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现代化与全球化
《现代性与人和自然的矛盾》之十
十、现代化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标志着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民族国家从此将完全服从于建立在西方价值和西方经验基础上的全球市场和现代科技的支配,从科学理论到生产技术,从产品设计到消费方式,从企业经营到社会治理,从机构设置到社会科层组织安排,从教育、医疗制度到财会、金融、保险制度,从个人观念到社会时尚,无不打上西方的烙印,所有非西方社会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全球化表现出西方文明强烈的扩张性文化冲动,它与资本主义市场扩张和西方的价值扩张一致。全球化正在通过贸易、金融、科技、通讯、媒体、运输和旅游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西方的价值观带到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被日益边缘化,另一些国家正迎头赶上,而占全球2/3人口的中国和印度的加入,正在大大加速全球现代化的进程。
全球化正在将那些带有致命缺陷的西方价值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没有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价值迥异的各种传统文化的制约,如果现代化后果提前一百年到来,很难想象今天的人类将会是怎样?现代文明对各种伟大传统冲击的结果是,使人类失去了保护自身和整个生物圈的最坚固的天然屏障——人类曾一直拥有的道德理性和终极价值——节制。
现代化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专制和暴政,由西方文化主导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了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传统人们的唯一选择。当西方为征服世界而感到骄傲时,当西方把现代化看作是自己的负担时,连西方自己的一些人也意识到,它带给世界的其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一、)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市场扩张
现代性主体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以西方为中心,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国的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到英国的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西方。现代世界经济也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一切无不遵循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当今的贸易都是以富国货币来计算的,产品价格、交易方式也是以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的。三大国际组织,即国际基金货币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今全球性基本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建立者、实施者、监督者和仲裁者,他们实行股份制运作方式,主要体现西方国家利益。其他各个领域的国际规则也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如国际航海法(IMO伦敦)、国际航海安全法(ICAO蒙特利尔)、国际食品标准条例(FAO罗马)、国际知识产权法(WIPO日内瓦)、国际汽车标准法(ECE日内瓦)等等。这些国际规则和国际机构本身已成了看不见的世界政府和全球化的工具。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逻辑,它是由资本主义逐利本性决定的。世界每个角落都正被卷入这一洪流中来,不管你是否愿意或有无准备,都已经成为这个新世界的一部分了;无论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都已经被复杂的商业、贸易和金融渠道直接间接的联系在一起了。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依赖于世界经济了。在这一过程中,跨国公司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产业制度和新的统治形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自身利益,跨国公司竭力摆脱一切控制,包括与母国的关系,甚至不惜将先进科技转移到不久就将成为自己竞争对手的国家,世界正在成为少数金融寡头和跨国公司的天下。
早期的跨国公司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以殖民扩张的方式掠夺外国资源,倾销本国产品,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其掠夺方式包括,建立农场和种植园,开掘金矿、银矿,贩运香料、布匹、丝绸,贩卖奴隶、鸦片,从事海盗活动。从殖民结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跨国公司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运作。现在的跨国公司则主要依靠上述国际规则和国际机构,借助现代通讯和交通手段堂而皇之的向海外扩张,跨国公司的资本和技术正根据全球的原料、劳动力、产品市场和税率的不同分布随心所欲地流向世界各地。
