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寒山诗(14)
被冷落的寒山诗(14)
[原文]
城中娥眉女,珠珮珂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你看那繁华闹市中的青楼美女,穿金戴银,富贵满身,在花园里逗逗鸟,月夜里弹弹琵琶,好不悠闲;唱起歌来余音绕梁,街坊邻里茶余饭后谈论了许多日子,津津乐道;跳起舞来摄人心魂,市井小民商家大贾都争着去看,万人空巷。且慢,这美女能热闹风光多久呢?好花不长开,好景不常在。
[万泉读书]
13首“玉堂挂珠帘”里,寒山子老先生已经诉落了一番美女了,这首还是美女话题,万泉试图从另一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寒山大师在这里讲的是娥眉女(以及“玉堂挂珠帘”所说婵娟子),实际上我们知道,他不是着意批评这些女孩子,而是对社会生活的意有所指。风尘女子的人生,无论在寒山子之前还是之后,从宫廷到市井,不知上演过多少句了,无论是史籍留名的艳妇还是默默无闻的美女,无不展示同一规律,在风光了一阵之后,最终都是悲惨的结局。诸如赵姬、来莺儿、绿珠……那些知名度高的下场不好,无以计数的青楼女子的命运就更加不必说了。
寒山子先生在这里虽然讲的是红粉女子,万泉以为其实在影射社会世故也。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似乎是众生的常态,尤其是在商品物欲诱惑遍布的器世间,常人极难超脱姑且不足为论。这种影射之于宦海,才是寒山老先生真正想要说的啊!我们可以参考许多的辉煌一时的历史人物,以窥探“芙蓉不耐寒”:为秦国推行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商鞅,为使楚人清醒过来挽救危亡的屈原,为秦统一天下做出突出贡献的李斯,为汉刘邦夺取江山立下盖世功勋的韩信……当然我们还可以举出另类例子:与寒山子同时代的李林甫、极其后世宋代的秦桧、明代的魏忠贤、严嵩等等。前者确有功绩,是靠自己拼搏取得了成就,但是他们只看进路不看后路,无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般好的常理,一往无前,下场悲惨;后者,并无多少实质功劳,靠的玩手腕、耍权术攫取了高位,颐指气使,残害忠良,也同样无视月有阴晴圆缺、满盈则亏的常理,坏事做绝,罪有应得。万泉还认为:这两类人其实有共同的发展轨迹,有相同的谢幕方式,先是蒸蒸日上,到光芒耀眼,炫夺世人之目,刹那间轰然堕地,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博得众生一声叹息。李林甫之流前世因缘今生作业,是其不善之阿赖耶本性所然,咎由自取,我人叹息一声也就罢了。
着实令我们扼腕的是商鞅、韩信之辈。万泉要说的,恰恰是聪明能干之人要好好读寒山子。这类红得发紫的人物,全在于他们不知变故,不知通达,看不破红尘。我们用当前流行的话说,悠着点吧。用佛教一般教义解析,这类人物亦是前生缘业,不能摆脱本性妄想执着迷惑的烦恼,有的可能还是贪爱执着的正业,并非想做坏事,业力太盛,五蕴业障深厚,没能修成正果。
好了,以上都可以说万泉胡扯。寒山子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请看关键的那句“芙蓉不耐寒。”
一切诸佛世界悉,见如来坐莲花。关于“莲花”是佛教的图腾,我们在“50相唤采芙蓉”中已经说过了。莲花之于佛教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唐代长安大兴善寺和尚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有僧题诗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唐代著名诗人王勃观佛迹寺诗云:“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迹全”。万泉孤陋寡闻,见识有限,国外佛教寺庙一个也没去过,所见皆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佛教寺庙里供奉的佛祖、菩萨都是用莲花为宝座,称之为莲花座。莲花台上一合掌,修得正果向如来。
佛教莲花座都做六角形,下部做一个须弥座,其上枋、下枋做三重或做四重,束腰部分每面雕刻一门,上下做仰莲与伏莲。在转角部位再做出束腰柱,束腰柱有瓶形、有莲瓣形。束腰部分还用力士支顶,上下枋都绘制彩云,如同梁枋式样。须弥座的顶部,再做一层大莲瓣座。莲瓣座分为四层,莲瓣除每瓣边缘处,绘制白、红、白三条曲线勾边。每个莲瓣的外表还绘有图案,有的莲座在仰莲处,不绘花朵,只渲饰色彩勾边图案。很多佛塔也做在莲花座上。佛塔,佛之象征也,塔即佛、佛即塔也。至今尚存有近数十座辽塔,几乎每一塔都在基座上设有莲座。
那么,莲花如此庄重,寒山大师为什么这样调侃它呢?
我们回过头以古人作比喻吧,范蠡、张良之类的老兄就比较高明,拼搏了,奋斗了,自己的抱负实现了,于是隐姓埋名,消迹于人海之中,遁入于荒野之间,保全了身心与名节。什么是佛?这才是佛啊!所以,寒山子先生说“芙蓉不耐寒”之芙蓉,是名色也;修得正性才是莲华,是为佛也。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