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典型 随想
树立先进典型人物,用典型人物的事迹来引导社会人心,是中共的传统作法。这种作法在中共的发展成长史上,曾取得巨大的成功。建国以后至九十年代初,这种作法也曾行之有效。
进入九十年代后,这种作法的功效已渐渐损失殆尽,其功效尽失的背后,是这种作法赖以生成的土壤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最近中央电视台“时代先锋”讲述了一个普通筑路工人的事迹,他十几年来坚持义务献血,并拿出12万多元捐助希望工程,这是他的全部积蓄。看新闻的时候,心情十分复杂,有一种深深的刺痛感,有一种深深的悲凉。这个人物的事迹本身让人感动,我觉得这个人物及建国后的黄继光、罗盛教、王杰、向秀丽、雷锋、陈景润、张秉贵、时传祥、张海迪等等,本应成为中国公民的集体人格的。然而,在市场原教旨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精英的带领下,资本以其赤裸裸、血淋淋的力量,使中国公民的集体人格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看这则新闻及央视相关新闻时,我的内心隐隐作痛,不由得问一句:是什么让这些普通人的伟大事迹不再感动中国?!
首先,在看不见的手主宰一切的光辉理论指引下,毫无节制地放任资本和人性的贪婪横行。道德和人性淹没在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资本的疯狂之中。在政策强权的保护下,强大的资本力量,让一切美好的典型人物和事迹,都显得那么的苍白和无奈。
第二,同样是央视,一方面在宣传“时代先锋”,一方面又用湮没技术,让“时代先锋”无论在数量和导向上都在资本代表者的面前显得弱小、可怜和不值得一提。人们的真实感受是,广大人民群众都成了“弱势群体”,他们中的一员即使成了“时代先锋”不也是一件可笑的事吗?“先锋”不过是出于某种考量而被先锋出来而已。精英的本意又何尝想让这些小人物“时代先锋”一下呢?连起于草根的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毛泽东都成了罪人,所谓“时代先锋”就显得不合时宜、言不由衷了。
第三,问题的本质是:改革政策的指向是往西,修的引水渠也是往西,而“时代先锋”的指向却是往东,告诉人们缺水的地方在东面。这样南辕北辙的宣传,能指望取得怎样的效果呢?在现在的政策背景下,“时代先锋”不能当饭吃、当房住、当学上,它不过是粉饰太平的应景文章,连“皇帝的新装”都不是。如果说“时代先锋”是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必须的公民人格,那么,政策就应该检讨并予修正,否则“时代先锋”是无论如何也先锋不起来的。
外二则:乌有之乡文章标题:
“保卫钓鱼岛怎么成了中国民间的事了?核心词:插国旗是国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
“疯狂的资本瓦解了国人的忠诚。”
我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71344867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