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折射出社会良知的逊位
九月一号,孩子就要开学了,就要上高中了。回想起整个中考的历程,让人油然而生几多感慨!
在当今的教育制度下,每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都知道中考的重要性。可以说,高中是通往大学之路上的最后一块纵身一跃的跳板,这个跳板的刚性决定了你在本身素质一定的情况下,能否跳的更高,更远。因此,每个家长在这节骨眼上,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为孩子能够上一个更好的学校而奔波着、忙碌着、努力着,同时还充满了焦虑。
我们也和许多面临中考的家长一样被这股中考的大潮裹挟着,开始忙碌起来。可是,从来没有经历过,也没有和教育界有过多少瓜葛的我们,面临这陌生的一幕,犹如盲人骑瞎马,找不到任何方向感。怎么办呢?找孩子老师谈一谈,或许能为我们指点一下迷津。
也就是汶川地震的那一天,我们到学校找到了孩子所在初中的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女老师。她非常中肯地对我们说:以孩子现在的成绩上普高没有问题,但是建议我们努力一下,上一个比现在的学校更高一个台阶的学校,比如,师大附中,十五中等。最后,还叮嘱我们说:“不要让孩子在空调屋子里学习,因为考试时的教室是没有空调的,以免引起孩子的不适应。不要孩子说上那个学校的事,你们可以找,可以跑,但不要当着孩子谈,以免孩子分心……。”
可以说这趟来是不虚此行,老师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其恳切的态度也让我们由衷的感动!
在此之后,我们先后走访了几所学校,但大多数学校就像十五中一样,“等分数下来再来吧!只有分数下来,我们才能确定录取分数!现在找也没用!”语气里充满了不耐烦。只有师大附中,在门前空地上有几张桌子,还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解答前来咨询家长的问题。同时还有登记卡,将有意向到附中来的学生的情况,比如模拟考试成绩,有什么特长,以及联系电话都登记下来。我们本来就有意向来这所学校,再看到学校的招生工作如此超前而又有条不紊的进行,起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工作的组织与计划的严谨。我们因此也做了登记。
中考结束以后,按教育部门的安排,分数下来从添志愿到整个志愿交到教育部门有十天的时间。而且在我们走访的学校也大多说等分数下来才进行具体的招生工作。因此,我们想等分数下来再到一些学校走走看。因为从时间上看,还有一定的时间来做这些事。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分数下来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去跑、去做了。
分数是一天晚上的八点多从查分系统才可以查到的。第二天的上午,我便接到了师大附中的电话。电话里一个工作人员了解了我们孩子的分数之后说:“分数不是太高,如果想到附中,可以择校生的身份进来。也就是交两万块钱。你只要和我们签个协议,我保证你到附中来。这个协议今天就要签。”孩子学校的中考事宜家长会是当天下午六点召开,在家长会召开之前去签这个协议,总觉着有点不踏实。因为对中考报考的规则细节不甚了了,等家长会开过之后再做决定似乎更合适一些。可是师大附中又催的很急。签还是不签?真的让人左右为难。思忖再三,还是决定签吧。到了附中签了一个简单的协议。附中叮嘱说:填报志愿时,不要添别的志愿了,只添师大附中择校,保证你能来。要是添了其它的,我们就很难保证了。
晚上六点,学校开家长会,讲述了填报志愿的细则和注意事项。同时特别强调了第一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你填报的第一志愿,往往就是决定你命运的选择。因为,每一个学校的录取都是从第一志愿开始的,如果生源招够了,其它志愿就难以考虑了。许多像我们一样从来没经历过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的家长,面对如此严重的选择,更加举棋不定,莫衷一是。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操场上一堆儿一堆儿围绕在班主任身边的家长, 问这问那,久久不能散去。朦胧的月光下,这个时间曾经空旷黯然的操场上,此时人影踵踵……。
如果说不知道如何填报志愿使家长忧心如焚的话,那么时间的紧迫又使家长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去比较,然后做出合理乃至合适的判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家长会上学校规定,第二天上午十一点之前交志愿草表,下午两点之前就要上交正式志愿表。试想一下,如果你事先没去各学校去做调查了解,此时你的志愿怎么添呢?如果你想去做调查,你有时间和机会吗?如果你没有做调查和了解,你又根据什么分析和判断呢?学校把填报志愿的时间搞的如此紧迫,其用意何在呢?
