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周易》和毛泽东 对愚蠢人的问题

火烧 2009-12-29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周易》与毛泽东对愚蠢人的关注,强调从基层选拔人才,反对专家路线,提倡群众路线,展现毛泽东时代对普通人的重视与实践。

《周易》和毛泽东 对愚蠢人的问题  

历代名人学者,无不主张尊贤让贤,但很少有人注重怎样正确对待愚蠢人的问题。而《周易》和毛泽东恰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周易》在升卦的上六爻辞中说:“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升卦是专研究提升人才的一卦,这爻辞的大意是说,在提升人才这个重大问题上,要注意冥顽人,即注意愚蠢人,这才利于永不停息地坚持“贞”道原则。  

何谓愚蠢(冥顽)人?历代统治者把劳动人民当成了这种人,而到毛泽东时则提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注1)  

对提升人才,毛泽东特别注意从“卑贱者”中选拔,为此毛泽东说:“人们常叹气没有干部。同志们,真的没有干部吗?从土地斗争、经济斗争、革命战争中锻炼出来的群众,涌出来了无数的干部,怎么好说没有干部呢?丢掉错误的观点,干部就站在面前了。”(注2)  

正是为了使大家丢掉错误的观点,所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提出了批判反动的“学术权威”(注3)和“打倒闫王,解放小鬼”(注4)的问题。  

正是为了从“卑贱者”中选拔人才,所以毛泽东不主张通过考试来选拔,而是主张“经风雨,见世面,在战斗中”来选拔“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注5)  

同样,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点,毛泽东不提倡专家路线,而提倡群众路线。但这绝不是说不要专家,而是要他们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要他们用自己的成就来树立自己的权威,而不是凭学位、职称树自己的权威,因为这种权威往往名不符实,而且是制造新的等级制的一种变相行为,会形成像封建社会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实质一样;事实上,“穷家出贵子,富家多纨绔”,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汉、唐、明这三个大朝代,其中汉、明两朝的开国皇帝——刘帮、朱元璋,都不是出自名门,而是出自被人看不起的“愚蠢”人之家,要不是人民起义打破了当时的封建门第制度的统治秩序,这些人的才气是永远不会发挥出来的。所以专家路线,归根成了压迫新生力量的路线。所以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必然会成为革命的对象,也只有彻底解决了这问题,“愚蠢”人才能真正被重视,被重用,所以在毛泽东时代,像陈永贵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最后能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再如吴桂贤,只是一个童工出身的女子,最后能成了共和国第一任女副总理;再如王百得,只有初中文化,是一个普通炼钢工人,也能当上中央委员。  

通过以上所说,对愚蠢人的问题,早在《周易》中已提醒世人应该引起注意,但在历史上谁都没有解决了这问题,只有到毛泽东时,从理论到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才做出了空前成就,也为后人继续解决这问题总结出了经验,树立了榜样。  

注: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03页,人民出版仕出版, 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19页,人民出版仕出版, 19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96年5月16日)。  

 (4)毛泽东同康生、江青的谈话(1 9 5 6年3月30日)。  

(5)转引自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