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师既悖道德,又很蠢笨——从毛泽东的《驱张干书》说起
 最近网络热议的三起弑师案,让人触目惊心!影响最大的,当属近期的中国政法大学弑师案。10月28号,程春明教授正准备为学生上礼教法总论课程时,一名男学生突然从后门冲入教室,用手中的菜刀砍向程春明颈部,程春明教授因失血过多,当晚七点不治身亡。行凶的学生随后自首,被警察带走。据媒体披露,行凶学生是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四本科生。事发后,有学生在网上发帖称,嫌疑人的女朋友与程春明曾有暧昧关系,嫌疑人不堪忍受。
 
如今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众目睽睽之下居然把屠刀挥向老师,自己也落个锒铛入狱的下场,这是怎样的校园景象?由此,我想到了《恰同学少年》中的一幕。
 
湖南一师校长孔昭绶被迫离开后,新来了一位校长张干。此人为了学生的安危,不惜被学生和老师误解,居然采取传统的、野蛮的手段管理学生,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把一个生机勃发的校园变成了一片死寂。天性活泼、进取的毛泽东们,不堪忍受这样的学习环境,与张干展开了斗争。他们没有拿起刀棍,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在校园张贴了《驱张干书》,于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毛泽东被开除。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没有忘记这位老师,一直关心着他的生活,并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驱张干书》是不是第一张由学生贴给老师的大字报呢?我不知道。但我经历过文革,那时学生给老师贴大字报就很平常了。学生认为老师思想“反动”,或者作风有问题,或者体罚了学生,甚至误解了老师,都愿意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意见。如果拿现在学生打老师、弑老师的动机来比较,那时的很多可以演变为殴打、弑杀的事件就在大字报中消解了。老师也可能一时受到委屈,但避免了皮肉之苦或者生命代价。作风有问题的老师也会收敛起来,受到委屈的老师也可以用大字报来回击和解释,学生也从幼稚变得理性和成熟。
 
程春明,一个事业如日中天的著名大学教授,就这样被学生剥夺了生命,不管他是否有不良行为,我都为他的死感到惋惜、感到颤栗。同样,我也为那位弑师学生感到痛心,如果没有这件事,他明年就本科毕业了,他的面前是阳光灿烂、前程似锦!可是现在,他不但自己身陷囹圄,其父母、亲属也将痛不欲生。
 
我不明白的是,一个最高法律学府的大学生,为何要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老师和社会?能不能从《驱张干书》中悟出点什么呢?现在的网络这样发达,表达意见、反映问题的途径如此之多,为什么要走到这步田地呢?退一万步说,即便贴一张《驱张干书》,黑暗的中国也顶多被开除学籍,再严重点,领刑一年两年,但怎么也不至于把牢底坐穿吧?《有话好好说》里面的“李保田”尚且知道“板砖”与菜刀剁人的法律后果是截然不同的,难道法律本科生就不明白吗?
 
中国法大的弑师案带给人们的思索是沉重的,带给人们的伤痛是巨大的。目前中国法大正在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我认为,比“心理干预”更为重要、更为迫切的,是给大学生们开辟一个类似《驱张干书》那样的倾诉和表达的平台。以毛泽东为榜样,谁说师生之间就不能从斗争中达到“和谐”呢?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