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应注意与历史的衔接
纪念改革开放应注意与历史的衔接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时间流,没有任何历史时期阶段是孤立的,不仅有过去,现在,也会有将来。
如果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说起的话,建国前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后的整个毛泽东时代,是中共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底开始看作是中共领导的改革开放年代的开始。
那么,纪念改革开放,就应该有一种大一些历史观,眼界要放远大一些。
比如说,建国前,中国社会是怎么一个样子,社会生产力如何,中国的工人农民是怎样一个状态,中共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人民群众又会响应中共的号召起来革命等等。
再如,建国后,中国的社会制度有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创新之处。中共和毛泽东为什么要主导重工业优先的战略,为什么必须重工业优先才能保证中国的独立和安全,为什么必须重工业优先才能持续推动中国的轻工业的发展,为什么必须重工业优先才能不断地改善提高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中共如何统筹规划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协调,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推动了中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及国防工业体系的建立。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什么变革创新,中共是如何领导中国实现伟大的扫盲事业的,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怎样的发展等。中国在文艺方面有何创新,中共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发展人民大众文艺的,有那些重大的人民文艺作品的产生。具体的有中国的钢铁工业,装备工业,资源采掘加工业,能源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化肥工业、水利工程建设,良种试验工程建设等等吧,要给人具体一些的工程展示。
有了这些历史铺垫,再说改革开放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样历史脉络才能清晰地展现出来。而改革开放如何能够在毛泽东时代的建设基础上实现突飞猛进,这样才显得自然合理,易于被人理解。
建国后至今的整个历史过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连续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叙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这些都是在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下实现的,是新中国的辉煌历史成就。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把改革前和改革后割裂开来,甚至故意压低改革前的经济建设成就以抬高改革的成果,好像一改革开放,一切就都有了,却不提或者故意贬低改革时所依赖的基础起点。
一些人因为毛泽东时代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作出一副把毛泽东时代全盘否定的愤世嫉俗的“愤青”姿态,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
这种错误的态度好比是,一个人三十岁时,体格意志都更发达了,于是就否定自己的前三十打的基础。
历史就是历史,一切个人的恩恩怨怨最终都将湮没到历史的尘土中去。只有跳出个人的狭隘眼界,才能从历史的大视野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会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而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骄傲,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如果能借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契机,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引导人们建立全面的历史大局观,来一次全面的中国近当代史的历史教育和学习,那这样的纪念方式将更有历史意义。
毛泽东主席像还悬挂在天安门上,邓小平还说毛主席像要一直挂下去,如果割裂历史,如果不引导人们建立全面完整的历史观,那么他们在面对天安门毛主席像时,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吗?
时值世界再一次面临深刻变革之际,中国要作出怎样的选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作深刻地思想。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