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温故知新

火烧 2011-11-0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强调以史为鉴的重要性,分析日本对历史的态度及其民族特性,指出日本在中日关系中的行为及其对未来的潜在影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句名言教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这是关乎国家兴亡衰败的大事。毛泽东通晓中国历史,并且古为今用,服务人民。他曾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要经常讲,反复讲”目的是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继往开来,在为创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路上不犯和少犯错误。  

    我国对日本外交的指导方针,始终秉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立场,以此规范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的方针政策。但是纵观日本方面的言行,明显表现出他们并不认同这十六字方针,因此即便是对“面向未来”其方向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眼前的“日美安保条约”,它在东海、南海的军事动作以及它们首脑的涉华言论,充分说明日本已经把历史视若敝履了。  

    日本是故意地践踏历史。但是我们中国绝对不会忘记近代以来中日间那一页血写的历史。尤其还要注意的是,日本在历史上的行为与其民族秉性之间的关联。这也很重要。  

    日本的秉性特质是什么?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它具有鲜明的狗性。狗的特性是怎样?民间这样定义:如狗仗人势、恃强欺弱、欺善怕恶、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还有就是摇尾乞怜,大狗看主人……等等都是负面贬词。但却也是人们对狗的脾性长久观察的鉴定。不过“狗眼看人”它是分别对待的。如对它的主子就“摇尾乞怜”表示温顺以邀宠爱,借此它可以仗势欺人。可是对陌生人尤其弱势的穷苦人,它就龇牙咧嘴,狂吠不止,稍不留神它会扑过来残酷撕咬,绝不松口。但是,当它看见主子向来人招呼一声,它立马就安静下来。所有的狗都“欺贫爱富”,都“欺善怕恶”。你若惧怕它,你若给它吓得退让、逃跑,那就遭了,它一准更凶猛地扑将上来,把你当做猎物吞咬。你绝不能害怕,绝不能被它的来势汹汹所吓倒,而应该勇敢地挥起手里的棍棒,冷不防对着它的腰间狠狠一击,它一准扒在地上,服服帖帖不再敢瞎动弹。为什么拦腰打呢,据说这畜生是狼种,生的是“铜头铁腿芦杆腰”。就是说狗这畜生的脊梁骨不硬,经不起打。  

    对照日本今天和它往昔对待别国的所取的态度来说,其所作所为,不禁令我心中浮现出恶狗在对着自己长牙咧嘴,势将猛扑过来的凶相。  

    我国盛唐时代,中日交往密切,日本方面对中国鞠躬有礼,亲善之旅络绎于途,“温顺以邀宠”从而无论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得益良多。与此同时,其四周弱小如高丽、东南亚等地自不在它的眼下。及至宋元明清(1840年前)中国仍是强势不减的泱泱大国,日本对中国也仍然亲善如前,趋炎附势,挟中国以自重。这个历史时期的日本之于中国,它的秉性就好比“摇尾乞怜”“温顺邀宠”的宠物狗。可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国运日衰。这时候,原本“温顺”的宠物狗,发现前此挟以自矜自重的泱泱大国变得如此弱不禁风,于是“狗眼看人低”,转过身就猛扑过来,凶残地死死咬住原先依仗过它的中国不放,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甲午之战”随之签下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以及相继而来的大举入侵中国,其妄图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狼心狗肺的心性显露无遗。  

    但是它在强者的面前又表露另一种秉性,另一副嘴脸。历史上他在中国盛世时期显示的身段如何柔软,如何摇尾乞怜,上文已经略有所及,此不赘言。我们且看当今它与美国之间的形貌姿态,我们就更加见识日本的狗性淋漓尽致的一种品质表现。本文上面说到:对于恶狗你不要怕,不要被他来势汹汹所吓倒,而应勇敢地挥起手中的棍棒,冷不防看准他的腰间狠狠一击,将其打趴在地。这时它会怕的要死,服服贴贴不敢动弹。从此以后,它对你低眉顺眼,变成哈巴狗,你叫它往东它不敢往西,叫它砍柴,它不敢捉鸡。这就活像现而今日本与美国这样的一种主从关系。回想当年日本在二战时,也曾横扫亚洲诸国,趁机直扑珍珠港,睁大了狗眼,张开血口之势 ,美国没有被他的来势汹汹所吓倒,而是紧握手中棍棒,照它的腰间狠狠打去,而且紧追不舍地狠狠打,甚至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哈!把它一下子打趴在地了!“芦杆腰”经不起打。从今而后乖乖的当了孙子,认美国是爷。于是狗的另一秉性显现:挟美国以自矜自重 ,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侵犯善良,欺负弱小等,横行霸道,无所不为。只要背后的主子美国做个姿态,他就开始行动,于是从东海扑向南海,邀印度联越菲,龇牙咧嘴,恶声狂吠,妄称哪儿哪儿都是他的利益范围。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他自己是谁,也不掂一掂自己几斤几两。但是,只要美国主子吹个口哨或‘嘘’一声,它就会立刻地低下头,闭上嘴不不再吭声。比如什么“北方四岛”属于“周边有事”范围。不是美国主子‘嘘’一声它就闭嘴了麽?!对比之下,日本的秉性与狗的秉性何其相似乃尔!  

   温故而知新就是要我们记住毛泽东提醒人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那句话。他还说过:看他的过去就知道他的现在;看他的过去和现在就知道他的未来类似的话。如果我们也用这样的话来验证我们对日本的认识,规范我们对日本的态度——包括外交和国防政策,那就是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温故而知新。善莫大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