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论“三驾马车说”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局限危害性(9)

火烧 2008-12-0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三驾马车说在指导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局限性与危害,强调马克思理论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揭示,并分析列宁与毛泽东实践中的大分配理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论“三驾马车说”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局限危害性(9)

   

听婵释禅  

   

人类历史就是在一个不断的犯错误和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发展的。世界上也不存在什么包医百病的所谓权威理论。当一种理论不能“准确地解释并有效地指导”社会实践时,那就说明这种理论存在着某种局限性,并也将会对社会实践产生各自大小不同的危害性。而人类对若干理论的品评论足,也不是为了维护某门某派地去争个你长我短,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人类现有的智力极限范围内,如何化繁为简地“集大成“地找到一个更能“准确地解释并有效地指导”社会实践的“大道至简”的理论。  

   

   

马克思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集大成”经济学家,他将整个人类历史曾经经历过的和还未曾经历过的,无论是原始市场经济和封建市场经济,还是现在正经历的社会市场经济和尚未经历的共产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结构和现象等,都揭示和解读的是那样轮廓清晰和淋漓尽致,以至使其先前的或是后来的所有经济学们的成就,都只能是在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大师的《资本论》等的经济学圣典至经的照耀下发出的那么点微弱的光芒;其都不过是他那大气磅礴、洞阅古今的宏图巨著式的巍峨高山峻岭下的一堆堆小丘而已;其都是在他那棵根基牢不可破的经济学理论参天大树基础上的枝繁叶茂罢了,并都根本无法跳出马克思经济理论所圈定的樊篱。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想对人类“市场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结构和现象等穷根溯源,你就发现,马克思以后的所有经济学家们的所谓经济学理论的创新,都不过是马克思的圣典至经的某一部分的衍生产品罢了。

   

而世界上最先读懂马克思,并展开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是列宁和毛泽东,这不仅是说他们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在于他们确立了以“大分配”为纲的,并带动“生产、交换、消费三个环节的以期纲举目张的在经济落后国家是可以和平稳定快速发展的成功理论和实践。

   

虽然,列宁根据当时所谓的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或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大交换和小分配、小消费”发展模式,曾预言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必然腐朽灭亡性,但由于西方社会市场经济经过若干次“商品生产和货币生产过剩危机”的洗礼后,除了靠对“过剩商品和货币”的对外输出转移这种危机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小分配、小消费”这个市场经济运行的“短板”进行了强力修补,特别是拿出大部分国家财政收入等来参与修补他们的这个“短板”,也就有效地克服了他们那“短板”对市场经济四个环节运行所产生的负效应和危害性,从而保证了西方社会市场经济国家60来年的繁荣和稳定发展。

   

马克思“圣典至经”般的经济理论,已清晰明澈地告诉了人类“市场经济”的所有经济发展规律、结构和现象等,不仅向人类告知了怎样可以和谐稳定地发展,而且还预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何时何地将会发生多少级的地震”。如果后来者的智慧参悟不明白怎么去做?怎么去逃生?怎样在“经济地震”后去重建?那么真应该对人类的“人性”去做出反省、控制,甚至批判了。

   

当前,面对某些老旧经济学理论和理念对现实经济的残酷“阉割”,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研究者都应该抛弃门户和鼠目寸光之见,并以探寻那些能更加“准确地解释并有效地指导”社会实践的经济理论法门为已任。  

   

不知是从何年何月产生的,一提经济发展或是增长时,则言必“三驾马车”,行必“三驾马车”,并被现代人挂在嘴边做为“口头禅”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经济学说”,正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个标准衍生产品。其只不过是从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中抽取符合其阶级利益集团的部分,加以强调化、片面化、局限化的玩意。对此,听婵释禅试对“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经济学说”的内在结构等进行一下分析,看其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听婵释禅在前面的有关论述中已经说过,所谓市场经济者,马克思描述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也。这是一个描述“市场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科学定义。

   

对“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经济学说”来说:

   

一是投资。其所谓的“投资”,也就是商品的“生产”和为商品流通创造“交换‘环境等罢了,进行商品“生产”的“投资”是比较好理解了,就是“投资”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的商品“生产”。而就“交换”环境改善等的“投资”来说,严格地讲也应属商品“生产”范畴,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其划归为“交换”的范畴。比如建设港口飞机场、铁路公路、商业大厦、证券交易场所、农贸大厅等,都属于改善“交换”环境、或是加快“交换”速度、效率和效果等的“投资”。再比如建水库、修引水渠道、建输水管道以至到用户最终的对“水”的消费的整个过程的“投资”,都是为“水”这种商品的最终实现商品价值而进行的改善“交换”环境、速度、效率、效果等的“投资”。电力等的“投资”也是一样的。我们管这种“投资”叫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但其归根到底仍然没有离开商品“生产”和改善商品“交换”环境、速度、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的市场经济四个环节的循环和演变过程这样范畴。

   

二是出口。就出口来说,那就更好理解了。无论是普通商品的出口,还是生产商品的“产能”出口,以至到外国去投资和劳务等的出口,其不过都是商品“生产”或是“交换”的“投资”范畴罢了。也就是说,“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两者是一回事,所不同的是“出口”是给外国人的“衣食住行用等”服务;“投资”则可能是给本国人的,也可给是给外国人的“衣食住行用等”的服务的。而无论是“出口”过程,还是“投资”过程,都是可以通过就业这种分配方式使国民获得“收入”,并使人类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如果单纯地从这点上看这个经济理论,也是符合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的商品生产和交换理论的。因为人类就是要不断地扩大商品生产和改善交换环境和效率,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衣食住行用”,及其演变出来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生活和生产需要的。

