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臣’的历史
有人说中国人的历史书,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的家谱。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就来闲话一下这个命题。
闭着眼睛想一下,你眼中的中国历史故事那些令你有印象?
夏商周的历代帝王,你知道几个?
夏启,商汤,周武,三个开 国 君王,除此之外你知道什么?可见上古时代并没有什么帝王家谱。为什么呢,因为文化内在发展不足,文化传播的外在条件不足。
三个朝代,我们知道周朝的故事多一些,但是注意了,姬发和姬公旦两兄弟,你知道他们什么故事?姬发的故事多来源于后世写的封神榜。
但周公旦的故事呢,却被文人所传唱。
最典型,可能也是最唯一的一个故事,就是姬公旦在洗头的时候,看到有贤士到来,握发而立迎接贤士的故事。
对贤士的尊重,使姬公旦在中国人的正史中占有一定地位。
但实际上,这个‘贤士’是不确切的。确切的表达应该是进入了官僚系统的‘文化人’即所谓的‘臣’。当孔子只是单纯的贤士时,甚至曾经因为出身不好,而被教育官员所设的宴会拒绝。就更加不可能得到姬公旦握发而立来迎接的待遇了。
而姬公旦与姬发相比, 姬发是 君,姬公旦是臣。
这就有意思了,其实从这里已经知道,中国真正的历史是‘臣’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基本上都是负面形象的。即使开创盛世的几位帝王,其实你闭眼一想,他在你脑中的记忆也是负面的。
我们倒着往上数。
康乾盛世,由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完成。但乾隆给人的映像就是一个喜欢到处写诗,到处游玩的皇帝,他老爹就更不用说了,杀父杀兄,完全是一个 暴 君。然后到爷爷康熙,在普通人的记忆里,真正发生在康熙身上的故事,实际上只有康熙的爹可能出家去了五台山,而他爹之所以出家去了五台山,完全是为了一个女人,甚至可能是为了一个做过妓女的汉家女子董小宛。
再往上数,先跳过明朝,元朝。明朝对‘臣’不太好,有很多条条框框管治臣。元朝呢,直接就把南人,也就是生活在南宋治下的汉人贬为下九流,根本连参与政事的机会也没有,所以基本上‘汉家文人’的笔下也没有出来多少‘元朝’皇帝的各种负面新闻。这一点清朝实际也是差不多。这几年电视剧里拼命吹捧的一个清朝汉人就是纪晓岚,可是这个人在乾隆皇帝眼中,不过就是一个奴才,连议论朝政的资格都没有。清朝采用的是包衣奴隶加封建文治的统治方法,一般汉人根本不可能进入权力中心,尤其在早期的清王朝就更是如此了。所以‘文人’笔下对清皇帝的负面新闻也无法编得太多,因为你都不出入权力中心,编出来的东西人家不会信。
宋朝基本上也没几个好皇帝,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太宗马上被‘文人’们臆想出一个争权夺利,杀兄灭弟的传言。还造了一个什么‘烛光斧影’的成语来暗示宋太宗的不厚道,变成了所谓的‘谜’。
唐朝,只有四个皇帝比较出名。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外加周帝武则天。但是闭上眼睛,你能想到什么?
唐太宗玄武门杀兄灭弟,逼父退位。
唐太宗夺杨广之妻,之所以没成事,是因为有‘臣’的劝谏。
唐太宗心胸其实也不是太广,欲杀魏征,还是因为有‘臣妾’的劝谏才停止了杀意。
然后就是一堆的风流韵事,最后搞出个武则天,夺取李氏江山。
一个贞观盛世,你能看到李世民的功劳到底在哪里?
李隆基就更惨,在他获得杨玉环之前的世界,普通人是一无所知的。一讲起他,想起的就是杨玉环,长恨歌,安史之乱。但李隆基可是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可是,你依然不知道他在开元盛世的创立过程中到底做了些什么?
