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外资在中国圈地
金融危机下:外资在中国圈地
2008年10月13日 理财周报
郑其杰/文
近在眼前的是世界金融危机,银行倒闭,股市暴跌,经济数据恶化。在遥远的西半球,巴菲特频频出手,而在东方,比亚迪事件抢占了投资者的眼球。
灾难创造价值,具体说,是一个人的灾难创造另一个人的价值。
附以苛刻的条件,巴菲特再一次在别人深陷危机的时刻以白马骑士的身份出现了。
现时的巴菲特已经是一个符号,代表股神,这不是我们关心的,因为如果他不是股神,自然有其他人代替他成为股神,比如杨百万。我们要关心的是那个古老的命题——资本是逐利的。
9月29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 Co)宣布将以每股港币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约占比亚迪10%的股份。这是最近发生的外资进入中国民族品牌的事件。
外资的并购方式
在21世纪的中国,人们对待外资的心态已经大为宽松。但是外资对中国民族品牌的跑马圈地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吗?很多企业在外资进入后都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这可以从外资进入中国民族品牌的方式说起。
通常外资入驻中国民族企业的第一步都是收购股份,然后利用控股权,把国内企业变成了一个加工车间,大力引进国际上的高端技术和高价原材料,在国内进行产品的低价销售,排挤竞争对手。这样的经营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年年亏损,外资通常选择在这时开价让国内股东一起买单,很多情况下,国内股东为了避免付出高昂的代价而选择自动放弃股权,如此外资就达到了将中国民族企业变成独资公司的愿望。
另一种情况是,控股并购后,国内品牌成了外来户,一般定位在整个国际体系的低端,而外资将自己的原有品牌定位在中高端。如此一来,推广力度、费用就能名正言顺向高端倾斜,国内品牌就逐渐边缘化了,这也是很多国内品牌在外资进入后都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说白了,就是替他人作嫁衣裳。
当然,把外资当作洪水猛兽也不可取,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李志群表示,并购是跨国投资大势所趋,外资并购不应被视为威胁,而应看作是机遇。诚然,民族品牌不仅仅只是属于中国,更是属于世界的。所以,欢迎外资进入,在更好的保护民族品牌的前提下。
外资的标的
由上图可以发现,外资在中国的并购标的多为一些日用品,从护手霜到啤酒。
以食品饮料为例,纵观世界食品饮料巨头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并购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在传统消费市场逐渐趋于成熟而企业内生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情况下,通过并购进入更富成长性的市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瑞士雀巢、法国达能集团都是通过并购成长起来的典范,尤其是后者,这家创立于1966年的法国公司,原本是一家玻璃专利制造企业,而在如今的中国,达能通过并购手段已经参股、控股了多家著名本土品牌,包括娃哈哈、乐百氏、正广和、益力和光明乳业(600597行情,爱股,资讯)等。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国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而目前国内食品饮料行业正处于产业整合的关键时期,这被外资看作战略性进入的最佳时机。
食品饮料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一个产业,也是市场化竞争程度较高的一个行业,但也仅仅有20多年的市场化历史。对国际食品巨头而言,选择此时进入既可以分享龙头企业的产业整合成果,又不至错失未来的战略性发展机遇。于是,我们看到了可口可乐对汇源的“天价”收购。
“天价”收购的背后
以外资活动极为频繁的啤酒业为例。
近些年来,国内啤酒行业的外资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国内啤酒企业出让外资的溢价越来越高。2002年,青岛啤酒(600600行情,爱股,资讯)以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1.82亿美元而转让给美国AB公司23.5%股权;2003年,苏格兰纽卡斯尔出资5.25亿元收购5000万股国有股成为重庆啤酒(600132行情,爱股,资讯)第二大股东;2004年,美国AB公司和SAB Miller公司竞购哈尔滨啤酒,最终AB以55.8亿港币将哈啤全面收购;2006年初,国际啤酒业巨头英博以58.86亿元的高价收购福建啤酒龙头雪津啤酒,并同时创下了国内食品饮料行业的最大外资并购案例。公开信息显示,雪津啤酒作为非上市公司,2005年初总资产不到12亿元,净资产为5亿多元,年产能90万吨,年销售啤酒72万吨,净利润2.05亿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英博收购雪津的高溢价:市净率9.5倍,市盈率29倍,每吨啤酒的收购成本为8175元(以销量计算)。
雪津作为非上市公司尚且拥有如此高的溢价,那么二级市场上的啤酒股票呢?截至2008年10月10日收盘,燕京啤酒(000729行情,爱股,资讯)(000729.SZ)的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20倍,市净率为2.34倍;而青岛啤酒(600600.SH)的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26倍,市净率为3.61倍。
人们痛心国内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的另一面是国内市场对民族品牌的不够爱护,所以当可口可乐以3倍于港股价格收购汇源果汁(01886.HK)时,人们依然认为汇源果汁作为著名的民族品牌被贱卖了,之后便有了汇源果汁涡轮在香港一天上涨199倍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