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无产阶级文化要成为新中国的核心文化!

火烧 2008-09-15 00:00:00 中华文化 1031
文章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应成为新中国核心文化,主张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情感、责任与革命。通过李大钊、方志敏等人的作品及斯诺《西行漫记》展现共产党人的文学才华与革命精神,呼吁推广无产阶级文化,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我前面发表过一篇文章,说过中国共产党不能把儒家文化作为新中国的核心文化。只有无产阶级的文化才是真正能令中国共产党人屹立不倒的核心文化。无产阶级文化,是每个共产党人应该坚持和发扬的文化阵地。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丰富多彩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思想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核心文化。  

那么如何使无产阶级的文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流文化呢?  

首先,要先摆正对无产阶级文化的态度和认识。要改变无产阶级文化内容单薄的错误认识。无产阶级文化当然是以反应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态为主旨的文化,但是并不意味着无产阶级文化就只是反应苦大仇深的革命。那只是在特定的被侵略被欺凌的环境下的一种呐喊。但其实无产阶级文化当中的内容和其他文化没有什么不同,情感,责任,革命,爱情,生活都可以提起笔来写出精彩的篇章。

在我小的时候,虽然对共产党没有反感的情绪,但确实也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比较呆板的党派,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李大钊写的一首关于山间小溪的现代诗,诗里主要讲他和孩子们在山中小溪玩耍的情景,那诗很短,但是那里面透露出来的温柔却令我耳目一新,也在那一刻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并发出感叹:原来共产党也有这样温柔的时候。其他的比如叶挺,夏明翰的诗歌,方志敏的狱中书,还有孙犁所写的《白洋淀纪事》的秀雅、隽永也让我了解到共产党人对革命忠贞的同时所展现出来的别样文学才情。这一点对中国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仅仅是个草莽英雄,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之心会减弱,但当他发现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时,立刻会将崇敬之心上升到偶像的程度。后来又看了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也令我知道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高层其实是一个相当高文化知识的阶层,也有相当多的人是当年的海归派,很多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比如法语,英语,俄语,日语等等。所以无产阶级文化只要立足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个基本点,不要自我局限,百花齐放,自然和其他的文学一样能够大放异彩。在这里重点提一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我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虽然我成长的年代,正是一个在中国疯狂吹刮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年代,但是因为小的时候就看了这本反应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乐观革命的书籍,令到我在这场思潮中没有怎么受到大的思想冲击,从没有怀疑过自己对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理想的景仰和支持。斯诺这本书,既写了大人物,也写了朴实的小人物,行笔自然亲切,令人感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毛泽东改变了中国,斯诺则改变了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同时也不可改变的影响了我。斯诺的伟大,也可与天地同齐。对于这本《西行漫记》,我建议成为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的课外读本。如果能够以漫画或动画片的形式出现,那么幼儿园的孩子都可以看了。  

再次,要改变无产阶级文化数量少,不足以覆盖整个中国思想领域的看法。无产阶级文化如果从马克思那时开始算起,确实只不过百年的时间,而且也只有几个国家有过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似乎无论从革命理论或其他文化方面,都不足以和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相提并论,更不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产生的几千年的各类文化相提并论了。但是我们要知道无产阶级文化产生于一个世界性的风起云涌的时代,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民在思想上都是受到冲击的,无产阶级文化虽然诞生只不过百年时间,但是却相当于凝聚了上千年的文化时光,在国别上,中国,苏联,朝鲜,越南,古巴及前东欧国家的文学自然是少不了的,除了这些名正言顺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外,是不是别的国家就没有无产阶级文学和革命理论了?应该不是的,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这些国家都有相当大的一个信仰左派的群体,拉美国家不也有左派文学吗?比如说智利的左派诗人聂鲁达,意大利不还曾经拍过一部关于聂鲁达流亡意大利时与一位邮差相识的电影吗?所以说世界无产阶级文学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由于现在网络的盛行,也改变了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认识。千年以前的一个和尚需要花十三年时间才能从中国走向印度求取真经,但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么长久的时间才能看到其他国家的文化。  

最后,就是要改变宣传模式。从前因为没有那么多丰富的资源,所以主要都是以正规书籍出版为主要的宣传方式,辅助以文艺表演方式。但是这种正规书籍小孩子是很难看得懂的,文艺表演也不是时时能看到。可是无产阶级的精神不从娃娃开始抓起就是失败的。这也是当年邓公感叹的‘没有两手抓’的最大遗憾和痛心之处。但是如何从娃娃抓起呢?不可否认的是,漫画是一个能影响娃娃的最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次是简化了的儿童版图书,其后是动画片,再次是歌曲,网络视频,然后是电视电影,最后可能才是正规的纸上文字。因为完整版的文字是需要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才能抱着书,静下心来看的东西。可是如果你不从娃娃抓起的话,长大了,这个人就可能不会静下心来看无产阶级的文学书籍了。最近参加一些关于教育的演讲,听到一个家长说到她教育孩子的心得时,她是这样说的,她说:“我教育孩子其中的一个方式,可能现在很多家长都不会用了,那就是给孩子讲革命故事,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看《周恩来传》,这本书一直是她最喜欢的书,所以她长大之后,是非观分得很清。”我听了她的话,有些遗憾的是她说‘现在可能很多家长都不会用了’,有些欣慰的,自然就是这个孩子从娃娃抓起,使她长大后拥有和懂得了用革命道理辨别是非的能力。  

