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文化?

火烧 2009-03-04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文化,强调文化自信与现代化的重要性,批判盲目西化与文化糟粕化,呼吁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汲取精华,推动文化复兴。

  最近中国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很令人愤慨的,岛屿被强人所占,兽首被拍卖,拍卖就拍卖,还假惺惺拿人权说事。可笑的是曾经有国内富人拿钱买回当年被抢走的文物,大家还认为这是慈善之举,其实这种行为不正是助长了强盗的气焰吗?不正好向世人宣示:强抢无罪,拍卖有理吗?不正从另一个角度向强盗低头吗?这和买赃销赃有什么区别?再如近来的新星号事件等等,这一件件事象一把把匕首插在爱国者的心头,这一件件事也似乎表明侵犯者都认为中国是块有料的软骨头,都将中国视为拔了牙的老虎,边陲小国都胆敢来犯,是人是鬼都上来踢几脚,苍蝇蚊子也来咬几口,而老虎最多是甩甩尾巴,干吼几声完事。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祖国如此被欺凌,怒火中烧是正常的,但大家有没想过:欺负我们的人强大吗?菲律宾强大吗?小日本强大吗?越南强大吗?事实倒不是别人有多厉害,而是我们自己不争气。我们口口声声要别人尊重我们,可我们够尊重自己吗?有多少国人真正尊重自己的文化?我看到很多的是倒自己文化的台,懂不懂的都一哄而上批判起中国文化,像柏杨之流说什么民族的劣根性。一个失去文化自信心的民族,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的人,受欺负是活该。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自己得尊重自己,就像一个家庭要求受到尊重,你怎么可以整天将父母,爷爷、奶奶拿出来批判?怎么可以整天将祖宗拿出来数落?怎么可以戏说家史?你自己都这样不自重自己的先辈,还怎么指望人家尊重你?做梦吧!
  看现在,谈管理,就是西方的管理,谈科学,就是西方的科学,谈思想,就是西方的哲学,谈宗教,就是西方的圣经。甚至谈社会主义,张口便是马列主义的一马当先,为什么大家都有意无意拿西方当火车头?难道中国文化真的那么腐朽?难道中国文化不能被现代化?难道几千年的华夏文化里没有管理?没有好主义?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精蕴?如果我们民族的文化不具备自新的因素,不具备可以被时代汲取的精旨,那么我们的民族凭什么几千年生生不息?凭什么在历史上对世界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凭什么有汉唐盛世?凭什么在大宋时代,全世界四分之三的白银在中国?凭什么国民收入一直领先?凭什么有四大发明?凭什么会涌现那么多令人自豪的先辈?凭什么会出现毛主席以及毛主席思想?取其精华和弃其糟粕就是继承和批判并列的,没有认识到精华,也就不能准确认识到糟粕,就如没有看到盆中的孩子,在泼脏水时完全可能连孩子也泼掉了,这种连孩子也泼掉的批判行为是根本不值得称道的,本身就值得批判。
  当国家遭遇不平时,当我们气得颤抖时,当我们要求受到尊重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充分尊重自己的文化了吗?大家不要搞错,是我们对不起中国文化,不是中国文化对不起我们。我们的先人在世时孜孜不倦育人、治学,发扬思想,死后又留下海量的经典著作,他们有什么对不起现代人?而国内有太多人只看到争斗,只看到现实,只想到批判,只会以偏概全,只会盲人摸象,只会先入为主自以为是,在功利主义下各说各是。西方吠影,人们吠声,真理的尾巴都没见过,还以为将真理掌在手中。大家都忙于世俗纷争,有些甚至是图个口快。请问有多少人潜心研究中国文化?有多少人真正从古文化里汲取营养来将现代化之?有的只是沽名钓誉,有的只是流于形式的学术,有的拿老子说事,有的拿孔子说事,有的拿《周易》说事,甚至研究老子的排斥孔子,研究孔子的排斥庄子,出现文人相轻,文化窝里斗现象,难道这一切不值得深思吗?请问老子、孔子、毛主席思想是独立现象吗?是闭门造的车吗?是象孙猴子一样在石头缝中迸出来的吗?难道毛主席不是在继承地批判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再汲取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来进行革命的吗?毛主席的思想难道不是一部集中西、古今思想的现代化巨著吗?为什么当今中国不产大师?就是缺少能圆融地将中国文化现代化,来进行革命的人,各行各业,想出大师,必须将文化现代化,不融汇古今中外的思想,怎能出大师?若是在毛主席的思想里只看到马列、政治、革命、斗争、军事、哲学等是偏面的,必须从他老人家的思想里看到中国的文化,只因为他老人家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所以他能贯通、连系那么多的方面,所以能一眼洞穿主要矛盾。毛主席少年时学习孔子,成年时运用孔子,晚年时批判孔子,他的一生和孔子结下不解之缘。毛主席的思想就是中国文化的大集汇,就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由海南出版社发行的《毛泽东的智源》,就说明毛泽东的激情和智慧来自于:
  从姜子牙的“三件法宝”到一分为二的评价商纣王。  