科学技术,尤其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跨国的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为实现全球范围的资源、劳力、技术和资本配置,以及全球范围的生产制造转移,摆脱母国的控制,获得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了可能。
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货币和商品流动的主要力量,大量的跨国贸易直接在网上进行,以逃避巨额关税;越来越多的国际投机资本从物质生产中游离出来,专以各种投机方式牟取暴利,通过互联网进行不受时空限的货币和股票交易,而这种交易常常与实际生产无关,这大大助长了社会的投机风气。今天,在全世界瞬间流动的资金可达到100万亿美元之巨,其威力有如飓风,可以摧毁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
跨国公司通过工资套利和税收套利,使各国之间展开更激烈的竞争,争相引进外资的结果,使这些国家被迫接受更低的工资、更低的税收、更少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和市场方面相似的比较优势,正在因彼此竞争而形成新的内部矛盾,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过程中形成的认同。一些国家变成了新兴的工业国,而另一些国家则被边缘化。全球化正在整合和分裂整个社会。
资本主义逐渐通过跨国公司,现代科技,政治干预三种方式将全世界所有的地区和民族国家纳入其文明版图,所有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在三者中,跨国公司和现代科技具有本能的扩张冲动,倾向于无限发展;政治干预则通过人为力量推波助澜。
全球化对社会造成巨大冲击,一方面,使每个人都有获得更宽的房子、更多更新的电器、拥有汽车、外出度假的权利和可能;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生产方式造成大量的产品过剩和劳动力过剩。据估计,按照现行的市场和科技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仅20%的劳动力就足够了,另外80%的人将成为“多余人”,这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精神压力。
在全球化带来经济的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贫富悬殊。当富裕国家人民因营养过剩而苦恼,需要花大量的钱来减肥时,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却有相当多的人因缺乏食物而营养不良,这对穷人是极大的侮辱,在价值上他们连动物都不如。
全球化使那些首倡全球化的国家本身也无法摆脱资本市场的支配,工资和福利的上升导致利润下降,使许多企业纷纷将生产转向海外。资本的冷酷无情使这些国家不得不降低国民生活水平,放弃传统政治对社会平等的承诺,减少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和教育支出,政府如果不这样做就会面临更多的金融危机,使国内产品缺乏竞争力,但政府这样做了,又会激发各种社会矛盾,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建立起来的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正面临危机。
近年来世界各地原教旨主义的抬头,所表达的与其说是宗教的诉求,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诉求,一种对全球化的另一种反抗,一种民族和文化身份的认同。
(二、)全球化与西方价值观的扩张
资本主义既是一种市场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现行国际关系的规范和规则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和价值取向。西方文化的传播给非西方文化的传统和社会心理来巨大挫败,它破坏了这些文化的基因,使这些文化失去凝聚力,造成这些文化的中断。
全球化也是西方价值的全球扩张。今天,当我们谈论现代化或全球化时,实际上主要是指西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用西方眼光来看待我们周围的事情,即使我们不情愿,我们正不得不像西方人那样生活。许多民族国家正在抛弃他们熟悉的价值和生活方式,西方的一切正在成为人们评头论足的标准。全球化已将西方那些带有致命缺陷的价值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现代社会价值已变成完全的物质取向,全球化更使得以科技和商业主导的文化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发展。效率替代了一切传统价值,并直接导致各种功利主义社会行为的产生。效率至上、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原则已成为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连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资本主义经济在过去强调的是生产,即如何扩大生产和提高生产率;资本主义经济在现代强调的是消费,即如何诱导人们超前消费和高消费。目前,全世界除了一些资源行业外,多数行业都已进入了买方市场,大多数商品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成了可有可无,整个市场已出现产能过剩,但人们的欲望却越来越难以满足。对多数人来讲,除了钱以外其实什么都不缺。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为制造的需求来维持的,这些需求不是实际的需求,而是由文化引发的需求,而这种文化便是西方的物质主义文化,享乐主义文化和消费主义文化。它表现为各种过分的自我强调、个性张扬和差异崇拜。
