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谈话190:我的哲学朋友
上个星期,在南京见到一个已几十年没有思想交流的年轻时的朋友。
此兄一个人独自思考哲学三十多年了,虽然专著不多,网上也见不到他的思想文章,但是他说十多年来已看了大量的人类经典思想著作,收获惊人,以后会厚积薄发。
此兄不知道我以刘泰特笔名发表文章,也不知道刘泰特文章的存在,于是我当场打开电脑,在百度上搜索刘泰特。我文章很多标题,引起他的兴趣,并且马上对标题的思想性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和我有诸多思想共鸣。
这种读了题目马上就认识到我思想认知水平的学术朋友,我身边是极其的少。
我们有不少共同认识,比如中国近代的学术文化,特别是民国时候所谓文化大师,其实思想建树是非常非常的少,此兄对民国时期一系列名人思想文化的评价是一塌糊涂,认为基本是肤浅而混乱。我在文章中也常常批评胡适、钱穆的文化思想的肤浅甚至荒谬,鲁迅的思想比起福泽谕吉也只能算是学生的水平,有读者评论我是非常狂妄。近年畅销的叙述民国文化知识分子的《南渡北归》一书,封面上竟然有这样的广告宣传:“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我大大感到写这个话的人,误导性太离谱了!
我所发现的,民国真正有思想逻辑而又对认识中国文化有基本意义的,知识体系又是博大的,是 吕思勉 先生。但恰恰是他,未入中国官方文化的主流地位。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文章题目:《百年中国,谁是思想家?》,这个问题提出的好!说明中国文化在慢慢的脱离考据性、教条性、立场利益性的物质层面,而自由的去追求纯粹精神的文化思想价值。
其实,民国如若真的有很多思想文化大师,薪火相传,他们的子孙,即今天的国人何至于思想如此浅薄呢?如此的混沌和浮云?如此的没有信仰,没有绝对精神?
说到“绝对精神”,很多人不理解,还指责我非常无知,他们说世界上哪来绝对,什么都是相对的,我倒要问一句,“相对”这个词怎么来的,不就是对应于“绝对”而来的吗?因此有“相对”,怎么就不会有“绝对”。这些人肤浅的逻辑上不堪一击,但是这些人太多太多。
的确,有没有绝对精神的认识,是一个人有没有思想的绝对分水岭。
绝对精神其实就是一个人永不放弃的思想信念,这种信念他人可能视作荒谬虚幻,但是对于自己是绝对真实的,一旦被认识,一个人的生命就在绝对精神的指引下,纲举目张的展开全部丰富的生命内容。
人类的文化,也是如此,西方文化的一种基本的绝对精神是自由和善,中国文化的一种绝对精神是克己性质的仁。没有这些绝对精神,就根本不会有西方和中国历史文明的发展。
言回此兄的见面。
此兄研究西方哲学几十年,但是现在越来越认识到必须去认识中国的文化精神,否则思想就是无的放矢,成了无用武之地,意义甚微。这一点和我所见略同,也正是我现在大书特书的。
但是此兄比较消极,他认为自己是怀疑主义者,他努力的去思索发现和论证自己的价值信仰,但到目前还是没有理想的结果。
对此,我发表这样的看法:
怀疑主义可以通向绝对信仰,但也很容易走向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如若自己成就不了价值信仰,最后难免始终是一生怀疑和虚无。
关键是认识价值信仰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如若认为是客观的,就要谦卑的承认任何高尚的绝对价值(绝对精神),其实早就被人类精神反复认识了,比如自由、正义、真善美、良知、仁义等等,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东西。而我们要认识的绝对精神,是这些绝对精神的基本价值在人类历史文明中的各种表现方式,它们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它们即将的必然表现形式。
其实思想家就是要揭示思想即精神发展的逻辑,苏格拉底、黑格尔、马克思、孔子,无不如此。
即使自然科学也是如此,比如爱因斯坦虽然认为休谟的怀疑论让他彻底的惊醒,但是爱因斯坦坚信宇宙有着完美绝对的秩序,有着上帝的公式,他的使命就是增进对客观精神秩序认识无穷的接近完美。
如若认为精神价值是主观而不能对应客观精神,那么最后结果必然是找不到信仰,陷入虚无。
我大学刚刚毕业,曾经带着《爱因斯坦文集》一书去拜访他,此兄回忆说,当时我和他讨论爱因斯坦思想的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属性,我说已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当时提出爱因斯坦“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思想,和他讨论,他说也记不得了,而这一思想一直是我刻骨铭心的和爱因斯坦思想的火花碰撞,它不仅是爱因斯坦,也是我与生就有的思想方法的明灯。
我们年轻的时代,哲学被贴上真理或者谬误的政治标签,机械的把哲学划分成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代表真理,唯心主义则是荒谬的。
这种政治功利哲学,现在还影响着很多人。
其实,哲学和真理绝不是同义词,哲学是认识事物根本的方法,是人类对生活命运的价值思考和取舍。哲学的思想是多元的。
而真理只是人们对事物的某种肯定(一般是功利性的),哲学是博大精深的,而真理是朴素生动的,是可以被经验一个个定格的,哲学中包含着真理价值观的思考,但是就人类活动的目的来看,哲学的思维是整体,而真理价值的思维是一个个部分,哲学必须矛盾思维,但是具体的真理不能出尔反尔,自相矛盾。
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来区分哲学两大阵营,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任何人类文化都具有朴素的认识外部世界的经验认识论,这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最初源泉;同时又有迷信外部神灵世界的崇拜,这是唯心主义的最初源泉。
但是不同民族文化对精神和物质意义的认识是大相径庭的,凡是极端重视精神价值的文化,比如西方文化,就会特别发展唯心主义的哲学,而哲学是高度自觉的精神活动,因此西方的哲学在精神自由的条件下获得高度的发展,因此西方哲学很早就有意识的把哲学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实意在突出精神的第一性,即精神的自由意志。
相比而言,虽然中国古代哲学也能找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种思想,但是中国古代哲学并没有自觉的去认识和区分这两种哲学,而是今天中国人受到西方哲学影响后,才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来区分认识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没有绝对强调精神独立和自由的思想(或者说这种思想极其稀少,从来没有主导过中国文化),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不能自觉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认识的根本原因。
其实真正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唯物主义说穿了就是物质决定论,物质反应论,唯物主义无视精神的独立自由和高贵,而精神要自由,要挣脱物质,必然要夺取精神第一性的权力,精神的高度发展才会有哲学,哲学的伙伴天然的是精神一马当先,没有精神自由,就没有哲学,精神落后必然也表现为哲学落后。
相关文章
- 济南山师附中 山东济南人,在编老师,工作半年,想考山师的在职研究生,想问一下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高吗?
- 《刘泰特谈话136: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和老子哲学》是棵大毒草
- 凤凰古城二日游随团 暑假想去凤凰古城玩,请问是自助游还是跟团好些?各自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 自由主义算什么东西
-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是什么意思 人生一世为了什么佛家轮回 说来也有道理
- 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战车最初的发明是为了什么
- 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希望我重来都没有出现过这世界,希望有人能代替我活着,这样我就不用对生活失望了.
- 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金钱而谋取利益?还是为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奋斗?请大家说说您们想法,谢谢!
- 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请问网上这种红包群骗局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断有人加入。说是加好友就给发红包。 加了后又说必须先
- 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谁能告诉我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