唐往上是隋,只存在的短短三十来年,可是却为我们造就了一个淫荡千秋的隋炀帝杨广。至于杨坚,似乎没什么可说的。行,皇帝不变态,就让他老婆变态,所以杨坚的妻子独孤皇后就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妒后,为了把住杨坚不惜诛杀其他的女人。杨坚怕老婆,那是真的因骇而怕,而不是因爱而怕,一下子,两夫妻的历史形象都拉低了。
然后是汉朝,汉朝最有名的皇帝也只有三四个,开国皇帝刘邦,汉武帝刘彻和那自认是刘家后代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三国时代的刘备。其实汉朝最值得书写的皇帝当中,除了上述四个,还有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虽没有得到皇帝位置,但是却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获得本纪地位的吕后。
可是呢,刘邦在后世人的眼中就是一流氓,无赖。刘彻是个玩女人,玩男人的高手, 暴 君,还专爱割大臣的子孙根。汉文帝,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形象都好,基本无可损,也因此名声最低。刘备呢,江山是哭回来的,一个大哭包。至于吕后,一提起这个女人,后世中人只知道她是个妒妇,而且是变态的妒妇,而且还帮刘邦杀了开国功臣韩信。可是如果吕后仅仅只是一个变态的妒妇,一个杀手,司马迁会如此郑重的把她写入《史记》吗?
到了秦朝就更离谱万里了,我们甚至连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知道,这也能叫帝王的家谱?
其实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是‘臣’的历史。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的‘君’的历史,同时连半点‘民’的历史都没有,只有臣和士。
春秋战国写的是君吗?不是的,春秋战 国时的 君不是那些诸候,而是周王朝的天子,但是在后世人的眼中,春秋战国历经数百年,你知道那个周家天子?
我们国家的 历代 君王,流传下来的具体形象,基本上都是负面的。但问题是,君王也是人,也要和自己的妻子儿女朝夕相处,也要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的。连始皇后都不知道是谁的历史,怎么看也看不出帝王家谱的味道,充其量,只是一个有选择性的帝王家谱。
什么样的选择性?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皇帝没有必要说他好,他要好了,老百姓就会爱戴他,明年的皇帝宝座就会又是他,而不是我家。
老百姓呢,对于谁做皇帝都是无所谓的,几千年来,无论谁做皇帝,老百姓依然是老百姓,受尽欺凌和剥削。所以老百姓对于这个皇帝到底好不好,其实也是不关心的。
中国的皇帝形象基本上 都是暴 君,浪荡子,要不就是疯子,傻子,败家子,总之没有正常人。
但‘臣’集团就不一样了。有血有肉,有立体感,令你为之向往和同情。而且‘臣’集团的人会告诉你,之所以有贞观盛世,之所以有开元盛世,其实是因为皇帝身边有贤臣,能臣辅佐。而之所以会出现安史之乱,是因为李隆基任用了奸臣。
皇帝真的就是怪物吗?一坐上那个位置,就只能产生负面,阴暗的新闻?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为祸天下二十年的奸相严嵩所犯的罪行和错误会比一个只搅乱天下七八年的魏忠贤更轻,更少。能逼得锦衣卫指挥史沈炼和杨继盛都出来反抗,严嵩的罪行怎么可能比魏忠贤更少更轻?但在后世的传说当中,魏忠贤简直就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权奸。
这能怪谁呢?谁叫历史是‘臣’集团所操弄的呢。
在‘臣’集团的潜意识当中,一个朝代出现盛世,基本上是忠直大臣的功劳。而一个朝代出现衰亡,则全是因为皇帝陛下眼睛瞎了的错。刘彻的暴虐都是他自己的错,但是刘彻有功绩,则都是大臣们替他争取到的光辉。奸臣虽然有罪,但都是代罪品,罪减一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其实还是一种维护‘臣’集团的思维。严嵩虽然坏,但他仍然属于‘臣’集团内的人物,所以,严嵩再坏,也是因为嘉靖更坏,是嘉靖在背后指使,严嵩只是个听话的机器。杨涟之所以好,却是因为杨涟本身就是好,好得不得了。最坏的,便是那个魏忠贤了。魏忠贤出身低层,他便坏得有主见,有独立意识,没有皇帝在背后指使,摇摆他了。
如果开国功臣被杀,‘臣’集团总会说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过错永远在皇帝身上。似乎永远是因为‘臣’的才能太高,令平庸的开国皇帝所恐惧,最终为了保有自己的皇权而杀了好人。
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治的传统,如果这个人没有极高的能耐,在乱世之中只怕早就被人一脚踢出去,别说被历史淘汰,直接就被当时的人淘汰了。在历代皇朝改朝换代的匆忙当中,都有不少所谓的造反皇帝走马灯的转,隋唐交替之际甚至出了十八路反王,元明交替之际也有数个起义反王,最后才被李世民,朱元璋各个击败一统江山呢。
