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伊朗战争”的“核”效应

火烧 2011-11-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伊朗战争的核效应,探讨中东局势变化及美国干预对石油定价的影响,强调欧亚安全格局与能源自主的重要性。

“伊朗战争”的“核”效应  

此次阿拉伯革命是未竟的伊斯兰革命的延续,自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OPEC在石油定价权上的利权回归,突尼斯、埃及傀儡政权的倒台,也门、巴林亲美部落的衰危,给以色列的“存在”提出了问号(二战犹太人的嵌入及法西斯化)?连隔岸观火的土耳其也加入抢班夺权的行列……  

然而,北约军政府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发动了对利比亚的侵略战争(对比一下亚非拉国家和霉菌及其雇佣军的态度),对叙利亚、伊朗的恐怖袭击(叙、伊反对派的CIA背景及暗杀行动),甚至以刺杀沙特大使未遂事件等“军统”手段(对比一下沙特本国与美、以的反应)在中东制造莫须有的“核恐慌”。其目的正在于转移伊斯兰革命的反殖民反封建主题,将之转换为伊斯兰国家内部军阀混战,其对中东油价(之前有过海元的内部规划)及中印等新兴国家的打击远超过所谓的“碳关税”。  

其危害远超过“朝核”等问题的实际影响,与此同时,反而“日核”“以核”霉菌核基地等问题是更现实的危害,是中东和世界人民眼前的定时炸弹。更长远的时期内,以-美的国家恐怖主义(法西斯强迫症)已然成为没落霸权对全球生态的“核”灾难,是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和地球活性化危机的“超级病毒”。  

   

乔姆斯基《失败的国家:滥用权力和践踏民主》  

目前尽管亚洲“包含了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发展最快的能源消耗国”,可它仍要“依靠外来的机构、贸易体系和武装力量,才能同它自己进行交易”,这种状况是西方帝国扩张时期的遗留物,目的是削弱亚洲。……印度分析家阿贾兹@艾哈迈德认为,伊朗可能“在大约10年以后成为亚洲能源安全网的关键环节,中国和俄罗斯都已认识到这个能源网是摆脱西方对世界能源供给的控制和保障亚洲大规模供应改革所必不可少的”。韩国、东南亚国家,还包括日本都可能加入这个能源网。关键是印度持什么态度,它顶住美国的压力没有终止同伊朗签订的铺设石油管道合同。印度也面临着抉择。它可以选择当美国的附庸国,也可以参加一个正在形成的比较独立的亚洲国家集团,这个集团与中东石油出口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印度教徒报》的副主编通过一连串很有启发意义的评论表明:“如果21世界是一个属于‘亚洲的世纪’,那亚洲国家被动的能源状况一定会终结”。(当下霉菌对阿富汗-伊拉克斯坦的侵略战争正是实施中心隔离,‘外围盗链)  

进一步看,亚洲国家“掌握着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贮备‘,几乎完全以美元计算的。但按审慎的原则外汇币种应该实现多样化,为达到这个目标,第一步是在亚洲石油市场上用欧元交易(亚元?!)……另外还出现了一个与此相仿的问题,那就是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是以中俄为基础的反对美国势力向前苏联(前西域)中亚地区扩张的力量。据莫斯科资深记者弗雷德@韦尔报道,上合组织“正迅速发展为一个地区安全集团,可能就要吸纳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新成员”’,还可能成为“以北约为对手的欧亚军事同盟”。
自二战以来(战争渔利的既得者)美国决策者们就一直满腹担忧欧亚可能会逐步摆脱自己的影响,到如今随着三足鼎立的格局不断形成,随着新的南南对话的开展(奥巴马上台的国内-国际力量)还随着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快速发展,这种忧虑与日俱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