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遇见古巴:有尊严的劳动者

火烧 2008-10-21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记录作者参加马克思与21世纪挑战研讨会的见闻,聚焦古巴的劳动者尊严、切格瓦拉纪念及口译文化,体现社会主义另类选择与会议主题。

遇见古巴:有尊严的劳动者

编按:本期《新国际》主题「遇见古巴」,是朱政骐前往哈瓦那参加「马克思与21世纪的挑战」(Karl Marx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 XXI century) 研讨会的个人笔记。朱政骐,台大社会学系博士生,浩然基金会专员,台湾立报专栏作者。

「马克思与21世纪之挑战」自2000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四届,2008年5月5日起,在古巴首府哈瓦那的国际会议大楼举行,为期四天。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开幕日是他190岁生日,而2008年,也是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Che Guevara, 1928-1967)第80周年冥诞。

第四届会议包含三大主题:1. 当代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性质。2.革命主题的强化。3.社会主义的另类选择。至于什么是「21世纪的挑战」呢?根据大会宣言,那就是:在资本主义不断掠夺、破坏我们生活空间的当下,要如何让劳动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需求,意识到自我解放的条件」。

图/文 朱政骐

第四届「马克思与21世纪的挑战」国际研讨会在哈瓦那会议大楼(Palacio de Convenciones de la Habana)举行,与会者以拉美国家为主,除了古巴本地人之外,墨西哥、萨尔瓦多、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都有不少人参加,其次是欧洲和加拿大,亚洲只有一位印度的发表人,和我们几位来自香港与台湾。今年适逢切‧格瓦拉(Che Guevara)80周年冥诞,因此会议第一天上午的开幕仪式就非常精彩。

大会议场。左前方会议主题广告牌是金属材质,没有写届数和年份,可重复使用,非常「环保」。除了会议名称,广告牌上也写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主办单位准备了几段格瓦拉身前的影像,包括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的片段。由于影片没有翻译,所以我实际上不知道格瓦拉到底说了什么。接着是致词,上台讲话的都是女性,唯一的男性是会议负责人何所思(Jesús)教授,再来则穿插演唱了几首格瓦拉的纪念歌曲。

嘉宾演唱歌曲纪念Che,请听、请看:http://tw.youtube.com/watch?v=tU80ajunkAM
http://tw.youtube.com/watch?v=Wp6zcW5tNP0

会议全程同步翻译,主要是英语、西班牙语双向翻译,某些场次还有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的翻译,专业的素质很不错。不过第一天中午1点一刻左右,翻译突然停止了,现场少数需要依赖听英文翻译的人立刻面面相觑,有人举起耳机向主持人反应没有翻译,打断了正在发言的人。原来,午餐时间到,口译人员准时休息,何所思教授夫妇与现场能通西语和英语的人,主动坐到我们这些少数完全听不懂西语的人身旁协助翻译。没有一句抱怨或一丝不满,他们也并非事先安排的工作人员,却都那么自发而自然的互相帮助,这对古巴人来说似乎司空见惯,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帮我翻译的朋友说:「他们同步口译是很辛苦的工作,现在不休息,待会儿2点又要开始下午场次了。」

对于早已将「顾客至上」、「雇主最大」等教条内化为行为准则的我们,简直像见证了一场奇迹。对我们而言,打一份工、做一件差事,是为求三餐温饱的不得不然,工作可以杳无乐趣与成就感,因为作一位好员工首先就是要放下尊严、抛弃会思考的头脑(或者只能循着雇主、顾客允许的方向思考)。反正下班之后或工作之外的时间才是「生活」,只有在短暂的消费时才能变成顾客,因此常常也对同为受雇者的服务人员颐指气使。

「高高在上」的口译人员。

有人必须日以继夜的拼命超时工作,有人却连一份简单的差事都找不到;有人必须毫无尊严与乐趣的咬牙劳动,有人却可以不劳而获又高高在上;有人孜孜不怠的卖命工作一生也无能力消费什么,有人却可以一夕暴富而豪奢放逸的消费。我们所习以为常的,竟是如此荒谬的世界!

在拉美,两极分化的景象十分鲜明,无论是墨西哥、巴西或危地马拉,五星级旅馆旁尽是餐风宿露的乞丐,里约热内卢高楼华厦与贫民窟混杂的地景,更是令人震撼。相较之下,古巴的成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古巴虽然没有美式民主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却拥有更多在生活上的实质平等。

哈瓦那港口的黄昏,七只海鸥在飞翔。

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在古巴是普遍被接受的价值,绝不仅口译人员不超时工作,其它人会主动互相帮忙而已。
第一天会议结束后,我趁着天色尚明的时候跑去著名的哈瓦那港口,黄昏时好多人在港边钓鱼、玩耍,有人连鱼竿都没有,拉着一条线竟也能钓起鱼来。海面上的海鸟与人争食,一会儿俯冲入海就叼走一条鱼,其实,海鸟并未与人「相争」,反而更像一起「分享」海中的鱼鲜。

垂钓、单手钓、拉竿、游泳,分享鱼鲜人和鸟。

我的晚餐在哈瓦那一家餐厅解决,那是一家只收CUC(古巴外汇卷),本地人不会光顾的餐馆。在古巴,「豪华」的晚餐仍是以米饭、Yuca(类似地瓜的食物)为主,加上一块不算大的鸡肉、猪肉或鱼肉而已。

由于是市中心观光地区的餐馆,用餐中有一对老夫妻带着一位小女孩到桌边卖唱,唱的当然多半是观光客熟悉的「关达拉美拉」(Guantanamera)和我不知道歌名但又熟悉旋律的歌曲。我放下餐具专心的听着他们演唱,心中有些难过而坐立难安,心里感叹:「在资本主义强袭的浪潮下,即使古巴也有人需要靠带着稚童卖唱维生。」

老夫妻一人弹吉他,一人摇沙铃,歌声真好。连唱了三首歌之后停了下来,小女孩拉了拉老太太的衣角,好像不耐烦吵着要回家了,老太太弯下腰在女孩脸颊上亲了又亲,摸摸她的头,小声的讲了几句悄悄话,接着,老夫妻唱了最后一首歌。

老夫妻走唱、小女孩在后。

本以为一定是小女孩会拿着钵碗到各桌要钱,没想到竟是老先生自己拿了一个带柄的木碗走了过来。我激动的站起来和他握手,原来小女孩只是跟着一起出来,并没有乞讨或要人同情的意思,老夫妻是有尊严的卖唱者,拒绝利用小孩来博取同情。我把身上带出来的CUC扣除饭钱后全都给了他,老先生高兴得又跟我握了一回,我跟他说:「Viva Cuba」(这是我当时唯一会的一句西班牙语),他也回我:「Viva China」。

有尊严的工作,工作得有尊严,在古巴如此普遍,马克思所谓「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在此得到最佳的批注。谁要是还将它继续刻意扭曲或误解为机械式的「屁股决定脑袋」,那么,请到古巴走走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