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炸”影响恐并不限于美巴
“误炸”影响恐并不限于美巴
邱 波
虽然奥巴马已就所谓的“误炸”事件而正式发表了公开道歉,但巴基斯坦民众的愤怒情绪会否因此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实际上还难以准确预言。其实,美军无人机越境袭击巴基斯坦目标的行为早已有之,之所以此次引发轩然大波,显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笔者看来,此次导致20多名巴军人死亡的最新事件,则完全有可能成为美巴交恶的肇始。笔者之所以对很多乐观者的相关判定持保留态度,显然是源自对大方向的不同理解。
不错,过去也曾发生过越境空袭事件,并因之而引发过巴基斯坦封锁其境内北约通往阿富汗的后勤补给线之报复措施,但最终都由于美国的道歉而加以消解;如今,既然奥巴马已经公开道歉,这一往昔经历在今朝复制,不是对美巴关系前景持正面展望的依据所在吗?
反恐已不是美主要目标
然而,时移世易,一如孙子就世情变异所给出的“先智者,不可象于事”之基本指引相仿,今日情态已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了,虽然两国并不想有问题的双边关系真正破裂。情况很清楚,小布什时代的美国基本方略是以反恐为主,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因为各自不同认知而使双边关系时常发生龃龉,但“破镜重圆”的努力却可以轻易实现;而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基本方略却是以陈兵东亚为选项,在此情境下,未来的一切发展都将难以清晰评估。
正因为双方的互有需要(主要是美国的需要)日趋递减,从而也就令各自的内政因素在双方互动中的影响渐趋加大。不是吗,从美国方面来说,它准备于14年完全从阿富汗撤军;虽然眼前还需要巴基斯坦提供必要协助,但维系的时间肯定并不久远。事实上,不论是美国媒体,还是美国学者,抑或在美国官员及国会议员,总是因为自己的意愿未能实现而不时对巴基斯坦的各类问题进行舆论抨击,实际上业已显示了美民众已对巴失去了兴趣。可以大胆预言,即便因为奥巴马的道歉而可能令局势稍缓,但美对巴失去兴趣则无法逆转。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美军“误炸”之于巴基斯坦内政的本质性冲击。坦率而言,美军“误炸”的往昔作用对象大多是平民,而今朝的成群军人被击毙,其对该国形象的震撼是无可比拟的;而如果就不久前鼓弄出来的所谓“备忘录门”与本次空袭事件作牵连性,世人就应该能够明显体察到巴基斯坦政府所面临的沉重压力。试想,在因经济状况不佳而令民怨日益沸腾的情境下,如果巴政府仅因为美国道歉而再度妥协,其国内激荡是无法预估的。
巴国局面关涉中国
事实上,问题的险峻性并不限于美巴双方的层面。众所周知,美国东移的战略走向是以美印联手为重要选项,而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深刻矛盾却又使美国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由于美国的反恐意愿降低而围堵中国的热情高涨,在此局面下,美巴最终翻脸将不可避免,唯一的问题便是具体时间尚难确定。由此也就构成了一个相互牵连的问题:由于印巴与印中之间都存在领土争议,如果巴基斯坦各派势力因为不满政府对美国的妥协而发生国内动荡,那么,基于“权重”利弊的思考,印度利用这种机会已获取自身利益就成为必然选择。
正因为美巴双方互有需要的降低已然牵连到其它国家,而其各自所形成的内部结构性矛盾又存在着美国无意消解而巴基斯坦无力消解之矛盾局面,从而也就会使南亚风暴随时迸发;事实上,巴国内乱合乎美国利益。其理据并不复杂。这不仅是因为中巴两国关系紧密,而且山水相连。试想,作为“有核”国家,巴基斯坦一旦因为内乱而发生“核外泄”,其破坏力是无从想象的。毫无疑问,没有人能够准确预估相关事态的发展走向,同时也不能确切展望美国会对此作出怎样的反应,但作为巴基斯坦的重要邻国,同时也是作为其“全天候”的真诚朋友,中国除了应该对“误炸”事件表达密切关注以外,恐怕还需要对为维系巴基斯坦政府的正常运作提供必要的帮助。缘由很简单,巴国的局面直接牵涉中国利益。
需要强调,中国的帮助并不是干涉内政,而是期待将可能的风暴消解于萌芽之中。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作者:邱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