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发问:中国文化将何去何从?

火烧 2011-06-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强调文化产业创新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文化娱乐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呼吁重视民间文化与文化精品的打造。

发问:中国文化将何去何从?

作者:谷沄峰

我们先来分析中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趋于饱和的大模块经济已经板结,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已经出现劣势,所以党中央提出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里意味深长。

新兴的金融和IT(计算机)产业,需要全社会整体架构财富提升的支撑,属于脱节的精英经济,不具有惠及全民的”普世经济“结构和能力。

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把第三产业放在战略优先发展的地位,说明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整体经济方面的忽视点和漏洞,这就注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要在中国崛起。

日后国家必将要在这两个方面政策倾斜,因为任何的国家都是如此,硬件再过硬,没有相应的“文化软环境”的支持和弥补,经济就是“瘸腿”的经济,必将滞后。

美国经济的增长率37%点多,归功于它强大的第三产业(咨询服务和影视输出,好莱坞一年的外汇收入顶卖100架F16战机)。日本和韩国的第三产业(文化输出和娱乐业,以及带来的附属商品输出),业已成为国家商业输出的象征品牌,并统领全亚洲。

反观目前的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现状,除了每年零零星星用“大钱”砸出几部所谓的“大片”,装点门面,再就是一些老气横秋的娱乐公司,横空出世般的拿出几个所谓的“新人”,然后又昙花一现般的在演职员和公司的利益纷争中悄悄隐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可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能拿得出的象征我们自己独特文化底蕴的文学,音乐,舞蹈,影视,更谈不上世界级的大师。

一直在追赶别人,反而忘记了自己的重要性,反而忘记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基本道理。所以,弄中国形象宣传片,就得把姚明拿出来,一再拿出来,可姚明在美国也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球员,这是一种多么尴尬的情况。

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一直以来就被香港,台湾,韩国占领,新加坡也不时来凑凑热闹。难道我们没有自己开垦这块土壤的能力吗?不是!只是没人能注意到这块土壤到底能结出多少果子。

在中国的文化娱乐业,简直就是慈禧时代,“量大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我们的慷慨,除了丢失的外汇,再就是这些小国、小地区的小气文化形态,对我们广大青少年,青年,甚至全民的误导和毒害。我们的国民已经到了丢失信仰,理想溃散的程度,无所事事的人越来越多,投机取巧的人越来越多,全民的浮躁,难道和这些没有关系吗,不要小瞧了这些隐性的因素。

我们没有自己的真正的“全民偶像”,青春浪漫的没有,英雄大义的没有,读书的没有,生活的没有,爱情的没有,甚至连草根的除了郭德纲,再没有第二人。

这太恐怖了。这么大的国家,却有这么大的空白,还竟然熟视无睹,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所以超女一出,迅速风靡,这多多少少也说明了这个悲哀。

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要崛起,先要颠覆一切,然后更新,然后创新,然后制造出符合我们历史文化大国身份的文化精品。

而多年来,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协调的掣肘,导致了文化产业远离民间,隔离民间,又依托民间的尴尬局面,使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演变成了少数所谓文化精英的“隔帘望月”似的空中楼阁,缺少了民间文化土壤的烘托和栽培。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孤芳自赏”,越来越别扭。

真正的文化,不是炒作出多少明星大腕,不是制造出多少文化专家和学者,而是与民间文化生活的息息相关,要和老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紧密结合。不与民间文化审美水平相参照的文化活动,都将导致“文化无价值论”和“文化商业低俗论”的出现。

真正的文化,要能引领国民的文化生活趋向,要能构建国民自我价值的评定体系,要能适应社会上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心理需要。

真正的文化,不是拼凑嫁接的,而是一脉相承又能走向远方的。真正的文化,需要不断的创新文化活动的样式,不断的增加文化活动的内容,不断的拓宽文化发展的途径,需要文化建设者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胸怀,需要文化建设者终生奉献的激情和决心!

而这一切又是否被湮没在了滚滚的金钱大潮中呢?值得深思!!!

真正的文化,是自发性的精神取向和灵魂构建,绝不能带有功利!!!

真正的文化,是要来自民间,反哺民间的。

这才是中国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