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寒山诗36
万泉读《寒山子》36
[原文]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
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相笑傥不止,东边复西边。
[
街东头那家的老娘们刚刚暴富了几年光景就得意忘形了,想当初她穷得不敢正眼瞅我一下,今日她笑我穷酸了!唉,她笑在我后面是一种快乐啊,谁叫我当年嘲笑她呢。吁,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人们活着的境界就是这样互相取笑不止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人们啊在比试着看谁笑到最后呢。
[万泉]
据说,文学的主题是人性爱情,社会学的主题是否是富贵贫贱?生于贞观之治的寒山子为何遁入空门远离喧嚣?具体原因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以我们今日之盛世来猜度,也许能窥见一斑。
在政治军事大动乱的岁月,人生大起大落司空见惯,一户豪门一夜之间一贫如洗、家破人亡,人们多般不会耻笑他,哪怕是仇人幸灾乐祸对他吐唾沫,也不过是发泄旧日对他的仇恨而已,和社会心态的嘲笑不是一回事。一次地震、一场飓风,没有人会去嘲笑受害者;日本鬼子在重庆上空投炸弹、恐怖分子在耶鲁撒冷街头自杀爆炸、麻原邪教在东京地铁施放毒气,无论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碰上算你倒霉,没有人会嘲笑受害者;美国人在广岛长畸投下原子弹,玉石俱焚,谁嘲笑了日本人民呢?政权更迭造成的人生落差也不是个人能左右的,英雄史观说某人改变了历史,从大尺度史看,该某人不过是一个历史符号而已,个人能力永远不可与时势对称。据传说寒山子生于隋朝,活了100多岁,大约经历过安史之乱,看破世态炎凉,自在情理之中。在历史大潮汐时,人们起伏错落互位,除却捉对儿的敌人,无关的人们也只是冷眼旁观,并不对胜败哪方取嘲笑态度。中国人民曾经唾弃袁世凯,也不属于嘲笑的范畴。
而在太平盛世,似乎是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贫富差距的大起大落并非出于社会大动乱,只是由于商品(权力)交换中的竞争造成,于是,失败者理所当然要遭到嘲笑,尤其是在市井平民中。这虽然也有些残酷,但毕竟是由个人自己埋单的结果,而且失败的一方往往还可能东山再起!这才是耐人寻味的。这是一种常态的人际关系,它优于“三纲五常”的固定模式,是对“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否定,是人们不可逃避的辩证法。寒山子也没能免俗,写了这许多诗来嘲笑我们芸芸众生。
这种人情世态尤其符合当今市场经济飞快起步震荡发展的中国。想当年文革大动乱期间,许多牛鬼蛇神、走资派,一夜之间成为阶下囚,各种高工资、高待遇包括种种“特供”全没了,人们并不嘲笑他们,大家清楚这不是他们个人无能的结果,别人也穷没有嘲笑他们的资本。至于造反派中少数人取得“特供”资格,但他们以政治为标榜,不屑于在金钱方面嘲笑他人。文革结束,牛鬼蛇神、走资派平反,手里拿着大把补发的工资,辛酸的热泪都流不完,哪有闲气去嘲笑落汤的“三种人”。广大群众更是只有看热闹的份儿。
暴风骤雨结束了,后来的发展有些意思了,回城的知青、待业青年开始分化,端铁饭碗的开始分化,下海潮潮起潮落,出国热热风热雨,炒股炒楼,买官卖官,人生百态,异彩纷呈,我们终于看到了河东河西在风和日丽中发生的变化。“东家一老婆”的嘴脸又回到人们的交往中了。“相笑”使许多老实巴交的人感到极端的愤怒,万泉以为那是笑错了人所致,人家开不起这样的玩笑啊,你偏要笑贫不笑娼。
也许“相笑”有益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它是改变死寂秩序的心理动力?它能触动人们去开发进取?
也许“相笑”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它是改变敌对行为的心理良药?它能激励人们去公平竞争?
也许这不是寒山子的本意,但贞观之治维持了唐代相当长的一段太平盛世却是事实,他老先生揭示“相笑傥不止”的人情世态,本质上也是让人们面对竞争要看得开些,不要太投入,不要太执着。今天不在这里考究他的真实意图,只是借来说事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