第二天上午,学校的操场上聚满了熙熙攘攘的前来填报志愿的家长和孩子。其焦虑不安和难衷一是写满了每一个孩子和家长的脸上。我们也和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一样怀着忐忑不安去咨询班主任老师。心想恐怕在这种时刻只有孩子的老师最可信赖,也只有孩子的老师才最了解孩子,最能够从孩子的现状和前途的角度给出一个最中肯的建议吧?老师听了我们要报附中并与附中签订协议之后,神态严峻的说:“附中收你们定金了吗?如果没有收,就没有准。现在很多学校为了争生源,先预定下来。到时超员了,后面的就不要了。别到时弄的孩子没学上了!要是在我们学校发生这样的问题,你还可以跟我闹,可是,在那里,你到时连个闹的人都找不到……。”听罢老师的话,顿时感到一阵恐慌,甚至恐怖。急忙打电话给附中的老师,附中老师说:“ 放心吧,只要你按我说的填报志愿,只添择校生那一栏,别的不要添,我就保证你能来。而且是百分之百,我还不说百分之几!”
说实话,当时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道该相信谁。就像摸彩票撞大运。可是摸彩票却没有这承载着命运与未来的沉重与恐惧。思忖再三,还是在草表上添上了师大附中择校生。班主任老师接过我们交过来的草表,瞟了我们一眼,忽然说:“你到附中,按择校生要陶二万块钱。你考虑一下,如果愿意留本校,我去和校长说一说,让她去重点班,而且不用花钱!”老师这突如其来的建议,又一次使我们陷入犹豫不决之中。犹豫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一点,现在的学校毕竟离家很近。班主任老师非常热情地又给了我们一张草表,允许我们中午回去重添一下。
在初中整个三年当中,班主任老师就没有给我们家长打过一个电话。可是,此时就在按她的意愿要求我们留在本校,而我们也流露出有如此可能的一刹那,她的热情不知怎的,就像灌足了兴奋剂似的,一下子迸发出来。中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连打了三个电话,什么和校长说好了,得马上交定金。她还没有吃饭,她在校门口等着我们等等。其热情与急切完全超出了这件事情本身所应有的尺度。不能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真正的动机和用意!这种在生意场上经常见到的误导,隐瞒,甚至欺诈就这样活生生的在学校这曾经是块净土的土地上弥漫着。也许正是他们这犹如生意场上的急功近利与急不可耐,反而使我们冷静下来,使我们谁也不敢相信他们!那么,可以相信的还有谁呢?只有自己了!
我们孩子是美术特长生,并且参加了考试。我们最终决定即不按附中老师所说的只添择校生,也不按班主任的建议留校。我们的第一志愿添的是附中的美术特长生,如果第一志愿不能录取,在择校生这一栏仍然添的是附中,希望花钱也能去。当我们把这一志愿交到班主任老师手里时,中午还是热情似火的她,此时却是面沉似水,好像是欠了她二百吊钱似的。如果班主任老师的建议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话,现在又何必不高兴呢?再说在近一个月之前,不是她建议我们去一个比现在学校更好一些的学校吗?怎么现在态度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后来听说各学校老师拉学生都是有任务有提成的。这也许就是老师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吧?!
随着中考录取工作的结束,也证明了我们选择正确性。我们孩子按美术特长生的身份被附中录取!如果我们按两个学校,两位老师的建议,结果会怎样呢?
老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千百年来无数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的共同努力,使这一职业上升到一个足以让所有的人都敬仰的高度。他们也的确也应该享有这一高度,因为一个国家,一个种族的未来就是在他们的指引下成长起来的。可是,我上述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如果是个别老师道德的堕落,我们尚且可以聊以自慰的话,那么整体的制度上的堕落,我们还能报有什么希望呢?为什么班主任老师在招生工作和规则出来之前还能态度中肯,在规则出来之后的利益驱使之下就发生了如此严重的偏移呢?如果我们所有的行业都以不择手段的金钱诱导为导向,我们整个的社会良知能不发生偏移,甚至逊位吗?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崇高到让人信赖的职业吗?没有了,我们现在只有让人羡慕的职业,不再有崇高的职业了!
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