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中欧关系的前景与我们的对策

火烧 2008-07-20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中欧关系未来走势及应对策略,分析欧盟战略定位与政治走向,指出美国通过多种手段影响欧洲,导致欧盟内部分裂,影响中欧合作与全球战略格局。
中欧关系发展的前景与我们的对策 (2007-03-25 14:35:03)

http://blog.sina.com.cn/cai960

与欧盟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美、俄、欧盟是全球战略层面上的棋手,也是影响中国今后几十年发展的重要因素。欧中关系由于取决于欧洲自身的战略定位和政治走向,仍然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将会影响到我们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战略布局。

欧洲自身的战略定位和政治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美关系。欧盟与美国的关系始于冷战,冷战后于科索沃战争达到高潮,破裂于伊拉克战争以后。欧盟的转向是近十年国际政治领域的重要事件,前面说过,欧盟的转向和伊拉克战争是造成美国全球势力快速消退的两大因素。但是,美国明显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采取了三重措施:一是扶植欧盟内部的反对国家。制造新老欧洲的概念,在欧盟内部制造分裂,使欧盟丧失在重大问题上统一行动的能力。二是扶植欧盟各大国(英法德意西)内部的亲美势力上台。前面说过,由于冷战和二战的原因,美国在西欧各国内部培养了大量的亲美势力,加上美国在欧洲各国的驻军,美国有足够的手段和能力去实现这一点。从目前来看,德国施罗德已经下台,默克尔亲美的立场毫无疑问。法国也好不到哪去,新上台的法国领导即使不完全倒向美国,也不会再像希拉克这样继续执行对美强硬路线。意大利大选亲美的贝尔斯科尼下台,新政府左翼亲中,但美国并不担心。前一段时期意大利的政局波动显然有美国的影子,意大利新总理甚至被诬为“克格勃间谍”,不过意大利新总理也不是吃素的,当机立断解散内阁重新组阁,化解了这一问题。但意大利政局不稳定是个长期因素,新政府能走多远值得观察。至于英国一直是美国的死党,工党保守党和美国的关系就是三条腿和一个裤筒的关系。西班牙由于火车大爆炸导致亲美势力意外倒台,这个有CIA操作不当的因素,但是西班牙在欧盟内部与以上四国的影响力差的太远,所以很难发挥重要的影响。第三重措施是操纵煽动欧洲各国内部的亲美民意。从目前来看,美国的这几步棋都走得相当成功,没有受到什么大的阻碍,一个统一的大欧洲遥遥无期。应该说,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利于欧洲的整体利益的。但这也是欧洲的报应,与欧洲各大国以前的作为有关。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欧洲的内因,法国通过欧盟宪法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一点。欧洲整体在右转,所以说今后几年内欧洲不太会再与美国发生大的对抗行动。

我前面评述过,操纵欧洲是美国的一部大棋,也是好棋,由此看来美国还是不缺乏战略家的。欧洲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地理位置、金融实力,加上殖民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对亚非拉各国的影响,包括对经济、文化、媒体、意识形态的操纵能力,在国际政治格局上的影响非同一般。如果欧洲彻底倒向美国,俄中在中东、伊朗等一系列问题上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中国与欧洲的合作,不仅涉及经济层面,也涉及政治和军事层面。其中经济层面是主流。如果中欧关系出现较大的波折,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是也不必过于担心。从长远来看,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与欧洲各国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以前的关系好是因为苏联的威胁。所以即使欧洲重新与美国走近,在决定全球战略利益的关键问题上,欧洲还是会有所保留,不会全面倒向美国。就像在伊朗核问题上德国不支持军事解决一样。这就为我们深化和继续发展与欧洲欧盟的联系提供了契机。我们要继续坚持有所作为、绝不当头的原则,和欧洲、美国、俄罗斯发展联系,最大程度的争取在战略机遇期内达到尽可能高的发展水平。

发展对欧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  利用美国。前面说过,美国的全球战略与欧洲根本利益对立是美欧分裂的原因。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裂隙,利用美国的野心,加大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分裂。当美国对欧洲的利益伤害到了一定程度,欧洲某些政党和利益团体即使再亲美也必须和美国保持距离。否则就有可能失去选民。美国在中东的深入和肆意妄为可以加大这种分裂的效果。如果我们过于当头的话,就有可能缓和这种分裂,并且处于和美国直接对抗的立场上。这无疑对我们不利。同时,美国对欧洲伤害得越深,欧洲对中国的需求也就越大。

2、  单独发展与欧盟各国之间的关系。在欧洲内部寻找政治平衡,利用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的发展与欧洲单独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的是,在欧盟各国特别是各大国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例如英法矛盾、德意矛盾、英德矛盾。上次默克尔上台以后,中国冷静对之,同时深化中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步好棋。本来在德意两国的国家状况下,中德关系优先于中意关系。但当德国主动和中国拉远距离的时候,深化中意关系就成为牵制德国和替代德国的契机。在不远的将来,在美国的操纵下,甚至有可能出现法德关系、法意关系、法西关系矛盾激化的情况,这就为我们单独发展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多机会。

