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致秦川牛网友
致秦川牛网友
黎阳
2009.3.8.
秦川牛网友:
谢谢你的“毛泽东的权力观,兼致黎阳同志”。
你的文章很让我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我最近正琢磨“毛泽东权力观”和与之对立的权力观的根本区别呢。只是刚刚有了点感觉,还比较朦朦胧胧,需要进一步抓住要点、整理思路、理出头绪、丰富提高,还要收集资料、总结归纳,然后才谈得上动笔。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点灵感。我是打算将此作为今年毛诞节的献礼文章来安排的,不想被你提前点将,倒弄得我有点措手不及了。但象这种涉及根本理论的东西不同于通常的借题发挥嘻笑怒骂,我不敢大大咧咧,打算顺思路之自然,想好了再动笔,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拿出来,不死死拘泥于某个具体日期,宁慎勿糙——好在不是抢注专利,不急这一时。现在公开作此答复,一是想谢谢你的信任和期待,二是想抛砖引玉,动员其他网友一起开动机器,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共同作好这篇文章。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和期待。
致
敬
黎阳
2009.3.8.
=======================================
黎阳声明:本人放弃对此文的版权。只要不违背本文主旨,任何人均可转贴,可散发,可抄袭,可复制,可被冒名顶替,可被任何媒体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写出引文出处,本人分文不取。
附录:毛泽东的权力观,兼致黎阳同志
作者:秦川牛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09-3-8
我总觉得,作为普通百姓,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有苦没处说。
老实说,我每天上网考虑再三的事,并不是我今天要说什么,而是怎样说才不会被删除!
百姓的话语权,为什么会被控制在“主流精英”们的手里?参照黎阳同志的观点,我觉得这应该也是持权抢劫的需要。因为不管是持力强奸者还是持权抢劫者,大约都是不会允许被强奸者或被抢劫者呐喊的。
这使我想起了以下两件事情:
一、记不清马季还是姜昆的相声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一张邮票八分钱,写封信也会让那小子恶心半年(大意如此)。这句话的本意,原是讽刺借信访的手段,企图诬陷好人的那些小大的,但它却从侧面告诉了我们,毛泽东时代的信访是何等的高效!
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众所周知,任何人都能“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年代,那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年代,或曰藏枪于民的年代。在那个年代,百姓便能处理很多事情,任何邪恶都难逃过百姓的眼睛。在那个年代,是干部们按着毛泽东的指导“进京赶考”的年代,因此,干部们不敢脱离群众,不敢搞特殊化。在那个年代,贵为国家副总理的陈永贵们仍然拿着他们原来的工资,仍然要定期回寨参加生产劳动。……
这两件事情,对于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劳动者来说,恐怕都留下了永世难以磨灭的印像,都会认为在那个年代很难产生邪恶,而不会产生丝毫有苦没处说的感觉,更不会产生被持权抢劫的感觉,比如:硬要把剥削与压迫的大肆泛滥称为发展;硬要把对马列主义的篡改称为创新;硬要使不断加大的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产生和谐……
老实说,直到今天为止,我才算大胆地直说了两句想说的话,但限于我的水平,实难表达我欲诉说之万一。为此,我想到了黎阳同志。
黎阳同志的《“持权抢劫”与妖魔化毛泽东——仅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5周年》一文,如果说它是照亮工农民众思想的一盏明灯,我觉得这并不过份,但我还觉得:如果黎阳同志能以该文中的第三部分,即〈“持权抢劫”与中国历史“特色”〉为基础,写一篇“持权抢劫”与毛泽东权力观的对比文章,岂不是更能让大家明析这二者的根本差别?为此,我想说:黎阳同志,劳驾您了!并请恕我冒昧。
秦川牛
20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