   

三是消费。就“消费”来说,这本身也没什么错,人类生产商品和改善交换环境效率就是要进行丰衣足食的“消费”和丰富多彩、方便舒适地“消费”,以满足人类的“衣食住行用”,及其演变幻化的千奇百怪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说,“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经济学说”,正是根据自己或其阶级利益的某种偏好,从马克思的完整市场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缺一不可的环节中,抽取了其中的“生产、交换、消费”三个环节,并加以改头换面,用以解释和指导市场经济的运行,和政府政策对市场经济的掌控了。于是,也就形成了在很多国家大为盛行把这几种玩意胡乱地加吧加吧的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鸡的屁”了。当然,这种经济理论所形成的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指导和经济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适当地解释和指导”市场经济的运行的,并也能无意并间接地解决一些市场经济运行的表层问题,但其巨大的局限性和危害性却是必须要受到批判的。

   

也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经济学说”对马克思完整并缺一不可的“市场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这一重要经济理论的残酷“阉割”,并把可以左右市场经济运行“全局和安全”的“分配” 阉割出局,才使“三驾马车说”在指导人类的市场经济运行时,出现了极大的局限性和危害性。  

   

一是丢失了“分配”的“三驾马车”就相当于是没有了“车夫”的三驾马车。而没“车夫”的马车,这“马车”的方向性、平稳性、节奏性等也就要成问题了。而掌控“分配”的“车夫”,不仅仅只有“市场”本身,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公权力并具有裁判职能”的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政府”。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产生的包括经济危机在内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危机,其最根本的策源地都是在于这种“相对公平正义的分配”关键环节的缺失和缺陷造成的,甚至包括所有国家内部的“政府或是朝廷”的更迭替换,也即那个“成也分配,败也分配”的千古怪圈。而一个国家产生的包括经济危机在内的各种危机,甚至导致国家内部的“政府或是朝廷”的更迭替换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政府在“分配”这个关键环节上出现了“合理并有效调控”的缺失和缺陷。

   

二是“三驾马车说”是帮助强势利益集团强化其利益最大化的理论。这种把人类的生存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方向的“分配”环节舍弃,留下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强势利益集团的可以放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和出口”和可以穷奢极欲的“消费”环节部分,除了显示了该理论对剥夺、剥削、逐利和少数人阶层的袒护外,再就是揭示了这种理论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本性。不仅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现状和面貌,而且也显示其对市场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需要良性循环和合理演变的全局性把握、均衡性协调和节奏性调控的缺失和缺陷,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一叶障目偏好,为“三驾马车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三是“三驾马车说”忽视了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分配也即就业等”的排斥和摧残。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生产手段水平的提高,尤其对工农业商品生产的劳动力的排斥是日益地加强,影响了广泛的就业也就是影响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相对公平正义的分配。“投资和出口”这两种商品“生产”和改善“交换”环境效率的经济活动的“多少”,已越来越无法表现对“就业也即分配”机会和岗位的正比例关系了。也就是说,以前投资或是出口100万元的额度可以提供10人就业,现在却只能提供5人就业了。“投资和出口”虽然可以提供就业岗位,特别是对于工农业这种科技手段正在不断渗透的产业,对就业岗位的提供会变得越来越少了,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目的,就是通过就业这种分配形式来获得“收入”,并进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消费的。所以说,对商品生产和交换手段的越来越现代化的产业的投入多少,已不能正比例地解决好“就业也即分配”问题了。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进步,以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形成的“GDP”,将越来越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丧失了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和权威,就像“鸡的屁”那样越来越没有味道和中看不中用了。

   

   

四是“三驾马车说”迷失了人类通过就业和国家财政收入等“分配”方式获得“收入”并才能进行下一步消费的目的和方向。现在人们在谈论拉动内需时,总是除了大谈投资和出口外,再就是大讲消费,唯独不提“分配”。试想一个不能“相对公平正义分配”的社会,少数人占有了大多数的社会财富,而多数人却只有少量的社会财富。在少数人没有那么多的即期消费能力,而那想消费的多数人又没钱进行即期消费时,你那个大谈的“重视消费”,那不是缘木求鱼又能是什么呢?没有了“分配”,商品生产的意义又何在;没有了“分配”,又哪来消费;没有“分配”,那商品生产的“交换”又靠什么去进行。正是由于有了“分配”这个关键环节,才使商品的“生产”有了意义,使“交换和消费”成为可能并能不断地进行下去。而畸形的“分配”,会使商品“生产”滞缓;“交换”难以畅通;“消费”出现衰退。也只有形成了“相对公平正义的大分配”,才能带来商品生产、交换、消费的大活跃、大顺畅和生气勃勃。

   

总之,市场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在整个人类历史的社会经济层面上,是不分古今,不分国界的,更不会有什么主义和信仰的灵魂附体。只要是人类存在“衣食住行用等”的互通有无和社会化的群体性经济活动,就离不开这种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和现象,而只要你对其认识的更清晰、更透彻,并以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政府等社会各层级组织,通过权威、权力、强制、强力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掌控好市场经济的“均衡、协调、有序的良性循环和合理演变,你这个社会,就是和谐稳定并成功的社会;你这个国家,就是富有智慧和理性并与时俱进善于学习的国家;你这个国家的领袖,就是富有远见卓识的英明的领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