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奥运会主题曲“我与你”的后现代意蕴

火烧 2008-08-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分析奥运会主题曲《我与你》的后现代意蕴,探讨其反中心主义与主体间性,呼应信息文明社会的哲学思潮,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话关系。

主题曲不够大气正是这届奥运会主题歌的一个亮点,因为歌曲题目很有一些后现代的意味,而后现代正是信息文明社会的一个主流性思潮,它解构的是工业社会的整齐划一和等级秩序,彰显的是无中心,反基础的以人为本的情怀。

首先,这首歌曲的歌名为《我和你》,这就是对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念中洋溢的反中心主义的回应。反中心主义可以说是众多后现代主义学者的一致主张。但在消解中心的理论方式上,不同的后现代主义学说其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其中哲学家布伯的消解方式与这届奥运会主题歌曲的歌名如出一辙。布伯说,如果说“我它”模式是一种主体之于客体的征服,利用的关系模式的话,那么,“我你”模式则作为一种交互主体模式而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合作的关系真正得到弘扬。事实上,这种后现代主义的反中心主义的思想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布伯认为,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应该是我说你听的独白关系,而是相互交流的对话关系。故此,布伯还专门写下了《人与人之间》一书,认为人际“之间”(between)是最重要的哲学范畴,这一话语导致了西方哲学思潮的一个重大转向,即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转向。当然,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理想状态,因为我发现,这次我们的奥运会开幕式,就像孔庆东先生讲的,主要是一种单向性和无反馈性的倾诉,而不是双向的交流.美国国务卿奈斯成天把反对“独白”,崇尚“对话”吊在嘴上,我热切希望通过这次的奥运会,中国和西方列强之间真正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双向的,善意的,建设性的对话关系,但愿这一理想通过《我和你》这一奥运会的主题歌的流行能美梦成真!

其次, 诚如有的朋友讲的,这首歌曲的风格不够大气,说实在的,乍一听它的旋律,我也感到过于舒缓和纯粹,不够奔放,不够欢快,不够激越,但过后再听,发现这也是一种对后现代风格的体现。在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诉求,这就是反基础主义的诉求。基础主义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罗蒂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所谓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是指人类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寻找一种最终的无可置疑的绝对基础或裁判的文化努力。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看来,整个现代西方哲学,都无一例外的归属于这种基础主义。古希腊哲学家的德谟克利特把这种基础看作“原子,”柏拉图则看作是“理念”,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则看作是“我思”,等等,然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断然否定这种基础的存在。正像维特根斯坦说的,“有着基础的基础,原来是没有基础的基础。”所以,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认为,这种基础主义不仅是西方文化的一种形而上的积习,而且也必然导致一种所谓的“权威话语”的垄断统治,导致用“一”取代多,用同一取代差异,从而基础主义必然导致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上的夫权主义,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显然,这一思潮对应的是信息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张艺谋不走以往传统奥运会鳞选主题曲的老路,独辟蹊径,勇气固然可嘉,但是否有脱离中国国情之嫌呢?因为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应该以现代化为主基调,所以,就不能一味地否定整齐划一和纪律秩序.一味地迎合后现代思潮,给人的印象就是理想有余而现实性不足,不过,作为一种探索,其勇气还是值得肯定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