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谢本师”到“杀本师”

火烧 2008-10-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从‘谢本师’发展到‘杀本师’,揭示师生关系恶化现象,分析教育问题与师道尊严的缺失,探讨文斗到武斗的转变,呼吁教育改革与反思。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现在似乎是“一日为师,终生为敌”了。我们看不到师道尊严,看不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取而代之的是紧张、戾气与腾腾的杀气。就看看这一个月来的令人怵目惊心的血案吧: 10月4日 ,山西朔州二中学生李明在课堂众目睽睽之下用刀捅死了刚刚从教的郝旭东老师;时隔24天,也就是 10月28日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程春明亦在课堂众目睽睽之下被学生付成励砍死。之间的 10月21日 ,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31岁女教师潘伟仙也被她的学生骗到山上杀害了。  

我们不禁要问:如今的师生关系怎么扭曲到了这般田地?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出路何在?  

师生关系的破裂并非没有先例,著名学者章太炎就写过有名的《谢本师》,声明与自己的老师俞曲园断绝师生关系。不过他们情谊的断绝是因为章从事了革命活动。章太炎脾气暴躁,素有章疯子之称,但在老师面前气得两眼含泪也不得不忍,不敢多争。他采用“文斗”的方式,写了抗辩文章《谢本师》,谢,拒也,辞也,章太炎的立意是在革命与不革命之间做出选择。  

后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章太炎的身上,他的学生----周氏兄弟也与他关系疏远了。周作人更是写了一篇《谢本师》,宣布与章断绝师生关系。其时章太炎已没有当年革命之志,言行也颇多乖谬之处,在一封公开发布的电报里,还称颂曾国藩的人伦之道。这与周作人的观点是不符的。周作人说:“先生好作不大高明的政治活动,我也知道先生太轻学问而重经济,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 “先生老矣,来日无多,愿善自爱惜令名。”话说得有些过分,但也没到“武斗”的地步。  

相对来讲,鲁迅更多一分宽容、理解、厚道和人情。章太炎是鲁迅所尊敬的老师,是继寿镜吾、藤野先生之后,第三个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在鲁迅最后的日子里,他连续写下《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和《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后一文未写完,即逝世。章太炎逝世在 6月14日 ,比鲁迅早四个月。鲁迅虽不讳言章氏的缺陷,但他赞扬章太炎一生的革命业绩和学术业绩是主要的。鲁迅反对“落井下石”以“自救”,虽老师如荒谬,弟子“不妨叛之”。他说,“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后来因为我主张白话,不敢再去见他了” 又说,“后来他主张投壶,心窃非之,但当国民党要没收他的几间破屋,我实不能向国民党作媚笑,以后如相见仍当执礼甚恭。”  

而如今,我们从“谢本师”发展到了“杀本师”,从“文斗”发展到了“武斗”!  

其实,周作人的“谢本师” 已有了“杀气” 的端倪,他把“杀气”掩藏在笔下,严重一点,是要用“笔杆子” 杀人了。毛主席说,这比“枪杆子”更厉害。鲁迅的反对“落井下石”以“自救”,当是针对他而说的。周作人对章太炎的态度远不如鲁迅对章太炎、章太炎对俞曲园的态度。后来,鲁迅和周作人失和了;再后来,周作人作了汉奸!从思想到行动,周作人一以贯之,作了汉奸也在意料之中了。  

 教育是一件大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旦培养个汉奸,倒不如不培养了。典籍《韩非·外储说左下》中,有一段阳虎与赵简子的对话,“简主问曰:‘吾闻子善树人。’虎曰:‘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树人。’”  

阳虎的弟子不是一两个叛变,而是大批地背叛他,之后不仅不捧他吹他,反而要抓他。“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就是出自阳虎之口,可见阳虎对人性认识到深刻。不难想见,阳虎在与赵简子对话时,其心境一定是悲凉到了极点。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曰:“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其中的“栽桃李”用的就是阳虎不善树人的典故,可见诗人对阳虎的遭遇也是唏嘘不已。  

接二连三血案的发生,暴露出来了我们教育的危机。师生关系的断绝不是学术、立场的不同,而是道德、伦理、良心的缺失,据说程春明对付成励的女友实施了“潜规则”。因道德、伦理、良心的缺失,小学不像小学,中学不像中学。大学不像大学,学校都成了工厂,官场,情场。张鸣分析说:“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至少有一个,是因为我们的有些大学实在是比衙门更像衙门,一个具有超级垄断地位的衙门,一个充斥了铜臭味的衙门。在这个衙门强力的压制和规训下,一些学生变成了奴才和愤青,老师则变成了奴才和恶棍。双方的关系,比之官场上的上下级和商场里的老板和员工,兼有两者之恶,十分扭曲。”  

是到了我们深刻反思教育的时候了,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