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选”岿然大树 蚍蜉焉能撼之——驳唐宝林“‘毛选’文章多假”论

火烧 2011-10-27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驳斥唐宝林质疑毛泽东选集文章多假的论点,强调毛泽东文章风格独特,思想深刻,影响广泛,不容置疑。

   

古语云:蚍蜉之微,焉能撼动大树。此之谓何?  

最近有幸在《炎黄春秋》九期上拜读了唐宝林先生的一篇奇文《官越做越小的吴亮平》。奇就奇在该文谈吴是假,攻击毛,丑化毛却是真。据唐先生“考证”:在《毛泽东选集》1—4卷160余篇文章中,毛起草者只有12篇,经他修改的13篇,余者皆为别人捉刀之文。如此一来,毛不仅“窃文”、“霸文”,是个“文痞”,而且贪污了大量稿费,是个“大贪污犯”!唐先生在文章中不啻于披挂上阵,挺枪躍马,甚至像张翼德夜战马超一般,杀得兴起,索性抛盔甩甲,赤博上阵;马超逢此“拚命三朗”,遂吓得落荒而逃了。于是乎,唐先生大获全胜,鸣钲击鼓,凯旋而归了。且慢!唐先生,就这样奏凯还朝了么?事情还没有完呢!  

毛泽东是否“窃文”、“霸文”,不能由唐先生一个人说了算。毛泽东文章影响之大,传布之广,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其读者至少以亿万计。在如此庞大的读者群中,还没有人发现毛有倩人捉刀之嫌。唯独唐先生“考察”出来了毛的这一“秘密”,这就不能不佩服唐先生嗅觉之灵,洞察之深,真是独具慧眼,“先知先觉”,无与伦比了!果真是这样吗?  

一切善良人之所以没有发现毛泽东的文章有假,—唐先生一定认为他们不是唐僧式的颟顸,便是司马衷式的愚蠢——是因为毛泽东为文不仅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说服力极强;尤其是文章语言,鲜明、犀利、风趣、幽默、隽永,有的更是文白相间,诗词典故、民间俗语,随手拈来,各得其妙,读来兴味盎然,特别亲切,有种无穷的魅力。—一句话,早已形成了他的文章的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同他的高尚的品德,广阔的胸怀,雄豪的性格,坚毅的精神,慎密的思维和渊博的知识是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的,旁人是无论如何也模仿不来的。倘硬要去模仿,必然是东施效颦,一眼便可识别出其妍媸来的。谓予不信,请看:  

……蒋介石说:“政府今天在军事、政治、经济无论哪一方面的力量,都要超过共党几倍乃至几十倍……”哎呀呀!这么大的力量怎么会不叫人吓得要死呢?姑且把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力量放在一边不去说他们,单就“军事力量”一方面来说,人民解放军现在有三百多万人,“超过”这个数目一倍就是六百多万人,十倍就是三千多万人,“几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作二十倍吧,就是六千多万人,无怪乎蒋总统要说“有决胜的把握”了。为什么求和呢?完全不是不能打,拿六千万人压下去,世界上还有什么共产党或者什么别的党可以侥幸存在的呢?当然成了粉末。由此可见,求和决不是为了别的,完全是“为民请命”。 ……(《评战犯求和》,《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83——1384页)  

看看看,文风怎么样?独特吧?别人模仿得像吗?唐先生你信不信?不信?你试试看。  

又如: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33—834页)  

怎么样?文章风格独特吧?唐先生,别人模仿得来吗?倘你唐先生硬要去为之捉刀,刻意模仿,必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伦不类,读者一眼便能看出来:这是赝品!不信?你试试。  

再如:  

……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96页)  

够了吧?看了这样攻势凌厉的、语言辛辣的、讽刺和挖苦腹背夹击的妙文,你唐先生胆敢捉刀么?倘连你这样聪明绝顶的,才华横溢的大学究大考据家都不敢捉刀,那还有谁敢东施效颦,自取其辱呢?  

毛主席不仅文风卓异,一般人无法企及,其诗词更是人间之清曲,天之下纶音,风格迥异于常人的;哪怕是宋词豪放派鼻祖苏轼、辛弃疾的词作,也难以望其项背。1936年他写的《沁园春·雪》,其气韵之浓郁,气象之弘阔,气魄之雄豪,真是上摇碧落,下撼九州,无与伦比。难怪蒋介石看到后妨火中烧,气急败坏,慌忙召集一批文人学士,诗词“精英”,发誓要弄出一首词来“压倒”毛词。于是乎这些“秀才”们大鱼大肉饱食之后,或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或摇头晃脑,哼哼唧唧,弄了半月有余,终于弄出了一些“绝妙好辞”,呈给蒋委员长“挑选”。蒋挑来选去,无一首当意,自觉弗如,只得骂了几声“娘希屁!”,无奈悄悄收场。  

唐先生你信服吗?不服?你弄首词出来比比看。  

毛主席诗文风格独树一帜,不同凡响,这是世人早已公认的事实。即便是“豆腐块块”的小文章,甚至一条标语口号,亦有它独特的韵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笔者在乡间任教,有一天学生送来一张传单,上面印着十多条标语,是以中宣部名义颁布的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用以庆祝元旦的。其中有一条反对美国原子弹讹诈的标语十分醒目,从语言的风格韵味上分析,很可能出自毛主席的手笔。拿给其他老师看,他们亦有同感。不久,在《人民日报》的另一篇文章中,果然印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由此可见,毛主席的诗文,即使没有署名,读者一眼便能看出,捉刀者妄想鱼目混珠,那是徒劳的。  

其实,唐先生深知自己此举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必犯众怒,但为什么还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白水田里撮起灰来”,以欺世毁毛呢?答案只有一个,无非是有人授意,他身不由己罢了。谁?体制内外的资改派,西化派呀,国外的反共反毛势力呀。他们要完全复辟资本主义,彻底推行私有制,主要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打碎毛泽东,彻底摧毁毛泽东思想;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则包含在《毛泽东选集》之中。只有把“毛选”否定了,毛泽东思想这座辉煌大厦的基脚就挖空了;再这么轻轻一推,她便訇然坍塌了。作为“第五纵队”中的一员,唐先生焉能不扬锹举镐、挥汗如雨地去挖呢?  

唐先生终于完成任务了。旋即撅起屁股跑到主子面前邀功请赏去了。赏赐了什么呀?别羞羞答答,藏着掖着的,亮出来看看嘛。啊!几根肉骨头。哈哈!  

昔贤韩愈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是之谓唐宝林者乎。  

   

2011.10.2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