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结束后,张艺谋很兴奋地在记者招待会上,盛赞表演很成功。
其实把话留给观众可能会更好。
整个开幕式,最令人失望的地方,就是主题曲。
太平淡,太简单,基本没有什么感觉。有一些搞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主题曲隐藏得这么久,主题曲是奥运会造势的一个有利武器,现在公布得这么迟,根本没有传唱的余地了,一般人更难以熟悉那个简单的曲调,后来了解到这首歌曲的词作曲是奥运会里的音乐人,想想,这或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吧。
听到这首歌曲,一颗高涨的心顿时也减了一半。
从开幕式的文艺表演来看,张艺谋带来了太多电影的东西,就是太注重影象性,而不太注重团体操的气氛的营造。
特别是那一个卷轴,这是张艺谋最容易想出来的思维,因为在他的脑海里,无时无刻都有一个银幕在那里,他习惯性地把他的思维方式,以银幕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奥运会中央场地里的那个卷轴,就成了张艺谋展现他电影影象的一个舞台。
现在看来,那个卷轴,破坏了整个团体操的完整,比如,在那个人形变成的和平鸽的图案时,后面的那个卷轴背景太明亮,破坏了鸽子造型的完整性。那个卷轴很多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狗皮膏药,恨不得把它揭走才能为之一快。
在对中华文化主题的选用上,也偏侧重儒家文化的内容,或者说是制约了中国文明进步的落后的文化象征。而对中华文化里富有生命力的普通人的精神,却没有反映。民间的生命力,中国数千年没有瓦解的内在凝聚力,这些民族的内在张力,人民中间的闷火一样的精神,像所有的中国大片里的空缺一样,同样没有看到。
这也是张艺谋电影里的通病,可以看到一些中国文化的符码,或者在没有的情况下,不惜人为地进行制造。如“红灯笼”、“颠轿”等假民俗。在文艺表演中,张艺谋也是夸大着中国文化的形式化的符码,以一种假风俗的形式呈现出来。开头的击缶的场面,可能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也很少听过“缶”的存在,但张艺谋把它演化成一种中国文化的图腾样式。
另外,整台晚会,过分强烈地表现出中国人对于融入世界的强烈渴望。主题曲的选用,实际上在关键的最后一句“我们都是地球人”。张艺谋竭力弱化中化文化中的阳刚的自立、自尊的成份,比如,是凡在敏感的政治表达面前,张艺谋都采用一种儿童的天赖之音来弱化可能蕴含着的政治气息。如“歌唱祖国”这首曲子,开幕式上用一个女孩的甜美的声音来表达,就体现了这样的原则。
当然当孩子唱起这首充满着阳刚基调与政治气息的歌曲的时候,还是被震了一下,眼睛顿时就湿润了。
而最后出现的那一个硕大的地球,也体现了中国人渴求走向世界的一种潜在的诉求。但无数的人影,没有国界地在人家的领地上到处乱逛,不知道坐在台上的各国首脑有何感觉。就在奥运会开幕之际,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也在动刀动枪,为地球的一个国界而诉诸于枪火,这也反衬着“同是地球人”的荒唐与愚腐。
整个文艺表演过分强调中国对于世界融入的渴望,所以拎出来的一些意象,也多是以孩子体现出来的柔弱的单纯。如孩子作画,孩子与朗郎的共弹钢琴,现代的中国韵味,似乎是失去了中国的身份。中国人的精气神,在努力淡化中国人的强烈的精神愿望的作用下,显得相当的薄弱。
但开幕式最令人为之一震的地方,还是李宁的点火仪式。把李宁吊到空中,还不算什么奇异。而李宁在高耸入云的天际间像百米赛跑一样完成着奔跑的姿态时,让人感到一种壮怀激烈之感。一种中国人在劣境中不懈地奋进的姿态,给人以震撼。而且那慢镜头式的奔跑动作,也让火的运行速度放慢了脚步,而转化为一种人的脚步,一种努力的过程,于是,过去各种开幕式上的一促而就的点火仪式,化为一种共同分享、共同期待的过程,这是巧妙之处。
这个点火仪式,将给后来的举办国带来一种新的模式,很可能之后的举办国不是把精力化费在如何设计一个引人入神的点火装置上,而是如何设计火炬手到装置之间的动作上,呵呵。
总体来说,开幕式有张艺谋的程式化的东西,但也带着他失败的东西。张艺谋习惯制作一些程式,但他缺乏对人物内心的温暖的揭示,所以,整个开幕式里,看不到一些中国人的人情的美丽层面,看到一种在民间里流淌的人性的活力。这种东西,在张艺谋电影里也是缺少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