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文天祥
吊文天祥
并序
文公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公降生前两年,宋蒙联合灭金。次年,蒙元侵宋。宋理宗宝祐四年,公二十一岁,中状元。其时蒙古侵宋益急,形势岌岌可危。公直言时事,不惧权贵,不避利害,严词指斥奸相贾似道。为官常有善政。德祐元年正月,闻元军渡江,公散家产募集义兵,以图抗元救宋。十一月,元军破独松关。二年正月十九日,公领右丞相职。次日,奉命会见元军统帅,被扣押北行。得间脱逃,南行归宋。途中备尽艰危,以诗记之,有《指南录》。既归,复募义军,颇有战果。后不幸兵败被俘,即吞服脑子(冰片)自杀,竟不死。元将张弘范劝公降,作《过零丁洋》诗,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押往大都途中,绝食八日,又不死。元世祖忽必烈欲降公,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遣南宋降臣劝降,虚相位以待其降,亲自劝降,均遭拒绝。忽必烈无奈,命宋恭宗(降元后封瀛国公)出面劝降。公遥见昔日皇帝来,心知其意,不待其开口,即跪拜呼号:“乞回圣驾”。元人见富贵权位不能动公,遂囚公于环境恶劣之土牢……历经四年,公始终不屈,作《正气歌》。元人知公终不可降,恐留为后患,遂决意杀害。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西历一二八三年一月),公慷慨赴义,作《衣带赞》以明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时年四十七岁。
泱泱中华,英烈豪杰辈出。其中以忠贞气节名世者多矣,而公当推第一。何也?朝廷已灭,皇帝已降,复国无望,当是时也,虽降,家人不得遭牵连之祸;虽死节,无朝廷旌表其忠,家人亦不得蒙受其忠贞之福报,——公之死岂为利害哉!昔日皇帝劝降,是奉命而降,异于他人之降,舆论亦不得责其无气节矣,——公岂为一家一姓尽愚忠哉!通天富贵陈于前,俯首可得而不取;刀锯汤镬列于后,一诺可避而不为。凡当此境,苟非至愚之人,自知趋避,——公其痴癫乎?曰:是非浅见小智者所能知也,非大智大勇者所能行也。公之去就趋避,盖在于仁义而已矣。其胸次岂寻常计较得失名利者所能窥测也!孟子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皆人之所难能者也。贫贱不移者有之矣,颜渊是也;富贵不淫者有之矣,晏子是也;威武不屈者有之矣,张巡、颜杲卿是也。三者交加而能践行,至其极至者,数尽古今,唯公一人而已。朝廷存而守节尽忠者,古今多有;国既灭而守节必死者,古今罕见。临公之境遇而能如操行如公者,容或有之;实临此境遇而果然践行之者,则唯公一人而已。
方今中国,黄钟毁弃,瓦否雷鸣。有宵小之徒,窃号精英,僭服衣冠,是非颠倒,认香为臭,鼓张私欲,诋毁英烈,歌汉奸而赞豺狼。岳武穆之精忠、文丞相之伟烈,几近罪人;洪承畴之变节、汪精卫之卖国,竟成功业!阅尽古今中外,妖异如斯者,未之有也。盛世之证乎?将亡之兆乎?
余,一介草民,愚顽驽钝,不识时务。深敬公之气节,读其诗,油然有感,作诗以吊之。唯愧才疏笔拙,未能写公神采之万一。暂作引玉之砖,还期后来之作。
古今忠烈推首节,文山丞相宋遗臣。
俯首轻易掌中笏,抗膺甘就斧下砧。
日月吐吞苍冥气,冰雪厉拭玉壶心。
但乞瀛公回圣驾,独吟浩然满乾坤。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