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民族的文化精神永远不能丢弃

火烧 2008-08-05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强调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呼吁回归传统道德与文化,反思当前社会价值观的迷失。通过抗震救灾等实例展现民族凝聚力,体现文化对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

民族的文化精神永远不能丢弃作者/凤凰淑女

功过自在人心,这句话真是太对了。
曾经我以为百姓人心过去是很齐的,但被金钱腐蚀,又被道德无用论所毁灭,看到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大行其道,我误以为那就是主流,尤其是看到网络舆论和气氛被某些不正确的引导,将我们看重的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道德文化从根基上否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白,什么是黑?仿佛经济发展有钱了,就可以推翻曾经固守多年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界一片混乱下,我感到很迷茫。

不光是我迷惑,中国人整体开始了思想道德上的摸索,呼唤道德回归,呼唤民族精神的重塑,尤其是要肯定和发扬我们文化传统中优秀的、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成了我们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迫切想摸索的大问题。
那几年就有呼吁发扬国学的,推广穿汉服的,私塾学校讲三字经的,探讨“人之初,性本善”到底对不对的。还出现了百家讲坛,易中天、于丹们把儒学孔子等历史学问讲的出神入化,养耳又中听。着实在去年热闹了一把。

虽然努力地推广了中国五千年“战无不胜”的文化,可是究竟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这些努力究竟是否对人民群众有效呢?这还是不得而知。

网络里仍然反对派占主流,一篇正面文章还是要被网络“多数人”否定和批判,可以说,谁想大张旗鼓地写一篇正面歌颂文章,你就要先做好被吐口水和被拍砖的思想准备。在愤青牢骚占主导地位的论坛里,跟贴的绝大多数都是反对和漫骂的声音,支持的声音和力量很小,甚至怕惹火烧身而不敢发声,有的人只敢用“马甲”来表达支持,有的人只敢给作者留条子私下里表达支持。俨然,网络舆论貌似一边倒,很迷惑人们。看来还是没有真的树立起民族精神啊,这是大家所焦虑的问题。

但是,因为藏独分子闹事,因为反动势力破坏中国奥运火炬传递,又因为5月12日大地震,竟然“中国人从一盘散沙瞬间凝聚成铁板一块”!这是外电报道中国精神的文章,他们奇怪于中国人平时看起来牢骚满腹,甚至他们“听到周围全是不满意和骂政府骂官员”的声音,怎么一瞬间全都变成了爱国人士和志愿者?抗震救灾的前线,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没有人动员,没有人勉强,人们就志愿的捐款捐物,伸出友谊之手,连港奥台以及海外华人也不例外,“世界华人在外界压力和天灾面前显现出空前团结”,在外界的惊呼声中,或许已经吓了那些反华势力一跳又一跳,这真是个不可思议的民族。


这就是中华精神,这就是中国魂,这也就是“战无不胜”的中国深厚文化所侵润造就了中国人的本质,这些精神究竟是孔孟之道哪本书、哪句教诲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几千年的文化道德侵入骨髓,人们发扬光大了文化其中的精华,变为人们潜意识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来说明:民间多年流传着的寒食节演变过来的清明节,其中有一段故事,就是纪念割股奉君的贤士——介子推,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晋公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了引介子推出来就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介子推没有出来母子都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禁止生火,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后来随着历史演变,这个节日演变成了清明,还在绵山当地修建了庙宇和塑像纪念介子推,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忠义之士;多少文人墨客、达官显宦,登临题咏,寓兴抒怀,抒发对介子的怀恋思慕之情。介子推“舍身赴义”的洁芳善行,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的割股食君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淳厚尚俭、信实礼让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也许,正是这种对祖国的挚爱,才是人民永远怀念介子的根本原因。(引自百度百科)


其实中国文化中许多东西都在传承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墩惶莫高窟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壁画故事,比如九色鹿;须贽提割肉济父母;尸毗王割肉救鸽;快目王以眼施人;沙弥守戒自杀;须达拿太子施象;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五百"强盗"成佛。

这些故事虽然出自于佛教,但对中国人修身养性和精神高大有极大的引导。中国人从来就是以各种形式一代一代传承着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着祖宗的精华思想。就连最近被通过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客家土楼,他们的道德精神都是敬祖先,讲团结。

我举人们2千年来自发地纪念介子推的例子,是想说明传承的中华精神、文化中,还有个人心向背问题,功过自在人心,历史不会忘记,人们心中一杆秤,称出你的真与假。现代人心问题,最引人注意的是万科那位曾经辉煌、口碑极好、快要修成正果的王石先生信口喊出捐十元后,万科市值应声贬值数十亿,自身身价也极度缩水。因为自身言论引发新劳动法极大争论的企业家还有深圳的张茵女士,她也被劳动者暗中抵制,企业市值缩水不少。没有人号召,包括“王老吉”在内的企业,却被人们支持,从道义上行为上,人们自发地购买群众认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企业的产品,而抵制道德不高尚企业的产品。尽管王石先生和张茵后来有很多善举,但人们就是认定你当时表现不佳违背了中华道德传统,而不愿意接受。这道德真是一个“看不见的手”,在主导着人们尤其是基本劳动群众的思维。这一杆公平秤啊,准着呢。

谁说中华文化和道德没有用了,我们需要全盘西化?谁喊我们丢弃自己赖以生存的精神和文化,去奉承人家的文化?谁想动摇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我想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大家都看到的,那就是中华民族不管怎样历尽沧桑变动,或者被外来民族侵略和欺负,但最终无法同化中原文化,反被中原文化所包含,最后集合成多民族的深厚中华文化。这里还值得赘述几句的就是文成公主唐朝和亲的事件:
历史上有唐朝文成公主西嫁吐蕃王朝英雄松赞干布的故事,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西藏)布达拉宫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今天,“藏独分子”不顾历史事实地闹事,某些西方反华势力在那里喧嚣,实在是没有道理。

中华民族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强大,今天我们能够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中华民族之优秀,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得宜于我们独有的文化和精神,所以,本文整篇所说只想强调一点,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不能丢,凡是中国人,都要爱护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凤凰淑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