现代社会完全受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支配。现代媒体通过各种手段展现富人和名人的生活,让人们去羡慕和追逐,为发财致富提供强大动力。崇尚财富,崇尚名人,崇尚成功,崇尚刺激——已成为现代社会风尚。“贫穷即羞耻,贫穷即犯罪”已成了现代社会的舆论标准,“经济增长指数就是幸福指数”已被普遍默认,而所有这一切,正在时刻羞辱着普通百姓。
储蓄曾经是鼓励节俭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一种早期的资本主义精神,但它已经跟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完全矛盾了。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名义,一切追求更大、更多、更快、更新、更有效、更有利。现代社会的所有聪明才智全都用在了与物质有关的发明创造和生产消费上了,分期付款和信用卡便是其中两项杰出发明,它大大的促进了消费主义风尚的形成。
现代技术的发展本可以将各种产品做得更经久耐用,但恰恰相反,现代生产制造和营销理念已变成更新换代,用过即扔,以培养人们喜新厌旧的消费意识,最终达到扩大消费的目的。许多产品被人为的设计成更短的使用寿命,不能拆换,不能维修,而这种设计制造理念已被广泛接受。
现代世界观是个人主义的,个人欲望的最大满足和个人权利的充分实现被标榜为理所当然和人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时效原则、投入产出原则成了最普遍和时髦的原则,如何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成了个人和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离婚成了妇女解放,而独身、不育、乱交成了个性自由。越来越多的人把事业、房屋、汽车、度假看得比家庭、孩子更重要,这些倾向正在助长整个社会溺幼轻老的风气。现代城市弥漫的欲望和躁动,正引诱乡下的年轻人离乡背井,去尝试危险、刺激又不受监督的生活。
全球媒体市场已被越来越少的大公司所控制,通过它们,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西方的价值观正在覆盖全球,使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失去话语权。英语借助国际商业贸易和计算机发展成了世界语言,造成文化交流的不平等和对其他民族语言的破坏,据统计,在今天的互联网上,英语内容占90%,法语内容占5%,其他语种内容占5%。而其它与英语一样成了世界语言的还有金钱、因特网、人权等等。越来越多的超级市场、宾馆、飞机场、高速公路、巨幅广告、加油站、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正在成为各地的现代化标志,文化的多样性正如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在迅速消失。
全球化成了一个模仿的时代,大众文化使各种媒体一方面尽量迎合大众口味,另一方面又巧妙的引导大众的消费。衡量报刊杂志好坏的标准是“可读性”,衡量电视、电影优劣的标准是“收视率”和“卖座率”。人们靠时尚和大众文化来提高精神修养。
西方文化的入侵不仅给民族国家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心灵造成巨大冲击,也使这些国家的人们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产生怀疑,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普遍具有一种反传统的倾向,在许多地方,正在经受一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错乱。
当商品、科技、制度、规范、组织充斥了整个社会,成为主要价值和全部内容,艺术已无路可走,如果艺术与市场和科技合流,艺术便失去了真、善、美;如果艺术远离现实,艺术便失去了实际影响和存在意义。传统艺术是靠自然、宗教和人伦情感熏陶出来的,而现代艺术则是在人工合成的世界里,靠制度、商业和科技熏陶出来的,它丧失了诗意、情趣和意义。现代艺术不再表现美和神圣,不再给人以安静和谐,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现代艺术已沦落为市场的婢女和发泄的工具,要么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要么只表现各种混乱。工业文明摧毁了人类曾经有过的神圣、崇高和优美,现代艺术表现的正是人的这种机器般的冷漠和荒诞。越来越少的亲情和宗教关怀,越来越少的闲情逸致和冥思妙想,消费主义和物质享乐已成了人们主要的快乐源泉。隐藏在各种现代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共同情绪是焦虑、躁动和茫然,作为人类精神和艺术的源泉的宗教已经死去。
现代音乐不再是内心的情感抒发,给人精神抚慰,伴随药物产生的幻觉和亢奋,成了一种情绪的发泄,晕眩闪烁的灯光,巨大的欢呼场面,硝烟四起的背景,奇装异服,疯狂和弱智般夸张的动作,现代流行音乐会常常充斥了各种机器般轰鸣的节奏,声嘶力竭的大吼大叫,死去活来的痛苦表情。所有的民族音乐在旋律、节奏和配器上都在竭力模仿西方,每个民族独有的音乐遗传密码——音阶、调式、音律变得越来越模糊,所有民族音乐都加上了西洋打击乐器来加强节奏。
