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刍议招商引资

火烧 2008-10-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剖析招商引资政策的弊端,揭露虚假政绩、腐败问题及环境恶化,指出其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呼吁改革现有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刍议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作为各地最响当当、亮闪闪的政绩,红火了二十多年,经久不衰,至今仍算得上炙手可热,如火如荼。然而,更多的招商引资,实乃劳民伤财,弊端明显。
  改革开放之初,招商引资,主要为招外商,引外资;利用外资,利用外国技术和先进理念,发展国内经济。于是,“三资”企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外国人包括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人等投资赚钱,国内籍此使许多弱势行业得以快速兴起,得到了一定实惠,的确是好事。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对外的防范心理渐渐松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加深,掌握了有些中国人贪得无厌的特性,加之这些中国人门道越来越多,思想越来越活,于是,外国人在中国,不再是简单的做生意,搞开发,经营贸易,也不是平等相处,互惠互利,而是并购企业,掠夺资源,垄断价格,窃取情报,内外勾结,里应外合,坑害国家,暗算企业。很多国内曾经响誉全国的骨干企业瞬间变成了某国的加工厂,成片的土地低价甚至无偿提供给外资企业使用,大量的能源矿产,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廉价输送给了外国……。表面上看,我们对国际贸易规则不熟悉,因而屡屡遭到暗算,蒙受损失,其实根本就是个别利欲熏心的人装疯卖傻,掩人耳目,而施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是典型的里通外国、卖国求荣、祸国殃民的行径。当然,也不完全排除官僚主义、自作聪明等因素作祟而导致的上当受骗。  
  但毕竟,对外的招商引资,其本质上至少还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积极意义——虽然吃了很多亏,可那主要是汉奸、卖国贼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使然,属另一码事儿,况且各地与国外的交往毕竟有一定限度。而实际的国内的招商引资几乎更加泛滥成灾、形形色色,危害极其普遍。有些简直完全变了味,离了谱,乱了套。不信网上查查,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甚至哪个乡镇没有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优惠政策?轻则简化程续、缓办、免办手续,减税费、免税费,重则无偿送地、搭钱配套。有的把招商引资作为死任务、硬指标,强加于当地党政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甚至诺以高额提成和提升官衔为奖励,以扣发工资和待岗调岗为惩罚,可谓是奖惩并举,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致使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冒领五花八门的假招商引资,层出不穷,比比皆是。如果说,A省的投资者在B省投了资,上了项目,经了商,B省则是招商引资,肯定没有疑问的话,那么毗邻的两个县C县在D县买了地,D县在C县盖了房,则互为招商引资,是不是有点滑稽可笑呢!既是招商引资,就得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优惠条件,就得算政绩,就得……  
  本来,道理非常简单,凡中国境内,不管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都是中国内部,都是一个内部系统,在此内系统所有相互投资,招商,都是内部循环,体内循环,内在运动,中间过程、环节所有努力、损耗,都是内耗,无用功。总量不变,动量守恒,不创造价值,就跟“少数人先富起来”道理一样,社会总财富不变,少数人富了,多数人便穷了,其实把整个中国比作一个大气球的话,不管你在哪一局部挤压,内部的气体总量是不变的,只是此消彼长而已。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状态,国内的相互招商引资,也不是都不必,掌握得好,运作得好,也能起到扩大生产、促进消费、增进流通的作用。比如,西部落后,缺少资金,如果发达的上海、北京等到西部投资,建工厂,上项目,肯定是好事情,作为西部来讲,招引北京上海等投资是必要的。但是事实上北京、上海等也同样在招商引资,似乎也缺资金,恨不得招引西部来投资,这样你上我这里投资,我上你那里投资,势必造成招商引资的无序状态,增加了无谓的内耗,提高了投资成本。其实本不应该是自发的互相招引,而完全应该是国家政府的责任和行为,国家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去投资,兴业,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合理配置。当然,国家如今早已失去了计划经济的优势,靠市场经济的手段,自然力不从心,这是另外的话题,在此不作分析。
