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出路》内容简介
《中国的出路》内容简介
《中国的出路》一书所阐述的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世界大变局中赢得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思路,是安邦定国、经世济民的战略思想。
要知道中国向何处,必先知晓人类向何方。
在2010年出版的《智本论》一书中,我对人类的未来做出这样的判断:由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正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从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从工业文明向智慧文明转移过渡。
而脑力劳动所主导的精神生产,在本质上正是信息和知识等精神资源的共产,因而精神生产方式正是精神的共产主义,智慧文明,就是全球共产主义时代。
资本主义也迎来最后的灭亡期,即从帝国主义阶段进入投机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曾经的商品过剩发展成资本过剩,过剩资本在金融市场陷入投机泥潭而沦为投机资本,这正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全世界经济陷入滞涨的总根源。
整个世界的乱局就从这里揭开了,而同时找到的还有解决办法,那就是全世界都应该自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用智本驾驭资本,引导资本走出投机泥潭而被精神生产方式所用,主动告别工业文明而进入智慧文明时代。
运用《智本论》的思想理论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探寻中国未来发展和改革的路径,并扫清各种路障,就产生了这本《中国的出路》。
本书以精神生产方式造成的社会大变革为主线,将中国置身于工业文明向智慧文明转移过渡的时代大背景和世界大格局中加以审视,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和教育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经济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将使世界经济最终陷入滞涨的泥潭,而发达国家为了转嫁危机,会调动大规模投机资本做空中国经济,最终通过外资大撤退而使中国经济陷入恶性通胀,经济的崩溃会进而引发社会动荡乃至政治动荡,中国将面临一场乱世。
我在本书中提醒中国当局警惕这一阴谋,同时提出了发展精神生产方式、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解决方案,认为贫富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张中国自觉升级劳动方式,把勤劳致富变成思考致富,勤劳致富是体力劳动,而新的时代应该用脑力劳动创造财富,即致富应当变成智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助民创富的主张,这比郎咸平所主张的“藏富于民”更进一步。
对于国有经济,我认为国有经济的最大贡献和历史作用在于抵御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确保了中国国民经济体系的独立和完整,从而构成了支撑社会主义政权的坚固基础,而在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时期,国有经济还可以构成社会主义政权助民创富的坚实后盾。
政治方面:
我主张统一左右之争,跳出阶级斗争的窠臼,不以贫富论英雄,不以口袋定脑袋,由于劳动的资本化,资本家和劳动者都可以视为资产者,视为智本家;
而对于文革,我主张在尊重和肯定邓小平时代对文革评价的基础上,再对文革进行辩证否定,从中萃取信息民主和以民管官的民主思想,用以丰富民主集中制,以回应和反击自由化思潮所主张的西式民主。
对于党民关系,我认为在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过渡的历史时期,群众路线应该从依靠群众的体力转向依靠群众的智力,通过采集民心、民意和民智,实现党民齐心共管,逐渐消灭官僚主义、杜绝小人专权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圣人执政。
文化方面:
我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持根本批判态度,认为普世价值在本质上仍然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资本的价值观,是破坏和阻碍人类进步的腐朽落后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智本价值观,那就是通过品牌理论(即名)的运用实现义和利的统一——有义就有好名,有好名就有利益,不义则会有恶名,恶名反而大不利。
运用这种义利统一的价值观,我提出了市场经济环境下可以实现以德治国的新思路,那就是通过文化的教化和信息的传播,使义能取利、德必有得,通过品牌作用,让道德、责任和良知成为每个人的精神生产力,从而实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由于媒体是信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开启民智担当道义的坚固堡垒,我还主张媒体自觉的将被动的反映世界转变为能动的改变世界、将资本运营升级为智本运营,通过负责任的传播带领公众一起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在助推精神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中,也为自己缔造出崭新的盈利模式。
外交方面:
我主张中国采用文化外交的战略,为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世界和平负起责任,用德攻对付霸权,以文胜武、以文止武,用全球社会责任的大旗改变西方国家逐利的国家意识,联合世界所有追求正义的民族和人民,推动联合国实现全球大民主,消除人类在思想文化上的隔阂对立,推动世界走向大同。
教育方面:
我主张把资本的教育升级为智本的教育,把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转变为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将灌输知识转变为开启思维,建立普及全民开启民智的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思考型社会和智慧型社会,帮助国民用脑袋鼓起口袋、用精神变成物质,通过以义取利、以智取利将拜金主义自动升级为拜义和拜智。
相晓冬2011年11月15日于北京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