社会主义,按照被中国某些人称之为‘中国最后的儒家’的梁漱溟的说法是这样的,这里引用一下:  

艾:您以前说,总有一天,势必有一天,人类的文化,西方的人,还是会转回到中国或者儒家的路上。  

梁:这个就是要到社会主义的时候,要在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照我的看法,它慢慢地要成为过去,就是社会主义要到来。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的不同,在我看来,一个是个人本位,一个是社会本位。资本主义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以我为中心。社会本位就不能够说是以自我为中心了,就变成要互相尊重了。  

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自由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理想,而要建立这样一个社会,要为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谋利益的话,共产党人必定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气度。如果一切只为自己,只以个人为中心,只为了自己的得失算计,那么必然会倒退回到只让少数人得到权利,得到地位的剥削阶级社会。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共产党人才是这个世界上心胸最宽阔,最无私,最开放,最宽广,最平等,最懂得追求自由的一群人。  

这样的一群人,这样的一种理想,我希望能代代相传,直到革命最后的成功。而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基础,就是从娃娃抓起,让无产阶级文化成为娃娃心目中的核心文化。  

今天是中秋节,回家陪父母过节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父亲的书柜,抄了一些那个年代发行出版的书籍,我选了一些写在这里,也算是建国三十年的岁月里一些文化见证吧。  

1.            《写作方法》  

广州军区宣传部1959年出版,228页。这本可能是军区下发学习用的,所以没有定价。  

2.            《革命烈士诗抄》  

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出版,主编萧三,386页,1.15元。  

3.             《一束智慧的花》  

副题:思想修养谚语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0.46元。  

4.             《朗诵诗选》  

作家出版社1965年版,1.05元,330页。  

5.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中国青年出版社1965年出版,187页,0.48元。属传记纪实文学。  

天煞穆珏评:凡是帮助过中国的朋友,中国都不会忘记,真诚纪念。  

6.             《毛主席诗词注解》  

1968年160页。  

新北大公社《傲雪霜》战斗组注释。  

广州东风学革会中山大学革命造反委员会,

毛泽东思想广州红色工人总部印。  

天煞穆珏按:这本书封底没了,所以不知道多少钱。在这里要说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毛主席的诗文不可避免肯定会发行出版的,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诗文只是众多出版物当中的一种而已。  

7.             《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副题:我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有关文件汇编续集。  

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翻印。  

天煞穆珏评:看这本书可以在当年立即出版并翻印,再对比一下九十年代‘入世’谈判中国政府面对全国人民的绝密态度,就能看出‘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政治生活的开放程度。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共产党人面对全国人民时无愧无惧的坦荡心怀。这两件事应该都算是当其时当政者最大的外交成就了。  

8.             评《红楼梦》  

湖南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133页,0.27元。  

9.             《世界各国概况手册》  

香港朝阳出版社1975年出版,1000页,港币20元。  

10.  《水浒全传》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因为封底掉了,所以没有找到定价。  

11.  《当你还是一朵花》  

作者:岑桑。广东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一版,1979年第四版,200页,发行30万册,0.46元。散文集。  

12.  《希腊神话和传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  

13.     《召树屯》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90页,0.27元。  

14.     《天方夜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210页。定价0.52元。  

15.  《实用文言语法表解》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288页,0.69元。没错,就是0.69元。  

天煞穆珏按:我选的这些书,基本上涵盖了诗词,散文,传记小说,工具书,政治文论,外国文学,中国民间文学等等。我想仅是这一点点应该已能说明一些当时的文学情况。而且还要说的就是,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用繁体字出版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文化宣传时的细心周到之处。那就是下面的二本书了,这两本书都是用简体字出版的,面对的都是基层人民群众和广大解放军战士。这当然是为了照顾当时大多数人民都不识繁体字,而简体字易学易懂的缘故了。  

1.             《革命歌选》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3XX部队,红旗造反兵团1967年5月复印。这个版本是复印版,若是放在现在就是所谓的盗版了。正版编辑是:烈火兵团编辑部。  

2.             《战地新歌》第三集。  

国务院文化组文艺创作领导小组1974年编,定价:0.47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