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木乃伊3的政治隐喻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元素

火烧 2008-09-16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木乃伊3通过政治隐喻展现西方人对中国复杂心理,影射延安与中共,分析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及中西对立与融合。

木乃伊3的政治隐喻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元素


Yaomi

我挺喜欢木乃伊3的。特技不错,虽然很多桥段有点不新鲜了;演员样貌也周正,虽然还谈不上魅力四射。木乃伊3最吸引人的,不是中国元素让人眼花缭乱,而是它明显的政治隐喻,以及这种隐喻所折射出的西方面对中国时的复杂而又单纯的心理。说复杂,是因为这种心理是多面的,某些网友以辱华来概括并不妥当;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承继的意识形态色彩又是相对鲜明而单纯的。它在中国拍摄,在中国上映,更让这一盘中西大菜,别有滋味。

先说电影的政治隐喻。其实说政治隐喻,已经是有点夸张,因为它的政治含义是如此的露骨—残暴的秋帝向他被土藏2000年的精锐部队高声煽动“醒来!醒来!”,紧接着就是宣告“杜绝自由腐败隐患,重立法制天下!”而因爱上紫媛被秋帝杀害的国明将军,当他的鬼魂在2000年后苏醒带领冤死的人民向秋帝复仇时,高声呼喊的口号也正是“自由!自由!自由!”所以说,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其实是两个对立的群体,一边是秋帝为首的反自由阵营,加上服从他的精锐兵马俑部队,凶猛、残暴、充满力量和征服世界的野心;一边是国明和紫媛为首的支持自由阵营,坚贞、正直、勇于献身,又有恩慈。影片中的西方人,当然毫无悬念地站在后者一边;而后者,在经过一番误会之后,自然也是站到了西方人这一边。国明的鬼魂在第一次碰到西方人时先是挥锹相向,但听到西方人情急之中大声呼喊“紫媛!紫媛!”就握手言欢了;而国明和紫媛的女儿,虽然一开始想杀了西方帅哥,但很快就和西方人并肩作战,在电影的结尾,更是向着西方帅哥长长地献吻,一起奔向爱情乐园。

正因为在这两群中国人中,西方人旗帜鲜明地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所以简单地说“辱华”是不准确的。在西方人心目中,从来有两个“华”,一个是他们的敌人,一个是他们的朋友。影片开始时,一对英国特工把国宝送回上海,黄秋生演的将军和他的西方流氓教授同党要夺走国宝,两位惊呼不可,因为“这国宝属于中国人民!” 此时是1947年,英美和中国在二战中是盟国,这点西方人从来没记错。

当然,上海是一样光景,1947年遥远的西北又另是一样光景:这里有一群中国人是西方人的死敌,那就是黄秋生饰演的把秋帝从兵马俑中复活的将军。这位将军的军装不像国军也不像共军,说是军阀时代的样式吧,中国的军阀混战30年代就结束了,47年在大西北哪里还有什么军阀呢?所以要说这边是在影射延安,当算是合情合理的演绎。所以,拥护秋帝的黄秋生集团(反自由反西方阵营)可以对应中共。或者说,在西方人眼中,延安是秋帝(秦始皇)的同盟军,也是秋帝复活的导火索。

我们可以再分析一下,秋帝这个符号有哪些特征。

1)秋帝非常强大而残忍,看似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对全世界都有强烈的征服欲。

2)秋帝要在一个混乱腐败的世代里,用铁血政策建立起法制和秩序,扫除一切自由和多元的元素。

3)秋帝具有极大的潜力,他一挥手,就能让冰冻土藏2000年的中国精锐部队重新苏醒,焕发出新的力量。、

4)秋帝的渊源非常古老。他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并试图把那个中国复制到20世纪。