“迪斯科”成了跟英语、计算机、可口可乐一样的另一种世界语言,它使民族舞蹈语汇黯然失色。民族舞蹈也争相在动作、节奏和表情上模仿西方,尤其是那些富于挑逗和卖弄的姿势和表情。有些现代舞者咬牙切齿,横眉瞪眼,竭力想把那些节奏、动作和表情夸张到极至,好像不如此不足以表达内心的亢奋。其实,东方人有自己的性格、气质和风度,东方人完全没有必要去模仿西方人的言行、举止、眼神和装扮。
现代美术似乎尤其热衷于那些荒诞、破碎、恶心和变态,行为艺术或装置艺术更是一些挖空心思的怪异奇巧和内心深处的焦虑彷徨。
现代服饰和发式成了人们直接表达对现代化和对西方文化的崇拜方式,世界各地的服装都在追求如何在质地、款式、颜色和搭配上模仿西方;世界各地的女孩今天都穿着露出乳沟的紧身衣和露出肚脐眼和半个屁股的牛仔裤,成为与美国摇滚、麦当劳、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电脑、手机一样的时髦。难怪澳大利亚一位穆斯林长老将那些衣着不端的女性比作没有遮盖的肉,是自找麻烦。至于那些把直发烫成卷发,把黑发染成金发以及隆胸、隆鼻、隆唇、隆臀,都是为了在外表上接近西人。时尚已经使人们无视身高、体型、肤色和气质的差异,不顾自然和谐的基本审美原则,对自己与生俱来的长相感到自卑。
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那些充满躁动、刺激和昂贵的西方体育和冒险运动。西方体育运动挑战极限的精神违反人的生理特征,它不是带给人健康,而是带给运动员伤病;那些贵族化的体育运动(高尔夫、赛车、赛艇、马术、滑翔伞等等)更需耗费大量资源和能源,早已超出了强身和娱乐的意义,现代体育的发展主要是受名利思想的诱惑,成了一种商品,一种时髦,一种高消费,一种政治事件和国家崇拜,而这种西方的时尚对那些人口众多,资源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是有害的。
人们怀疑人类还能打破多少体育纪录,在现有的进化阶段,人的体能已达到了极限,人不可能比车跑得更快,比海豚游得更快。现代体育也属于一种现代范式,它跟现代社会的人口、经济和生态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它遵循一种线形的、加速度的发展方式,而它正在接近极限。西方的竞技体育终有一天会无纪录可破,西方体育的终结将迎来东方体育的复兴。
东方式体育运动不仅更适合东方的国情(人口众多,资源有限),而且更有利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东方的体育多为徒手运动,只需要在大自然中,利用身体本身的重量,配以不同姿势、动作和呼吸,施以不同力量和速度,辅以简单器械,就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东方价值不是崇拜肉身,而是崇拜灵魂和精神,东方的体育不仅强身健体,而且修身养性,它是一种人与自然、身与心的交流方式。
“趋同”和“单调”已成为现代城市建筑的共同特征。方言和建筑曾经是最能唤起人们身处异域的两种符号,但现在已变得模糊了。今天,无论你走到哪个城市,都觉得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相似的楼房、相似的玻璃墙、相似的霓虹灯、相似的街道、相似的立交桥、相似的喷泉、相似的广场、相似的街心花园、相似的城市格局,尤其是那些商业中心,所有的城市都成了笼罩着噪声和烟雾的水泥丛林,而鸟瞰比平视给人更多的视觉刺痛。
民族国家的建筑正在失去自己的灵魂,世界的各地的城市已变得很难从外观辨别其历史和文化了。如果是在西方,你很难分辨是在哪个国家,如果是在中国,你很难分辨是在哪个城市。现代建筑在国与国之间的区别也只能靠一点拼贴来表达了,如给一幢方块建筑加上传统的屋顶,在柱式和线角上添上一点传统元素。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传统建筑都充满了灵性和美感,都与周围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协调,具有一种内在的宁静、从容和自信。现在普遍使用的玻璃幕墙外观和平顶设计已经将那些最能体现个性的屋顶和窗户包裹起来,建筑的基本造型被简化为一个个大小、高矮不一的立方体。在一些城市甚至乡镇建筑中出现的罗马柱、巴洛克屋顶、几何图案装饰多与其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极不协调。许多所谓现代建筑为了张扬个性,刻意制造的非对称、倾斜和扭曲,使建筑失去了基本的视觉平衡、稳定和谐调。
城市化趋势和传统建筑的功能性局限使现代建筑的发展成为必然。采用玻璃幕墙以便获得更好的采光和隔热效果,平屋顶的设计,以便放置大量冷却和通讯设备。人们已经不得不都工作和生活在楼上了,也只有现代化高楼才能容纳更多的人,这种趋势正引导人们建造世界高楼的竞赛,从香港中银大厦 369米,香港中环广场大厦374米,纽约帝国大厦1250英尺,广州信兴广场大厦384米,广州中信广场391米,香港中环的国际金融中心420米,上海金茂大厦420.5米,芝加哥西尔斯大厦442米,吉隆坡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451.9米,台北101大楼 508米……
城市园林中那些过分规整和几何造型的花木,市区大面积的草坪,都在刻意追求西方的审美观,而草坪不仅比普通乔木和灌木更贵造价高,在生态效应上又不如乔木和灌木,而且会耗费更多的水、能源和人工。
到处是用洋名命名的建筑,曼哈顿国际社区,温哥华广场,格林威治广场,威斯顿联邦大厦,雅典国际公寓,比利华国际城,加州国际会展中心,罗浮广场,左岸国际,布鲁汀社区,爱丁郡院,塞特公寓,美洲花园……,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失落。
商业把什么都变为时尚,因为时尚引导消费。各种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成为时尚,性倒错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借腹生子、代母受孕、女扮男装、男扮女装、变性手术都成了时尚,节能环保产品也成了时尚,连怀旧也被作为时尚,商家为追逐利润而制造怀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