  招商引资的目的无非是发展当地经济,改善百姓生活条件。但实际上,许多地方官员们早就把其真正意义抛到了九霄云外,而招商引资被当成了各级官员百玩不厌的数字游戏中的拿手好戏。招引量大,GDP增长幅度则大,则政绩显著,则提拔重用。因此,在许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招牌,成成了升官发财法宝,一旦扯起“招商引资”的大旗,或者为政者的任何行为,一旦罩上招商引资的光环,便立即就占了主动,占了上风;“招商引资”的主张一出口,架势一摆,便成了“正义”“先进”“进步”“思想解放”“创新”的化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促进派,就是先进势力的代表,就神圣不可侵犯。正因为招商引资成为提拔重用的重要砝码,一些人甚至把招商引资纯粹当做一种概念加以炒作。  
  有些投资人或奸商,对于地方官员急于出政绩的心理,烂熟于心,他们只要将意欲投资的牌一亮,立刻便成了居高临下的爷,地方官员保证围着团团转,也不排除有的假投资,真诈骗;有的赤手空拳,玩空手道,用你的资源,借你的力量,赚你的钱,可谓空手套白狼。也有打着考察投资环境的幌子,骗吃骗喝骗玩儿小混混,顶多应付几句赞美奉承的话,完事拍拍屁股走人,过后便杳无音信了。要是个人遇上这种事,肯定很窝火,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但换上公家,此情此景,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成了愿打愿挨,两厢情愿,心情舒畅,皆大欢喜的美事。因为只要轰动效应、宣传报道完成了,等到都知道吃了亏上了当,已无济于事。更有甚者,有的一开始就明知是假,也愿假戏真做,蒙骗视听。退一步说,即便增加不了政绩,至少自己毫发无损,也就不在乎甘心情愿地被人骗了,可见今日之官员心理已龌龊到了极点。
  当然,光一心琢磨假政绩的还算好的,有的直接产生腐败。别以为表面上土地低价出让或白送、国有集体资产流失,就是为了留住招商项目,其实必定存在私底下权钱交易、中饱私囊的丑恶勾当。为什么同样的项目,宁愿舍近求远找外地人,却不让有条件的本地人涉足?有人形象地比喻为“招徕女婿,赶走儿子”,“外来和尚会念经”,其实为的是“私下交易”更保险,且符合“招商引资”的定义。当然也就难免挫伤本地资金的积极性,迫使本地商人不得不远走他乡,辗转又成了异地的“外商”。
  还有更奇特更有创意的例子,就是吉林徐凤山借负责招商工作的便利条件,假借外商名字将自己招来,通过“魔术”般的手段,将政府的优惠政策“变”成金钱,简捷痛快,直接揣入自己腰包,疯狂敛财2380多万元。当然精于此道者绝非仅徐某一人。  
  至于有的地方饥不择食,好项目招不来,而不分青红皂白,招来高污染,高能耗,枯竭资源,恶化环境的项目;有的招引来的奸商,如引狼入室,他们狐假虎威,招摇过市,耀武扬威,盛气凌人,侵犯工人权益,克扣工人工资,增加劳动强度,增多安全隐患,危害社会稳定(有的与当地群众矛盾冲突不断,有的甚至用工凡本地人员一律不用,为的是一旦发生工人伤亡之类的事故,容易逃避法办,不了了之);有的假借投资之机,挂羊头卖狗肉,低价拿到土地后大搞房地产,赚取暴利,有的甚至把得到城市黄金地块为投资条件,迫使地方政府割让这些地块,直至违反城市规划,为未来城市建设留下隐患。就更司空见惯了。  
  那么,为了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的招商引资,就真的优化了投资环境了吗?非也。事实是,普遍的投资环境更加恶化,门难进,手续繁,事难办的现象更加突出。所谓的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告知等纸上承诺,都是表面文章,形式主义。有些事情的办理复杂程度,比原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在一间办公室能办完的,如今说不定得经过一二十个窗口,把人都转晕了。应该说,任何招商引资,必须与当地主要领导挂上钩的才算数,才好使。挂上钩了,私下有了”默契”,才能特事特办、一路绿灯。  
  还有一种情况已比较普遍,就是地方政府的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垄断行业等人员,打着招商引资或考察学习的幌子而满世界跑,实际是借题发挥,游山玩水。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奇怪现象是,全国各地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的对口接待,大有亲如一家之势。天南海北,你来我往,热情亲切,慷慨大方。其实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变着法花公家钱罢了,顺便也丰富了工作“内容”。  
  眼下,呼喊解放思想口号的热度有增无减,为了扯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边儿,招商引资的新“招儿”、怪“招儿”、歪“招儿”或许还会连绵不断,花样翻新,其后果也将更可怕。如果中央国家不能果断及时采取“刹车”措施的话,那么,更大、更惨痛的损失也许还在后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