  从孔子的“每事问”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从孟子的“仁政”到“民本主义”的升华。  

  从老子的“祸福相倚”说到辩证法的发展。  

  从庄子的《逍遥游》到老毛的《念奴娇·鸟儿问答》。  

  从《曹刿论战》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从《孙子兵法》到革命战争正确的战略、高超的战术。  

  从商鞅的《徙木立信》到有令必行、取信于民。  

  从《东周列国志》到警惕颠覆活动。  

  从“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竭泽而渔”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触砻说赵太后》到防止蜕化变质。  

  从李斯的《谏逐客书》到精兵简政。  

  从“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到“战犯不除,国无宁日”。  

  从“《诗经》大部分是老百姓的歌”到“你们星期六有没有约会”。  

  从楚辞到浪漫主义到“我失骄杨君失柳”。  

  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自律。  

  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镇压反革命。  

  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我们“占山为王”。  

  从“苟富贵,毋相忘”到不要忘了共过患难的父老兄弟。  

  从刘邦的“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到“不可沽名学霸王”。  

  从“汉武帝雄才大略”到应开拓进取,有所成就。  

  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到领导干部的处理和教育。  

  从贾谊的《治安策》到不要害怕人们接触错误的东西。  

  从马援的“马革裹尸还”到“青山处处埋忠骨”。  

  从“严光不仕光武帝”到“观鱼胜过富春江”。  

  从“东汉班超的事业”到“为抵抗而进攻,不在侵略之内”。  

  从梁鸿的“不因人热”到自力更生,难苦创业。  

  从王莽的“均田制”到注重农民问题。  

  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国共合作”与农业合作化。  

  从“魏帝营八极”到替曹操翻案。  

  从刘备的“如鱼得水”到干部与群众关系。  

  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我们要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  

  从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到共青团的干部要用青年人。  

  从关云长到彭老总。  

  从孙权劝吕蒙读书到“当今惜无孙仲谋”。  

  从张鲁的“五斗米道”到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  

  从“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到“片面性不对”。  

  从韩愈的“古文运动”到“吾会从而师之”。  

  从“柳宗元也是唯物论者”到赞赏《封建论》,开展《评法批儒》。  

  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到“渺视黄河就是渺视我们这个民族”。  

  从杜甫的“群山万壑赴荆门”到“生长林彪尚有村”。  

  从白居易的“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到认识人有一定过程。  

  从“林言杀巢”到长征中处变不惊,转危为安。  

  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到“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从“司马光——于十九年编成《资治通鉴》”到“做学问就要有这种精神”。  

  从岳飞、文天祥的“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到指挥战争的灵活性。  

  从陆游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到“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  

  从梁山泊好汉劫富济贫到刮“共产风”是错误的。  

  从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到“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从《西游记》永久的魅力到“今日欢呼孙大圣”。  

  从李自成起义到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  

  从“康熙皇帝发明了统一战线”到“满族是一个做出过伟大贡献的民族”。  

  从《红楼梦》写四大家族激烈斗争到“我认为现在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  

  从曾国藩的《爱民歌》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也正如此书《前言》所说:  

  “五千年文明古华夏,史籍之多,浩如烟海。‘一篇读罢头飞雪’,虽皓首也难以穷经。韶山冲的晨曦,延水河的烛光,中南海的明灯。一册又一册古籍,一个又一个长夜。”  

  毛主席把生命当作“海绵”,一点一滴挤出时间,像一个与时间竞逐的老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精铸真理和智慧,永远不想合上那渴望追求的双眼。
  看看毛主席都那么尊重中华文化,那么熟络运用文化,我们有什么资格整天误指古人文化?如果一定要批古批孔,那么请先象毛主席一样通读古典,明其精旨再说。因为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批判文化的,否则恰恰证明批者将无知当真理,显示其偏见和傲慢,我中华民族是谦虚加包容的,只有美国人和狗才会偏见加傲慢。
  在这里还说一下,很多无知者指出中国没有宗教,没有信仰,导致国人精神缺失。其实只因为中国没有宗教,没有象西方一样置顶的、权威的、膜拜的、神性的、信仰形式的宗教,所以让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的功能,这才显示中国文化的伟大和独特,这才让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于世。
  一个没有传统文化观的民族,一个没有历史自信心的民族,一个没有道德信任感的民族,一个没有坚忍不拔志的民族,就是一个等待被欺凌的民族,就是一个等待被灭亡的民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