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老共: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一个勇者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被指责为懦夫,一个君子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被冠以小人的名号。而一个伟大民族和一个强悍国家的最大耻辱莫过于它对外抗议的次数超过它杀死敌人的人数。中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沉沦了,这不仅仅是指它的疆域、财富、武力和国际地位。同时他的民族精神也变得软弱不堪,更重要的是那种“同死生,轻去就”的汉唐风骨也在渐行渐远之中。有多少次,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们却只能在电影里,也只能在小说中,就只有在史书上才得以体会那些逝去了的英雄们的人格魅力和丰功伟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常常感叹,这样的燕赵悲歌在时下的中国有多少人还能体味其中的悲凉和雄壮。诚然,悲凉雄壮的诗歌只有在那悲歌慷慨的年代里才有人吟诵。也只有那些悲凉慷慨的时代方可造就空前绝后的英雄。
1920年,这个一个怎样的悲凉年代啊!国内军阀割据,相互攻战不休。国外,中国百年积弊,列强环伺。我心目中的老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几个学富五车,急于救国的教授和一帮初出茅庐,热血沸腾且又思想激进的青年,成为了老共最初的信徒兼布道者。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之深就如其中一位青年所说得那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早期的老共就像是可爱的新生儿童,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是崭新的,党员们在不停的辩论中确立他们心中理想的救国方案和值得献身的政治信念。与后来在大屠杀中被称为“匪”的名号相反,老共的早期创始人绝大多数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和学者。
在此后近30载的革命奋斗中,早期老共党员那种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对共产信念的执著真的让人由衷的叹服。相比之下,国民党党员在这方面就差得很远。所以,国民党丢掉天下,也是理所当然的。1920-1965年的老共令我感到钦佩的还在于他们那种不畏强者的气概。为了民族国家尊严可以拔剑而起,不惜一战。这在现在有些人看来是冒傻气,可是就像陈胜讲得那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大鬼他们不怕,小鬼他们也不放过。在那些老共的带领下,从美国到苏联,从印度到葡萄牙,敢来赚中国便宜的全都吃不了兜着走,那真是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年代。
时光飞驰,英雄逝矣!我心目中的老共在21世纪业已渐行渐远,我们也只能通过各种媒体才能见他那远去的背影。望着窗外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老共那不信邪的血性,那对理想的执著,那大公无私的品质,那放眼世界的胸怀,似乎都已经消散在这花花世界的纸醉金迷中了。吟罢低眉无写处,我只想对着那个亲切但又陌生的背影遥祝:老共,一路好走!
后记:画心这首歌很好听,我听了十多遍,看此文,听此歌,大妙!!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