‘功高震主’吗?或许历史本来的面目是开国皇帝‘功高摄臣’呢。那个‘烛光斧影’,到底是真实,还是文人的臆测?人的劣根性,‘臣’集团的利益归属性,导致了那些开国大臣们在平定天下后,开始争座次,争功劳,乌眼鸡一样的互掐。以致触犯国法,动摇朝廷的统治根基,难道数千年的历史当中,就没有这样的开国功臣吗?但基本上这样的开国功臣,在这些人的笔下是没有的。
曹操,是‘臣’集团里的一个令这个集团为之尴尬的人物,因为他公然踢破了‘臣’集团既要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矛盾心态,公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千百年来,对曹操的定位是不清晰和不确定的。他是‘臣’集团里的异类。
但这个异类,不足以动摇‘臣’集团。这个天下,是被‘臣’集团所掌控,而且被‘臣’集团分化成三个不一样的阶层。
皇帝,在天下人眼中是统治者,但在‘臣’集团眼中,却是随时可以从龙椅上拉下来踢开的。所以他们的历史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低层人民,永远是被统治阶层。根本在正史中找不到笔墨痕迹。所以魏忠贤连受皇帝指使的待遇都不存在,就是你个人太坏了,太坏了。除了这些坏得掉渣的低层人因为牵涉到上层统治者而不得不为他立传之外,其他的人,永远只是透明。
中国历史真正的统治阶层,实际上是‘臣’集团,是《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说的‘二十八代’高官士大夫。
中国历史的阶级性,一目了然。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当中,被骂得最厉害的三个皇帝,恰恰都是出身不好的,不但是不好,还是出身一个比一个差的皇帝。
秦始皇,自古就传他是个私生子,歌姬所生。所以他流传下来的故事基本上没什么好事儿,就像一个残暴的疯子。
刘邦,出身一个下级官吏,一个亭长而已,所以他便也是一个流氓,一个无赖。可是我却不懂,如果刘邦不过是个流氓,无赖,有什么可值得‘臣’集团为之推崇的萧何,韩信,陈平,张良所追随?
朱元璋,地地道道的贫民,结果,不但他被骂得体无完肤,他的子子孙孙,一直到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明朝灭亡,就没一个好。
但三百年的明朝,居然找不到好的东西?这本身就是悖论。但是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还是有人真的好这口,那个叫什么赫连勃勃大王写过一本关于明朝的书,在他的口中,明朝就是一个三百年来都变态黑暗的朝代。好在近年出了一个‘当年明月’,多少还原了明朝那个时代,可是想一想,在‘当年明月’出来之前的明朝历史,在国人的认知里,还是漆黑一片呢。这改观仅仅只是三五年的光景啊。
可能有的人会说,你所说的很多都是野史传说的内容,比如说刘备是个大哭包,那是小说演义出来的。
其实这样的话,等于说到历史的一个核心实质。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尤其是普通人,应该能明显的感觉到地位的不同,所得到的信息是完全不对等的。很多的信息都是被上层人物筛选过之后再放出来,再变成民间的传说。那么在从前那个知识文化只存在于少数人当中的封建社会里,什么样的信息能得到流传天下的待遇?
刘备是个大哭包,这是罗贯中笔下的形象,但是他创作的《三国演义》并不是凭空创作出来的,而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这些民间传说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有时候想一想,历史到底有没有记载真实,其实不见得有多重要。就算史官们真实的记载了历史,但是,那些有权利玩弄历史的人,想让天下人知道什么样的历史,想让天下传唱什么样的历史,那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历史狂人,甚至愿意在五十年之后公开真实的历史,以嘲笑那些在五十年之间受尽他愚弄的人们。他已大权在握,根本不害怕会有人因此指责他歪曲历史。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后三十年基本上就是一个对前三十年造谣的时代,近代中国的历史,明确的产生了一个‘功高摄臣’的伟大人物。无论文治武功,文采诗歌,追随他的人跟他相比都相差得太远,完全不是一个台阶上的对手。
本来这也没什么,大不了,‘臣’集团的人会把他像对待刘秀,对待汉文帝一样来冷处理。
可是偏偏,这个伟大的人物,不但功高摄臣,还完全站在与‘臣’集团对立的,千百年来一直被‘臣’集团欺压,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立场来建设这个国家,来书写劳动人民的历史。
皇帝的历史不要了,‘臣’的历史也不重要,重要的劳动人民的历史。宣传要集中在‘连’以下的普通人。这样全新的历史观念,对于‘臣’集团来说,是双重的恨和失落。
这个伟大人物,会遭受到‘臣’集团双重的污蔑也就不出奇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