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为什么要中国化-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西学中国化之一
中国的历史连续性与西学中国化之一:
前言:西学为什么要中国化
中国经济走向了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社会科学也日益繁荣和发展。这样我们就有了解答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的两大难题的条件。一个就是中国走向何处去的实践问题(外王),一个就是如何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理论问题(内圣)。在经历了90年代的激烈争论以后,上述两个问题都获得了明确的解答,关于改革开放前途的问题,中国只能走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方面,必须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要内容的西学中国化的道路。
本来这两个问题都曾经有过系统的答案。近代史上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中国人找到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并且成功地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重建的目标。
但是在关于新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道路问题上,中国人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这导致了对上述两个问题的重新思考。
80年代以来,特别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90年代,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再次展开了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问题的大争论。上个世纪初的三大学术派别重新形成,各自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自由主义者要为近代史的“慈禧太后翻案”,否定孙中山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提出在中国建立多党制衡的自由主义宪政制度。李慎之、朱学勤、徐友渔等为代表。
保守主义在90年代异军突起,成为学术主流。其主要代表人物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信仰的力量,主张用宗教化儒学的信仰取代马克思主义。港台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唐君毅等人本来就和马克思主义不是同道,大陆受其影响而产生的政治儒学思潮则提出了改造中国的政治方案。蒋庆的三院制和康晓光的仁政论,否定了现行的政治制度,提出了替代方案。
自由主义否定中国古代文明和现代中国文明的立场,除了可以得到美国政府和西方政治势力的赞赏以外,无法获得中国民众的认同。保守主义打着孔子的旗号要复兴国学,但是其宗教化儒学的基本立场是和孔子的学说(实践理性)恰恰对立的。他们说要保守国粹,实际上拜倒在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学权威脚下,表现了思想的自我矛盾。
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学术流派遭到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冲击,也获得了摆脱教条主义而新生的机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日益加深,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也日益成熟。
教条主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对立起来,也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僵化的教条,他们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照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词句。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处理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把二者对立起来,就会产生要么否定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么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在晚年研究俄国问题的时候,就针对东方国家没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带来的人的异化的实际提出了东方国家革命道路的特殊性问题。列宁、毛泽东就结合俄国和中国的实际探索形成了俄国和中国革命的道路。在东欧社会主义运动失败之际,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表现。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放到近代中国思想史的背景中来看,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的发展放到近代中国人学习和消化(中国化)西方文化的背景中看,就更是一目了然。
中国人学习消化(中国化)西方文化,一开始就是从复兴自己的文化为出发点的。但是早期向西方学习基督教,以及从基督教世俗化产生的自由主义,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直到中国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才开始走向复兴的大道。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虽然也是西学,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从西学中产生的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彻底批判。只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 中国人才能对资本主义西方有正确的认识,也才能在反对资本主义西方的斗争中取得主动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对西方文明采取了彻底批判的态度,其原因在于基督教和资本主义的西方文明造成了人的彻底异化。因此,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只能到东方特别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寻找资源。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在经典作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西文明的发展作了研究。上个世纪40年侯外庐提出了中西文明发展路径依赖的学说,指出中国文明是由家庭(氏族)到国家,家庭保留在国家里,因此是一个连续性的历史发展道路。而西方则是私有制打破了家庭(氏族)而形成国民国家,走的是一条断裂性的发展道路。孔子的仁学(实践理性)就是这个连续性发展的文明的精神支柱,他为中国文明不断地走向进步提出了目标和策略。其目标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普遍和谐的“大同”世界,其策略和道路就是大一统国家的民本主义仁政。从秦汉大一统形成以后,中国君主官僚制的形成也带来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种种困境。