3、  利用与俄罗斯的关系。中国与俄罗斯是合作伙伴,利用俄罗斯和欧洲某些国家的特殊关系,同样可以避免欧洲完全倒向美国,为中欧合作提供机会。俄罗斯是历史上和德国积怨甚深的国家,冷战后北约和欧盟东扩又加大了俄罗斯与欧洲的对立和互不信任感。但是基于能源和地缘政治现实利益的考量,俄罗斯与一些欧洲国家仍然建立了特殊关系,包括俄法关系、俄德关系。俄罗斯与法国有历史上亲近的传统,近代以前俄罗斯沙皇宫廷贵族通用的语言是法语。俄德关系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能源方面,德国不比英法两国,由于两次大战的失败和没有海外殖民地,缺乏能源影响力。德国同时又是能源需求大国,这一切就构成了德国和俄罗斯接近的基础。波罗的海输油管线的建设和施罗德就任德俄合资能源公司总裁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为了强化这一联系,俄罗斯利用现在输德天然气和石油管线主要通过波兰和乌克兰,通过天然气和石油管道事件加上波兰本身的亲美政策,进一步加深了德国对波兰的不信任感,同样促使德俄接近。其他部分使用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包括荷兰、丹麦等,在对俄政策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立性,无疑也是出于同种考虑。俄罗斯目前修建的南欧石油管线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此种考虑。南欧石油管线修通以后,意大利、巴尔干国家等南欧各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都将重新定位并得到加强。由于俄罗斯和欧洲的经济互补性不强,通过支持俄国发挥和加强和欧洲某些国家的联系,可以间接起到加强欧中关系的作用。

4、  发展加强北欧各国的关系。北欧各国相对欧洲大陆和英国有政策上独立的传统。瑞典和芬兰从冷战时期开始至今没有加入北约。北欧各国同时又是福利国家,国内贫富较均衡,对外扩张性不强,这些也造成了北欧国家和英美对外政策差异性上的根源。从大航海时代起,通过正常贸易北欧国家对中国积累了一定的感情(哥德堡号一船就为瑞典带回了半个国家的财富),重建哥德堡号并来访中国就是这一感情的具体表现。北欧各国中,瑞典最强,对中国的感情也最好,其次是芬兰。芬兰以诺基亚为首的企业界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挪威则在石油、海运等领域与中国有着良好的经济往来和合作。通过与北欧的合作,可以深化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往来,其中科技和经济往来是中国最需要的,但政治方面在联合国、欧盟等舞台双方也有重要的合作基础。别忘了上次以色列打死的联合国观察员除中国以外有一个就来自挪威,这些账最后都是要记到美国头上的。瑞典有人说:二百年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5、  利用对亚非合作,加强对欧洲的争取。西方国家的发展需要外界的市场和资源,当今世界的不发达地区主要存在于亚非拉地区。拉美地区是美国的后院。东北亚有美、中、俄、日四个强国,一个韩国是中等发达国家,很少有欧洲置喙的余地。中亚是俄罗斯的后院,目前美国也已经介入。西亚特别是中东一带有大量英法的传统利益,但目前仍然是美国占主导,俄罗斯也有一份。除此之外,欧洲国家可以借助的市场和资源产地只有非洲和东南亚、中国。东南亚一带有资源、有人口、有市场,欧洲还没有很深的介入,但并不代表不动心。事实上,欧洲各国英、法、荷、西失去对东南亚殖民地的控制权还是二战以后的事,先是被日本剥夺,然后被美国占领,东南亚的市场和资源一直是欧洲各国孜孜以求的。前文提到过,在东南亚中国目前面临美、日、印三方的围堵,如果没有新的举措几年后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很可能下降。因此,在继续高速发展中国-东盟关系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导和介绍欧洲和东南亚接近。由于欧洲经济与中国互补,而与美日经济同质化程度很高,同时东盟又与中国经济互补,因此欧洲-东盟-中国的相互接近势必起到降低美日经济影响力的作用,有利于形成欧-中-东盟的经济循环,从而将美日排除在外,冲淡美日对东南亚事务的主导权,抵消美日围堵对中国形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合作一方面中国可以加强和欧洲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加快中国在东盟的发展,同时还削弱美日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可谓一石三鸟之计。非洲的形势和东南亚有所不同。一方面,我们通过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进入非洲,切实帮助非洲发展;同时,我们帮助非洲的发展也有利于帮助非洲国家摆脱欧洲国家的控制和剥削。通过增强我们与非洲的联系,可以起到对欧美分化、瓦解的作用。一方面,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看到如果与我们对立就面临有可能失去非洲的危险;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可以为欧洲国家在非洲发展提供一定的机会。在与中国合作就可以得到非洲和与中国对立就会失去非洲的双重压力下,欧洲将不得不与中国保持合作。

当然,欧洲和中国的最终合作取决于欧中双方的利益,这是欧中双方合作的基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