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民意不是永远正确》是一篇“精蝇”文章

火烧 2008-07-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民意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指出网络舆论对推动民主的重要性,同时反思民意并非绝对正确,强调不同观点的交流促进认识进步。

《民意不是永远正确》是一篇“精蝇”文章


[ lup ]  发表时间: 2008-07-31 强国论坛
 

 
这几年,《中国青年报》所刊登的文章比较注重与民意表达,因此也深受读者欢迎。7月29日从事报纸评论工作的撰稿人陈季冰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一篇题为:《民意不是永远正确》的文章,这个命题本身无可厚非,现在提出的这样命题却让人匪夷所思。

仔细品读这篇文章不难看出作者正是“项庄舞剑,其意沛公”。这篇文是冲着网络民意来的。真实的思想是今天网络中“越来越多的领域,‘民意’还凭借其表达有力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而这种表达却在破坏另一些人的“民意”。作者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正在崛起的力量,往往总是容易将社会筛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留给温和中间派的空间十分逼仄。”仔细品味这段话好像求得公正在今天特别困难了。

不久之前《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米艾妮采访过我。我直言不讳的告诉她:网络中有左右之分,我是一个中间派。我这个中间派不是力求中立,公允,而是我体会到对立的言论中都有可取之处。例如我和网友我要发芽辩论“教育券”,我旗子鲜明反对“教育券”,主张“教育券”的言论虽说也是教育产业化的一个部分,但是他们认为“公办教育‘集权过度症’,而导致‘公办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存在着教育思想贫困的缺陷’”也是有道理。我反对“教育券”是从《义务教育法》的立法角度,是从教育公平角度,是从中国西部以及乡村义务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出发的。因此我对米艾妮说:“观点分左右,人不分。不同观点的交流促进的是认识进步。”我要发芽自称是右派,我有这等右派朋友也是一件幸事!

显然撰稿人陈季冰并不喜欢不同意见,如果“民意不是永远正确”,在他看来,民众还不够智慧,因此民意并不可取。

中国今天政治生活中最有生命力的就是网络力量,各种思想都在这里聚集,各种社会丑恶都在这里受到抨击。网民,网友是这个时代言论的主流,这个时代是网络公民时代。

由于有了网络批评,于是总是有一些政府官员的拙劣表演成为网民抨击的靶子,所有的网民并不想把官员们的表演成为靶子,网络中的优势就是既然有了靶子,哪有不批评的道理?官员们对待网络的态度也有三种,第一种若无其事,我行我素;第二种,害怕得要命,恨之入骨,即便如此还在假惺惺做秀;第三种,认为这是中国政治民主的生力军,重视网络言论,鼓励网络民主,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

胡锦涛总书记到强国论坛和网友在在线交流,说的话并不多,但是充分肯定了网络在今天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说明党中央肯定网友是推动中国政治民主不可替代的力量。

《民意不是永远正确》这篇文章的真正本意是不想正面肯定中央的声音,肯定网络民主,肯定网络中民意的重要性。

我最近一直在评论经济,评论市场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市场无形的手能把资源和效率调整到最优,而随之出现的负面影响就是市场投机,这是市场经济中庸俗的一面。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避免市场发育中的庸俗的成分。

陈季冰的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项庄舞剑,其意沛公”就在于此。

陈季冰说:“眼下大多数人认为粮食价格太贵,希望粮价下降或不再上涨,这个要求当然可以理解。但假如多数人要求国家以行政力量,强制米贩子不能涨价,那么这种要求就必须坚决抵制。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米卖什么价格,是粮食商人个人的经营权利,多数人无权以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强买强卖。”

我敢说如果中国粮价提高了,最大的实惠是让种粮食的农民所得,那么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决不会有反对意见,这是真实的民意。但是如果粮食涨价了,好处却是让中间商谋取,农民得不到好处,这就是“多数人无权以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强买强卖”的市场,也正是市场投机的庸俗之处。

我在《市场经济就是投机?》一文中说:“资源配置的最优,经济效益的最优和投机之间有时候变得比较难以辨认和区别,但这两者也并不是不能分清。”

我的右派朋友告诉我正是分不清所以就不能打击和反对投机。我们也应当把这位右派朋友和陈季冰的意见都看成一种民意的表达,陈季冰说:“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巧妙假借‘民意’力量,损害市场自由竞争秩序以牟取不正当私利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如果这也是也能代表民意,那只能是陈季冰个人民意。

实际上市场的所有投机,所有的损害市场自由竞争秩序的行为都是违背中国现行的法律,问题是一些政府的官员看到了这些违法行为,却视若罔闻,更有甚者,不是站在消费者一边,而是与这些奸商勾结。衡量民意正确与否,符合法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这一点陈季冰不是不懂,推行“教育券”的吴华老师我就告诉他过,你要使“教育券”在中国推行,那么首先你就要得到立法的支持,这就是法治,也是政治民主的一个部分。

中国有一些精英人物被网民虐称为“精蝇”,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虐称精英,但是这一些精英学者在传播现代思想的时候是不是考虑过中国国情,真实地了解过中国的民意?民意除了是依据法律为前提外,民意也应当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科学发展观,先进文化和民主政治概括在“三个代表”之中,代表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意观。

美国是一个中产阶级社会,中产阶级的利益构成美国的民意,这是美国的民主制度基础。在中国精英,中产阶级都不是多数,中国的民主政治不是精英政治,也不是中产阶级政治,而是人民政治民主,这是一个代表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民主。

陈季冰的这篇文章能做到吗?没有,这是一篇彻头彻尾亵渎民意的反面教材。陈季冰说:“治理国家同样需要专长”,那么不深入民众,不了解民情,高高在上就能发挥精英治理国家的专长?显然网民说这种精英是“精蝇”没有错。《民意不是永远正确》是一篇“精蝇”文章也没错。

二〇〇八年七月三十一日星期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