但是,大一统政治和儒家思想传统有效地阻滞了私有制的膨胀,中国人没有生活在人格极端异化的状态中,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中基督教式的建制宗教不能存在的基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针对的是当时资本主义带来的普遍异化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彻底否定西欧基督教的历史和资本主义的现实是有必然性的抉择。但是,在中国情况不同,在推翻了地主阶级和买办的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以后,继承儒家民本主义的思想传统,就成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毛泽东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湖湘儒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胡锦涛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更表明了儒学资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新儒家把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偏狭的和错误的,其结果只能是中国文化的作茧自缚,不能贡献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新儒家把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教和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排除出去,把断裂了多次的“道统”看作中国文化的血脉,是不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的。
本书阐述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西学的中国化两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时候就形成的。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很早就通过氏族融合的方式形成了国家制度,这就是氏族组织到国家的连续性发展。因此国家保留了宗法制度,并且演化为君主官僚制。这个连续性的民族融合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天下国家。在这个进程中也从仪礼文化演化出来民本主义儒学。儒学的重要观点就是人性本善,强调通过礼乐的教化就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西方传统从古希腊就形成了奴隶制形式的私有制,因此其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断裂性的,其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贵族制到民主制演化,始终存在着阶级分化造成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也造成了人格的异化——即奥菲斯教主张的灵魂和肉体的分裂对立。希腊哲学从早期自然哲学的机械论到苏格拉底后的目的论,再到后来的怀疑论,无不建立在灵魂和肉体,此岸和彼岸的对立和紧张中。到基督教兴起,这种对立就走向了极端的形态,现代的机械论科学的出现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形成都是和人格的异化分不开的。
中国传统的连续性并没有在近代西方的冲击下断裂,而是获得了新的表现。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大一统民本主义(人民民主)国家重新建立起来了。中国近代历史虽然经历了传统政治文化秩序的大崩溃,但是却没有能够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因为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连续性所致。大一统国家和民本主义造成了中国社会自由农民的大海洋。封建贵族消失后的地主阶级不能造成对广大农民的人身束缚。当中央政权崩溃,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地主阶级失去了大一统国家的限制妄图进一步剥夺农民的时候,农民起义的烈火就燃烧起来了。这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中国化的实际要求,中国没有工人暴动的形势,却有农民革命的高潮。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随着改革开放培植了日益活跃的私有经济,也就有了多种声音。自由主义者提出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资产阶级的多党制。但是,这个主张只是代表了一种狭隘目光和肤浅认识。他们不知道,资产阶级专政是不可能在中国确立下来的。因为,中国当代的政治秩序是建立在大众主义(人民民主)基础上的,极端私有化必然带来政治制度的崩溃,带来政治动荡和社会灾难。实际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不断融合团结为一,也是和儒家主张的民本主义不可分。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儒家传统,不仅会带来政治制度的危机,也会带来中华民族的大分裂。
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摸索形成了中国化的思想,在今天对外开放全面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时刻,中国化的原则和策略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坚持。
我认为中国化就是要对西方的经验和知识伦理化和艺术化。西方资本主义异化情境中形成的经验知识都是“去道德化”(韦伯强调的“价值中立”)的,要恢复人的本性,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创造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行伦理化道德化的改造。这就是把西方逻各斯主义的知识在实践中检查和改造,使其成为既真又善的知识。抽象的逻各斯知识落实到感性的实践中,也就是技术化和审美化。因此,我认为西学中国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伦理化和审美化,而根本途径就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在改造中发展。
站在这个立场上我们回顾近代史,回顾中国文明起源以来的整个历史,我们就会有惊奇的发现。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科学和民主的整个历史,接受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整个过程,不就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伦理化、审美化西学的过程吗?不就是一个在接受和消化西学的进程中复兴中华文化的过程吗?
我们的古代五千年的文明,原来不是我们的累赘和负担,而是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深厚的土壤和丰富的宝藏。
我要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她的深沉、博大、雄浑、睿智的文明。
邱文元
2007年12月9日星期日于曲园
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西学中国化之二
中华连续型文明的形成-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西学中国化之三
欧洲文明的特点和科学民主的缘起-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西学中国化之四
现代中国革命与毛泽东思想-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西学中国化之五
现代科学与民主在中国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西学中国化之六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