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城乡大联合,工农大联合”是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

火烧 2011-12-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提出城乡工农联合是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强调通过系统规划实现生产高效与生活舒适。主张以工护农,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控制物价,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大联合,工农大联合”是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
前言
: 这是一个大范围的系统工程,是中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一场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继续革命”,这也是说需要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高度协调配合的。“城乡大联合,工农大联合”是“继续革命”的战略目标。所需时间不会太短的。人类在居住,生活方面要求舒适方便是正当的,但在生产上追求的是高效(当然不忽安全和舒适),所以需要的是高度集约。“城乡大联合,工农大联合”全面兼顾了人民、集体、国家利益,集体和国家利益也是人民的长远利益,因此是反帝反修反复辟的坚实基础。“城乡大联合,工农大联合”才是当今中国发展的真正总设计总方案。请问总设计师的设计总方案在哪里?由于我孤陋寡闻所以没见过,希望博闻者拿出来给我看看!本文是在我的旧文上稍作修改而发出的。
一、设想动机:
   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逼迫农民进城,不是唯一的出路。说提高农民必须让农民进城的说法,完全是找借口,为的是创造虚高的GDP,而不顾农民死活强行迫使农民进城。过好日子不是靠几张纸币;而要靠物质来支撑的,那么请问农民进城后靠什么就能过好日子?城里的水泥地、柏油路上能长出什么物资来?三农所以形成问题,并不是农民进不进城的问题,而主要是飞涨的物价。所以真心顾及农民,稳定物价是首要条件,而不是他们居住在哪里的问题。其次是改进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 土地集约化是必要的,但不一定要建方城方镇呀!上图的设想动机就于此。农业的经济效益是永远跟不上工业的,所以以工护农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本图仅提供一个简单的思路。
(图见:http://13301101.blog.hexun.com/58485601_a.html
二、图意说明:
    1、上图设想,首先尊重实施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距离住房区一定范围内不准建造工业用房、养殖,无论大小一概不准。
    2、绿色为河两岸绿环带,宽:4~5米之间。以当地原生的优秀草种或花种植入,不要千里迢迢从别地引进。其上有规则地种上树木,也以当地有价值的优秀苗木为主,果树也行。决不允许当做荒地私自开垦种植。
    3、蓝色为河道、水渠。原有水道可以照旧,但宽小于30米的且无南北纵河交接的要开拓整修。新开水道不小于30米。东西向的横水道南北间隔1000~500米之间调控。
   4、灰色为公路、通道。主干道总寛(含慢车道和北侧的人行道)在48~32米之间。
   5、红色居民住房,其中包含:住房宽10米, 与人行道接壤。房南侧人行道4米,房北侧附属设施按需要而定。
   6、黄色为可耕田,其配套设施不在本图范围。
   7、纵向水道的东西间隔不定,只要保证东西横向水道通达便利就行。
   8、纵向干道的人行道按城市标准确定。两侧建造商店、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按照人口比例规划建造。极端严格控制高档娱乐性设施,但要保证大众化的合理的文化活动场所 ,凡是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其规格、质量、数量绝对不许超越当地居民房,其房型按需要确定。

、好处:
    1、 彻底消灭城乡差别,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是同等的居民,只是各自的工作不同。有利于思想感情上相互感染,相互包容取长补短,把城市文化、农村文化融为一体。达到这一境界,“农民”这两个字在中国彻底完成了历史使命。务农者也是企业员工之一。
    2、有利于环保,空气、阳光、风、雨、降温等等这用不着我细说了吧?比方城里优还是劣?
    3、污水、垃圾还是可以按原来城市的办法处理。植物性垃圾可以加工作为肥料,挤兑化肥的用量。
    4、有利于备战、抗震。一颗炸弹到方城中一炸就一大块,同等量的炸弹在带形中比城中的损失减少3/4,而且入侵势力还难以找到正确的目标。地震了,在方城中一倒就是一大块,而且逃生还无处逃。在带形中至少逃生要容易得多,只要跑出家门就可避险了。
    5、水道纵横配套,合理规划,有效提高水系效率,基本杜绝旱涝灾害。还便利了水上交通。
    6、陆路上绝对不会出现交通拥堵。
四、实施办法:
    1、立即停止一切方城市建设。城市需要住房的居民向本单位所属农村转移,现有房住的居民暂且不动,不要再搞拆迁大跃进了,等到住房产权年限满了再转移不迟。
    2、国家在全面、认真仔细地对全国的水系、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然后严格按照自然规律,编制出全盘规划,下达各省级。协调各省之间的衔接。
    3、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国家规划,编制本地规划,下达到县级。协调各县之间的衔接。各县级按省的规划编制本县的规划下达到乡级。协调各项之间的衔接。各乡镇按县的规划编制本乡规划 ,下达到居委。协调各居委之间的衔接。各居委按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5、居委规划 ①保障人均30平方米住房。②废除土地买卖制、租赁制。(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土地是国家的土地,人民要居住用地没必要出钱购买或者出租金。)坚决取消特权分房,合论什么干部,一律照此标准办理。干部分房一律在任前的原生产单位给予,远距离任职的干部可在任所内部给予临时单人住房,不准到任所外找借口搞特殊房,租借也不行。离任后回家。
    3、不要一下子求多大规模,应该按照需要循序渐进。 对已经具备现代化、集约化的村,决不要赶时髦,要按需进行。强调适用于确实已经能够按集约要求,需要调整的地方。简单地说成熟多少发展多少,不故意拖延,也不逼迫上马。
    4、种田户每100亩设一个作业组;全部人员10名;其中组长一名,组记账员一名,副组长一名都不脱产。1000亩置为一个生产队,也作为一级核算单位。 优先录用原本村劳力,多余劳力由乡、居委和所属企业一起创造条件予以安排。企业辖带几个生产队根据企业能力大小灵活确定。
    5、企业与地方行政的关系不列入本文话题。但必须强调:任何组织包括政府都不准调用土地,土管部门只负责监管:住房用地不得超出3%,也就是说可耕地不少于97%。非企业用地必须采用等量置换原则。企业之间采用协商、自愿、等额交换为原则。(等量置换与等额交换不是同一个概念)
    6、居委设置、职能、农、经关系等等不在本文范围内。
    7、本图只是居住房、商用房、学校医院、行政办公、种植等范围。工业、养殖、大型经营性服务不在此。
    8、初步估计每四个居委的范围,设置一所义务教育完全学校。一家中级医院。
    9、以工业带农业。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永远跟不上工企业的,因此以工养农必然是永久的事情。所以必须把农业严肃认真地划归能力相当的企业,农业作为某个企业的一部分,或一个车间。一切待遇同企业一致,如同当今南街村那样做法。劳动力按照安排也可参照南街村那样。(以上9点也只是粗糙的想法,有待大家一起来完善。)
五、居住、城市、生产三者的关系
居住是生产力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生产是根据生产力(或曰消费者)的需求而产生的。城市是消费与生产之间的交换(贸易)的枢纽,古代还有个御敌作用,现代不存在了,现代只要众志成城才行。所以只要满足交换方便就行,不一定非方城不可了。
本思考的条件:集体化。
实际上两个大联合,南街村、华西村等等坚持集体公有的村已经在实践了。某市在远在千里之外建立农产品基地,就是工农大联合的萌芽。

本文仅是一个思路,因此是粗糙的,还没具备具体的可操作性,相关事宜还多如牛毛,希望大家一起来完善。所以本文就不多说了。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有计划,按比例,全面发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