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闲话“托儿”

火烧 2008-09-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托儿现象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商业到医疗、教育、娱乐等,揭示其社会影响及背后利益驱动,分析托儿种类与作用,反映现代社会中的欺骗与消费文化。

   

闲话“托儿”  

pioneer

   

 老祖宗说,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奸商最善用“托儿”。

   

“托儿”本意是指商店或小摊儿雇上若干人手,冒充顾客,作抢购状,引诱真正的顾客购买其产品。如卖布的叫“布托儿”,卖鞋的叫“鞋托儿”。

   

30年前的改革使中国进入商业社会。夸张一点,“十亿人民九亿商”。

   

随着商业的发达,“托儿”行逐渐兴旺,“托儿”族日趋庞大,现已成为点缀改革成就必不可缺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看病有“医托儿”,求学有“学托儿”,买房有“房托”,坐车有“车托儿”,上酒吧有“吧托儿”,连吃饭都有“饭托儿”。

   

“托儿”的疆域不断扩张,新“托儿”频繁问世。上公开课时积极举手的“课托儿”,谈话节目现场踊跃发言的“话托儿”,有奖销售现场频频中奖的“奖托儿”,旅行时组织游“特色产品店”的“游托儿”,婚介所里专门约会相亲的“婚托儿”,保险公司游说别人入保的“险托儿”,在股评节目中推荐“黑马”“牛股”的“股托儿”……,一度风靡神州的“传销”,如果不是被政府“干涉”,今天的中国早已是“十亿人民九亿‘托儿’”,进入“骗人者即受骗者,受骗者亦骗人者”的新时代。

   

不同的“托儿”,欺骗范围不同。  

   

“险托儿”和“传销”差不多,影响范围最小,大多数都是对亲朋下手——“杀熟”,当“熟”被杀绝时,“托儿”的使用价值也就归零。但因为进入这些领域当“托儿”的“门槛儿”较低——只要不是举目无亲、举世无朋即可。所以他们都采用“人海战术”。

   

若想“登高一呼,买者云集”,莫过于请影视大腕、歌星笑星、体育冠军等家喻户晓的名人,在电视尤其是央视上透露一下:“我每天都在用XXX”,或郑重推荐:“XXX,你用了吗?”

   

不同的“托儿”,身价不同。  

   

身价最低的就是“药托儿”,例如常出现在地方电视节目中的医药广告。某医药公司,到几个特困家庭,免费赠上几贴膏药、若干丸散。就可以把朴实厚道的“贫下中农”挤兑的信口开河:“感谢党中央,感谢政府,培养出这么好的教授,研究出这么好的药。吃了几副,我的病(糖尿病、脑血栓等)就除根了”。

   

身价最高就也是明星大腕们,在电视上说一句话,甚至一言不发,几秒时间就能赚个百万、千万。有人不满意,说不公平。他们的身价到底值不值这个数?一个字:值。他们一句话的影响范围之广、创造的利润之大,虽万夫不及,简直是一人能当百万军。更何况他们还有“点石成金、指屎为粮”的法力。

   

不同的“托儿”,使用寿命不同  

   

“托儿”通常不能重复利用,比如有奖销售现场频频中奖的“奖托儿”,使用寿命最短。第二次中奖就容易被察觉。总是你中奖,那谁还玩呢?

   

使用寿命最长甚至可以无限次使用的还是明星大腕。那位对着亿万观众脸不红心不跳地谎称“常给‘希望工程’捐‘XXX’口服液”的巩大腕,被揭穿后不久,又面不改色的出现在“XXX”减肥液和“XXX”摩托车电视广告里;前几天还信誓旦旦地向全国年轻父母推荐富含多种营养成份的“XXX”婴幼儿奶粉的蒋明星,最近受点挫折。但是,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电视里再一次看到她一脸真诚地向我们推销另一款“物美价廉”的好商品。

   

可以得出结论,做“托儿”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做名人。  

   

名人如此多娇,引无数世人竞折腰,“不做总统也要做广告人”。可是,名人之家的“门槛儿”太高,“芙蓉姐姐”以丑为美、装疯卖傻;张钰自曝性丑闻;……豁出脸皮,狂练厚黑,使出浑身解数,虽也“名噪一时”,但效果却不理想。

   

想成名,还得走“正道”。这不,名人制造车间应运而生。“超级女生”、“快乐男生”、“模特大赛”、“非常6+1”等是国内“托儿”的最高级别选拔赛。“选秀”期间,应者若弩;举国瞩目,万人空巷。一旦获得“托儿”的最高资格证书,立马拥有大批忠实的“粉丝”——商业术语叫“潜在的顾客群”。你不理财,财都理你。

   

有了名人作“托儿”,还需有“托儿”发挥的舞台——媒体,就象妓女之需要妓院。否则,只在街头、市井行使职能,即使“最红的星”“最大的腕”也是龙游浅滩,施展不开。“舍身一脱,名扬世界”的“安女郎”——由于广电总局的封杀——就“偷鸡不着,反馈一把米”。

   

若要充分发挥“托儿”的经济价值,上CCTV就成了名人的终级梦想。电视台为“托儿”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  

   

CCTV 不仅是明星大腕做“托儿”的场所,CCTV的名人主持如白岩松等,看似不为商家做广告,实际上也在行使着“托儿”的职能,而且比“星”“腕”们那种赤裸裸的推销手法高明的多,简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一旦出现问题,与自已决不相干。

   

邀几个企业界精英讲述“美国老太太临死前还清了住了一辈子的房屋贷款;中国老太太临死前才攒上买房钱”的故事,就是在“忽悠”你购买已被资本家炒高了的楼盘。——变相“房托”。

   

请若干金融专家座谈“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存款负利率”等话题,就是忽悠你把存在银行里钱投进大盘已被炒到5000点之上时股市。——变相“股托”。

   

……

白主持宣布“告别乌托邦”、痛骂“仇富”之时,其人怕是早已和资本家、商业精英等“雇主”们宫筹交错、称兄道弟了。

   

负有“国家喉舌“、“舆论导向”、“道德灌输”等机能的CCTV已成了资本家的“托儿”。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兼任“打击假冒伪劣“的职能,在每年的“3.15”晚会上义正辞严、世道人心地揭出的不法商家里,该不会有它的雇主吧?!

   

   

(2008.9.2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