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女性教育岂能千里走单骑

火烧 2011-11-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强调女性教育不能孤立进行,需结合社会价值观教育。提出传统女性教育存在歧视,需加强四自教育与仁的教育,同时指出社会风气对女性影响深远,呼吁整体价值观改善以促进女性教育发展。
      广东省妇儿工委召开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编制网络问策网友座谈会, 广东省副省长、省妇儿工委主任雷于蓝认为“传统的女性教育以‘妇德、妇容、妇功’来塑造‘淑女’,延伸到现在,成为更社会化的美容、礼仪、女红与家政,这些都是与时俱进发展起女性职业教育。这些内容只要是健康的、实用的,也都可以沿用,但是,女性仅有这些教育是不够的!”
     原广东省女子中专校长、今年72岁的网友缪美贤说,“当代女性教育必须突出和强化‘四自’教育、创新教育、和谐教育。”
 
     这项工作早应该做了。从长远看,也可以算是亡羊补牢。这个问题广东先破堤,现在又自省修补,是好事。

     不过,什么是“女性教育”?换言之,所谓“女性教育”的概念定性与涵盖的内容是什么?21世纪的女性教育应该怎样开展倒是一个不怎么简单的事。
    “女性教育”与“女性职业教育”应该不是一回事。

     中国的传统女性教育是一种歧视性教育,总的来说是应该批判和抛弃的。比如:对女性的总体评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婚姻家庭方面的严格约束:“从一而终”“三从四德”“贞节”“工女红”“相夫教子”;在社会地位方面:“妻因夫贵”“母为子贵”;官宦富贵人家的“女眷”,平日里也是二门不迈,大门不出的“守闺”,就算做到了皇后(妃)娘娘,也只能在“后宫”行走。否则,就是不守妇道!不守妇道,这可是一把非常厉害,可轻可重的杀人刀!为妻可以被“休”,为“妃”可以被废,或者坐“冷宫”,甚者被杀头。

     尽管如此,在中国要讲“女性教育”,就是离不开孔夫子他老人家。孔子说:“君子无终食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里仁》)意思是说那怕一餐饭的时间、急迫匆忙的时候,流离颠沛的时候都不能忘记“仁”。可见“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应极端的重视对君子进行人的教育,女性也是这样。“仁”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爱人、忠、孝、悌、贡、信等。
     孔子对他的搞足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我们只要抓住“爱人、忠恕、孝悌”这六个字,对“仁”的理解就可以纲举目张,完成“仁”的教育了。爱人是仁的教育外围;忠恕是仁的教育的一贯之道;孝悌为仁的教育根本。
     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教育体系。“孝悌”是基,“忠恕”是干,“爱人”是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孔子自己对“爱人”给出的标准答案。不“ 孝悌”则无“忠恕”可言,无“忠恕”可言,何谈“爱人”!孙中山才也倡导“博爱”其源盖出于此。

     我认为这些东西的本质上在今天也还没有过时。我今天依然主张“无忘感恩”“奉献爱心”“当志愿者”“尊老爱幼”实施“扶贫济困”政策,表现形式与时俱进了,但“仁”的本质没有改变。

     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女性教育在这些主要方面与男性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只是在于由女性的生理性别特点决定的特殊教育。女性教育不是世外桃源。这种教育不能脱离全社会的价值观、社会道德、风气这个大酱缸的影响后人熏染。离开这个原则谈女性教育都是神话。

     针对女性的“四自”(自尊、信、立、强)教育也差不多有20年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说效果好不好呢?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什么?原因就是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没有搞上去。我到一个比喻:女性教育是毛,整个社会教育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颁布6年了;最早的地方法规差不多有20年了。里面规定了三种教育渠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和家庭能够把孩子往“坏”里教吗,不可能啊。为什么孩子会学“坏”呢?这不是“社会教育”这一块出问题了吗。法律上规定得非常清楚,社会教育这一块的责任人是地方政府。社会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有效”的。

     现在社会中出现的女性问题:“傍大款”,“三陪”,争做“小三”,甘当“小秘-情人”,包括中青年女明星也对“嫁富豪”趋之若鹜等等,如果要找原因出处,归根结底还是社会价值观扭曲使然:有钱就有自尊;有钱才有自信;有钱自然自立;有钱当然自强!这难道不是我们今天女性教育失败的真实写照吗?
     一定有人不同意我的这个看法。事实摆在这里,你同不同意都是事实。

     结论:女性教育要抓;单独抓是徒劳无功的。必须与整个社会价值观教育一起抓。大环境向好了,女性教育这个小环境自然也会向好。
     鸡蛋只有放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够孵出小鸡来;没有适当的温度,放久了,鸡蛋反而会变成臭不可闻的坏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