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争论的前提是争论太过自由

火烧 2008-06-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争论的习惯及其对民主监督的影响,强调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性,提倡改变不争论的传统,鼓励自由争论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不争论的前提是争论太过自由
 
 
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有民不与官斗的说法,以吏为师嘛,民只能以吏为榜样,怎么能与官斗呢?再说了,官掌握着国家暴力工具,民也不敢与官斗嘛。

中国文化传统里还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官场里也很少明争的,只须看谁的官大就听谁的就是了。当然,虽然不怎么明争,但是暗斗总是不少的。
 
再说中国传统里的宗族制度,孝道,妇道等规定,都是不存在什么需要争论的,长辈说了算嘛。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般没什么争论的,一切都按“礼”的规定办事就是了,是不需要争论的。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社会上也不存在什么大规模的争论,中国社会也没有搞争论的文化习惯。在大跃进中,一些地方干部在下面喜欢瞎指挥,群众也没有争论的胆量和习惯,所以一些地方官员在下面干了不少破事,结果被老百姓记在心里了。

从这里就看到,中国社会的这个不争论的习惯是有文化传统的,但是,这显然是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如果说群众连争论都不敢,也缺乏争论的意识,那人民怎么去搞民主监督呢?如果没有有效的人民民主监督,怎么去克服官僚主义呢?所以说,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就必须推动人民改变习惯,要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转变不搞争论的习惯,而转变到爱搞争论的习惯方面来。当然,光宣传学习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实际训练才行。
 
毛泽东就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就发现只靠体制内的整风还不能有效地抓好党的建设,虽然说党要管党,但就像一个人一样,难免有时候管不住自己,这时候就需要加强一些群众监督才行,通过群众的民主监督的督促,来不断完善党的建设。显然,这就不仅要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也要加大力度推动人民民主建设。党员都是来自于社会的,如果广大人民群众都养成了良好的民主意识的话,那么,其中一些入了党的群众自然在党内也会自觉地搞民主了。所以说,搞好人民民主建设是根本。
 
要推动民主建设,首先就要破除这个不争论的文化传统束缚。毛泽东利用自己的威信做后盾,就支持鼓励群众起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虽然中国有不争论的传统习惯,但并不等于说群众心里没有意见,只是受到传统文化意识的束缚,群众不敢争论而已,尤其是不敢跟当官的争论;就算是一般的官员,那也是不敢跟比自己官大的争论的。而毛泽东把争论之风一旦刮起来,群众的热情也火爆起来了。当然,一开始群众也缺乏争论的经验,可能会闹出些笑话,但这是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不真正操练一下争论,就像学游泳不下水一样,怎么可能学到技术,提高水平呢?所以说,呛口水出些乱子也是难免的,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但是,这争论也有过头的时候,这不,这争论之风一直刮到了改革开放中。这争论太过自由了,大家的步子就都迈不开了,于是干脆再来一个不争论,先大闯大干一番再说,等有了新的实践经验后,大家自然是要再争论的。
 
在古代社会是莫谈国事,大家自然都不争论,三缄其口。但文革开了个大口子,广大人民群众都被要求关心国家大事,都要求参与到大争论中去。这自由争论风气一开,那想要再关住可就难了。就算大家都一心向钱看,暂时没有时间争论,但过后还是免不了又要争论的,这是挡都挡不住的了。
 
这不,现在争论之风又越来越刮起来了,近期的范跑跑事件闹得天下哗然,很多人不就都参与到师德这个问题的争论中了嘛。
 
这网络论坛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自由争论的平台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