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重伤在媒体潜规则的暗战之中
百度遭遇创业以来最大信任危机,祸起一直被引以为傲、同行艳羡的竞价排名。
央视罕见地在《新闻30分》中连续两天对同一家企业进行曝光,几无前例。
百度竞价排名推出由来已久,其影响之广泛,从其年收入接近18亿人民币的业绩足可领略一般,在某些领域,竞价排名已经深刻影响了行业的营销模式,并对行业发展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地方性企业、微型企业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打入全国市场,这比使用传统大众媒体省钱何止千百倍。
不法分子、欺诈性组织利用该平台更容易实现对异地消费者的欺骗而更难被追查,客观上纵容了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商业环境的恶化。
8年来,百度一直在平平安安甚至是一片喝彩声中过着自己的流金岁月,不想一朝大难临头。是天真的网民在此之前一无所知,一定要央视来曝光才恍然大悟吗?
显然不是,要知道,如今一个网民一年中用百度搜索的次数可能要超过看央视节目的次数数十倍之多,难道会对充满商业气息导致失真的搜索结果没有感觉吗?而百度的市场份额是60%以上。再看看每年送给百度近18亿人民币的企业,按每家企业10000元,意味着18万家企业购买其竞价产品,这些企业的员工和客户自然也是知情者。二者相加,这个数量又是多少呢?答案是数以亿计。
结论是,我们其实早已生活在百度为我们营造的搜索世界并习以为常,对其商业模式的发展而损害网民利益的行为麻木不仁。否则,百度不会有今天。换句话说,正是网友的宽容和默认才成就了百度竞价排名创造的商业奇迹。
不想,一个更可怕的垄断霸主——央视,揭开了这个盖子。如同切开长在我们身上多年的一个肉瘤,本来已当作身体的一部分,却突然间发现原来是一块烂肉,埋藏几年的新仇旧恨顿时涌上心头,恨不能立马要除之而后快!
数数现在被千夫所指的百度四大罪状吧:
竞价排名改变了搜索自然顺序,信息失真,有违公平原则,并影响网友的搜索体验。
对付费客户提供额外保护,用技术手段刻意屏蔽或减少负面搜索信息。
对付费客户不进行身份和信息核实,导致假冒伪类企业和产品上线。
对非客户企业予以恶意屏蔽和减少搜索信息,变相逼迫其就范。
新鲜吗,是很新鲜,在互联网世界里似乎并不多见,何况,有本钱干这勾当的本就没几家。
如果说第一条虽可恶但仍属商业道德范畴、不违反任何法规的话,后三条就完全是唯利是图的奸商作风,且已经涉嫌违规犯法。
百度作为网络新贵,从搜索平台演化为网络媒体,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居然就堕落到如此地步?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电视台,电台等等,看看那里都发生着什么事吧。
先看一则大家已熟知的刚刚发生的真实案例:
《中国青年报》报道,08年9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起死亡一人的矿难,24日,为隐瞒矿难向各路“记者”发放封口费。
后经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确认,发生事故以来,煤矿以订报费、宣传费、广告费、购买安全教育光盘等各种名义给6家媒体支付了总计125700元的费用。
其中向山西《科学导报》支付10000元宣传费,向《山西法制报》临汾发行站支付2000元订报费,向中国教育电视台“安全现场”栏目支付19200元资料费,向假冒中央媒体的假记者支付34500元宣传费,向《绿色中国》杂志支付10000元会员费。另外,向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支付50000元。
详见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8/10-27/1425788.shtml
或http://news.sina.com.cn/c/2008-10-30/163516557819.shtml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该矿难果然人间蒸发,直到1个月后,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以揭露同行丑闻为主题才使矿难大白天下。
那些拿钱的媒体和百度为付费客户屏蔽负面信息有何不同?有。更可耻!前者是拿钱在先,后者则是事发后趁人之危要钱。
如果你还持怀疑态度,并有足够时间,不妨看看以下三个链接:分别揭露的是《百姓》、《中国经济导报》、《鄂东晚报》以及《中国某报》(肯定是一家中央级大报,不然不会有如此面子)不幸栽于此道的报道。
http://www.xici.net/b364714/d24013867.htm
http://news.tom.com/2008-03-01/0025/07969684.html
http://news.sina.com.cn/s/2006-04-11/09468666491s.shtml
这是笔者信手从几家主流网站网上搜索的几则报道,明眼人自自可看出,此类事件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存在已久的潜规则。
很多事情,在媒体业内早已不是秘密,其基本潜规则如下:
对客户(暨广告主)决不主动给与负面报道。万不得已实在要曝光的,如上级指示、或投诉很多的企业等,就会将企业名称省略。回忆一下,你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
市民张先生到市内某银行取钱,发现假钞……
王太太到某大型商场购物时,钱包被盗……,等等。
要知道,银行、商场都是大广告主,任何一家媒体都不愿得罪,否则就基本是跟钱过去不。同时,这个待遇对所有客户基本一致,前提是你的广告投入不能太少。
如果上述行径尚有“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江湖道义可开脱的话。另一招——曝光威胁则跟敲诈没什么两样:通常是媒体接到举报或发现线索,某企业出现负面问题,如产品质量、消费纠纷、债务纠纷等等,记者采写完成后,直接写成稿件或整理好素材,然后通知企业准备刊发或播出……企业呢,除非你自认曝光也无所谓,否则一定是以广告费或宣传费的名义“买”下了稿件或素材,当然,也会有真正的广告随后刊载或播出。需要指出的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如果真能让企业练成金钟罩,那他也耐你不得。
从本质上看,这跟百度的行径有何区别呢?
真正的区别只在与二者的技术手段不同而已,百度不提供内容,只提供平台,但有相对垄断优势,可以利用技术来影响内容的传播。而传统媒体虽然大多较弱,但能直接制造内容,有话语权,对企业来说,就是上帝。
当然,如果你不小心惹上的是央视,那就只有祈祷的份吧。欧典地板、分众无线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的——死无葬身!
笔者肯定不会顽固到认定媒体的所有行为均有此类行径,但也绝不轻信某些媒体道貌岸然的所谓舆论监督。
既然本是同道中人,理应天下一家,共谋江山,何来如此深仇大恨?
先看看几个数据,2007年的营业收入:
百度18亿
腾讯38亿
新浪15亿
央视80亿
其中,前三位的营业额绝大多数为广告收入,后者则为全部,差距依然巨大。
但如你所知:几位网络新贵的成长史不超过10年,后者已至半百,如果再考虑旁人难以企及的身世背景因素的话,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因为照这个速度发展的话……,相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这一点,强烈的危机感肯定让一些人睡不好觉了。是坐等反超还是奋起反击?
更何况,网络提供给网民的自由舞台,似乎也变成监督传统媒体的放大镜,让其时刻如坐针毡,央视相信深有体会,呵欠、补妆、露腿、豪华生日、婚外情都是央视带给网民津津乐道的饭后甜点。尽管无伤大雅,但谁愿意自己的毛病天天被人整出来说三道四?给点颜色看看或是杀鸡给猴看也不是太意外的事情吧。
百度,是这场新老媒体霸主间暗战的牺牲品吗?
但愿一切只是巧合,但愿只是小人之心的妄自揣测。
无论如何,要感谢央视的正义之举,为亿万网民伸张正义,争取权益。
我在心中祈祷的是:有一天,媒体的每一分钱的收益都清清白白!每一位国民在使用媒体的时候不再被欺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