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恩格斯《论住宅问题》1887年第二版序言看毛泽东路线的正确性

火烧 2011-12-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恩格斯《论住宅问题》分析法德革命差异,结合中国革命实践,论证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与实践验证。
和平时期在国内进行合法斗争;在革命时机成熟以后,举行城市工人运动,先占城市,后取全国。即瞿秋白所言“夺取首都,一击而中”,这是一条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所经历的、被俄国十月革命证实是正确的道路。

“城市中心论”一度成为中国革命的“金科玉律”,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思想曾被批判,所谓“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时至如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将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等同于“旧时农民革命”,甚至认为我国的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式的革命。

中国的革命历程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过程与所谓的“正统的”革命道路有差别,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显著的差别。一些人也是打着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字句怀着好意或者不怀好意的质疑中国革命历史、质疑中国革命是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正确。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同样是科学不是教条。

而随着家庭工业的发展,一个个农民地区就相继卷入了现代的工业运动。这种由家庭工造成的农业地区的革命化,就使德国境内工业革命波及的地区要比英国和法国境内工业革命波及的地区广阔得多;我国工业发展的水平较低,这就使这个革命尤其有必要向广大地区发展。这就说明,为什么德国同英国和法国相反,革命的工人运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了这样强劲的发展,而不只是局限于中心城市。同时这又说明,为什么这个运动的进展是平静的、稳健的和不可阻挡的。很清楚,在德国只有当多数小城市和大部分农村地区也成熟到实行变革的时候,首都和其他大城市中的胜利起义才有可能。在比较正常的发展条件下,我们决不可能像巴黎人在 1848 年和 1871 年那样去取得工人的胜利,然而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革命的首都也就不会像巴黎在上述两个场合那样败于反动的外省。在法国,运动一向都是发源于首都,而在德国则是发源于大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工业地区;首都只是后来才被攻克。因此,将来首先发难的恐怕还得是法国人,但是最后解决战斗只能在德国。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1887年第二版序言

恩格斯明确地指出“在德国只有当多数小城市和大部分农村地区也成熟到时性变革的时候,首都和其他大城市的胜利起义才有可能。”、“首都之后后来才被攻克”... ...

恩格斯错了么?是的,恩格斯确实错了,因为他所预言的法德不同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历程骑马至今还没有得到验证。但是,恩格斯的分析没有错,恩格斯从法德不同的国情出发探究革命斗争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表现方式最终通过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得到了验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