5)秋帝象征国家统一。有趣的是,和秋帝作战的爱好自由的喜马拉雅雪人应该是来自西藏,让人很容易产生联想。

6)秋帝是西方人的死敌。

我想这几条勾勒的显然不是共产主义这样19世纪才出现的思潮,而更象是中国的民族主义,或者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强大、统一、富于进攻性、纪律法制严明,是醒来的睡狮。西方人对这样的秋帝当然是反感的。而反对秋帝的鬼魂大军都挥舞着铁锹,说明他们都是最一般的劳动者。所以,秋帝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暴君,他所建立的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和法制严明的社会,是以牺牲无数底层民众(乃至国明这样少数上层精英)的权益和生命为代价的。西方人注意到了秋帝具有一定的煽动力(或者说秋帝的复活带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他发誓要扫除混乱和腐败,重新建立强大的民族国家;但同时西方人希望提醒普通的中国民众,这样一个国家和新统治秩序的建立,对他们不但不一定有利甚至可能是更有害的。但如果说中国百姓的态度尚不明朗,洋人的态度已经是很明朗了--这样一个“华”,让西方人痛恨而又心生畏惧,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与秋帝相对立的另一个“华”,以国明、紫媛、他们的女儿以及喜马拉雅雪人和挥舞铁锹的劳动者为代表。紫媛来自民间,她对秋帝,有一种源于对罪恶的纯人性或者说纯民间性的义怒,象征着和在朝的强大民族国家(庙堂)相对立的一个民间中国。国明和紫媛对爱情的严肃和他们彼此的献身精神,属于西方人对中国人不多的几种正面想象中的一种典型:忠贞不渝坚韧正直而又缠绵悱恻、一诺千金到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相对应的是洋人夫妇彼此间打打闹闹的快乐小日子)。这是中国的另一种传统,和秋帝征服、占有(秋帝和国明一样也爱上了紫媛,但他的表达方式只是:此女非我莫属。)的铁血传统相对立。这后一个团体和秋帝的矛盾虽然持续2000年,却始终无法独自战胜秋帝。最后洋人出手,才2下就把秋帝解决了。但这后一个团体仍然是洋人不可或缺的帮手,是他们把可以致死秋帝的秘密告诉了洋人,让后者得以付诸实践。或者说,在西方人的潜意识中,要埋葬秋帝和他所象征的黄祸,关键是取得这另一个“华”的支持。

但是,这另一个“华”内部也是有不同的,就是国明、紫媛所代表的更有中国传统意味的一代,必然要在和秋帝的斗争中成为逝去的一代,他们所持守的坚贞、忠信、自尊等等的中国传统也将和他们一起灰飞烟灭,正如挥舞铁锹向秋帝发起反击的劳动者的冤魂,已经随着秋帝的入土而散去。这个“华”中能生存下来的,是国明、紫媛的女儿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是在和洋人并肩战斗中不知不觉西化的一群人---梁洛施一开始对紫媛的称呼是“母亲”,但到电影快结束母女俩生离死别时,却变成了“mother”。从她的恋爱来看,她也完全放弃了父母那一代的模式,而是采取了洋帅哥所推荐的西洋模式,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她和洋帅哥一起回到上海,在夜总会里载歌载舞地向洋帅哥献吻,其情态和舞台上的歌女并没有太多两样,让人难以想象其实她已经至少有2000岁,并且刚刚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放弃了自己的永生。是的,她获得了洋人的爱情,但她的力量被空前地弱化了(失去了和永生相连的超自然能力)。之所以说前者的逝去为必然,是因为故事必须这样安排。如果这一代人不逝去,则年轻一代的融入不会那么自然,那么水到渠成。

按照电影制作方的解读,一个强大、统一、民族主义中国,是世界的祸害,也是中国人民的桎梏;而西方只要取得了中国内部亲西方集团的支持(在战斗过程中二者的关系基本是平等的),就可以轻易将前者击溃。只是前者的危险解除后,这后一个“华”的处境也是颇有些微妙的:不是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实力下降,以迎合的方式融入西方帅哥的怀抱。

电影的最后,在十里洋场的歌舞中,隐隐有一个不和谐音。本来已经被送到中国并被英国人声称“属于中国人民”的国宝,被一个洋瘪三悄悄偷走了。但他偷走的那个时机很妙,所有人都沉浸在打败秋帝和华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中,来不及发现什么国宝不国宝的丢失。所以说呢,一个国家和民族殖民化过程的起头并不一定是一个悲剧性的事件,甚至可能正相反,它起始于一些良性的变化,起始于一些本来也的确有理由让人高兴的局面,比如自由和自由派的胜利什么的。

说到这里,木乃伊3的政治解读就告一段落了。洋人对华的种种心态,基本都概括在这部电影里了,所以说电影本身还是很精彩的。有些网友呼吁抵制该“辱华”电影,这似乎是小题大做了,因为明摆着好莱坞闹着玩的纯娱乐片,谁当真谁把傻冒的帽子往自己头上带。这也就是洋人的高明之处了---你不是最怕我政治煽动吗?我还就偏要煽动,不但煽动,而且要公开煽动;不但要公开煽动,而且还让你没法和我较真。所以说呢,虽然有些桥段乃至特技设计都不很新鲜了,木乃伊3却有其他娱乐片所没有的大巧若拙;而这样大巧若拙的创意,又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才能产生,这就是自由所无可辩驳的魅力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