何呢?
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然很犯忌讳,但是没办法,因为南海局势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把很多目光投注到中国军队身上。
中国军队已有三十年未经真刀实枪的阵仗了,这在世界各大国中绝无仅有;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极其罕见。古人云,“宴安鸩毒”,和平安逸的环境太久了,对军队的战斗力绝非福音。况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物欲横流,金钱泛滥,也已经严重地腐蚀败坏了中国军队,以至于时至今日,这支武装力量虽然现代化程度大幅提高,但过去那种英勇善战、一往无前的传统精神还剩有几分,不但外国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就算国人自己,对此,恐怕也是将信将疑、患得患失。
显然,笔者不是想据此想贬低现如今中国的武装力量,军队在演习、阅兵、护航、维和、反恐等各方面表现都还不错,可圈可点,但毕竟能打仗、打胜仗才是军队的主业,才是核心使命,而任何武装力量要证实自己,所有一切诸如演习、阅兵、护航、维和、反恐之类,统统都不作数,只有在战场上才算一见高低。
现在,南海局势正是证明军队品质的良好契机。“家贫思孝子,国难思猛将”。南海上的争衡无疑要以武装实力为后盾,中国的后盾是否坚强,完全看军队的表现;最后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可能还是武装力量,中国手中的武装工具是否管用,是否过硬,还要看军队的表现。所以,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就要积极亮相,就要充分表态,就要勇敢地站出来并且站到第一线。
站到第一线上武装力量这个时候不需要表现得温文尔雅、一团和气,而应积极求战,表现出强烈的霸气与逼人的强势;不应扮演可爱的和平鸽,而应该做一个怒目圆睁的猎鹰。至于足够的和平诚意,完全可以由国家其他有关方面来表达,军队所应表达的,就是那股令人颤抖的狠劲。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应有的震慑,才能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须知,他人之“兵”并非易“屈”者,如欲“屈”之,必先慑服之;以为不慑服对手就可“屈”他人之兵,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应该说,中国军队最近一个时期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做了一定的表现与表达,强势与霸气的成份也寓于其中。但是不客气地说,这其中强势与霸气的成份恐怕要仔细翻捡细心甄别才能找得到,需要咬文嚼字地释读出来。这就未免太过含蓄温婉了,这不应该是军队在这个时候所应有的表现。史载北齐大将兰陵王高长恭,骁勇善战,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所以每此上阵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北宋大将狄青也是这样,由于狄青相貌俊秀文弱,所以他仿效兰陵王,每次上战场他也是披头散发,戴着一副青面獠牙的面具。不能示对手以一副儒雅温柔的面目,这样道理古人都懂,中国现代化的军人和现代化的武装力量更应该懂得才对。
希望中国军队在南海以及今后一切涉及领主权的争端上表现得更霸气、更强势一些,这才是真正的王道。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