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中国文化的基础、支点与愿景
重构中国文化的基础、支点与愿景
——以平民文化打破精英文化的崎型发展
田忠国
重构中国文化,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目标,所谓明确重构中国文化的目标,就是要是明确重构中国文化必须达到的目的。重构中国文化目标如果不明确,只会导致新的混乱和不必要的纷争,很难形成价值目标共识。坦率的说,我是个文化强国主义者,我只所以这样认为,首先在于,世界上什么都可能战胜,但唯一不可战胜万世不灭的是自强不息、与人为善、无私奉献、和谐共存的精神,其次,社会的价值秩序是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因为,一个没有价值坐标的社会,是个缺少发展目标,混乱不堪的社会,再次,文化是孕育国家发展战略的母体,没有博大的文化体体系,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机制。上高中的时候,在如火的岁月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在这句平常话的鼓励下,我们自由的行走在思索的天空上,努力寻觅着各自心灵中中国和各自的未来图景,那时,社会为每个有志于实现心灵中图景的人构建了实现梦想的平台,但是,后来,在不知不觉中,我发现供人们平等的实现梦想的平台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若想实现个人梦想,需要二个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一是血缘关系,二是金钱,也就是说,没有血缘为个人发展开辟路径,那就需要拥有足够的“买路钱”了。我为此困惑,也曾为此想一死了之,但在修练忘我的过程中发现,练成了坐忘后我才发现,其实自忘荣辱贫富是一条不错的思索的路子,于是,在思索的道路上一路走来,走了三十来年后,便有了本文。
一、形成社会价值目标共识
形成价值目标共识的原因,一方面与文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社会经济利益更有关系,甚至可以说,一个社会能否形成价值目标共识,社会成员有没有政治经济的平等权是其主要基础。当然,决定社会成员有没有平等权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社会有没有平等的思想文化,而平等的思想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各阶层反复搏弈,人类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各阶层搏弈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暴力搏弈,另一种是和平搏弈。从世界各国的社会实践上看,不经过暴力搏弈是很难形成和平搏弈的理性的。面对这个悖论,我真的希望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构建历史经验的理性,而不是在血腥中建构新的理性,并在此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各阶层和平搏弈机制。中国只有构建起社会各阶层和平搏弈机制,价值目标共识才有可能形成。如果一个社会缺乏价值目标共识,甚至价值目标是矛盾或冲突的,社会矛盾加惧,社会混乱乃至动荡必不可免,但是,大乱大治,这是社会历史不可逃脱的过程。社会之所以“由大乱走向大治”,其根本原因就是,导致大乱的原因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差距的拉大和价值目标冲突,也是整合社会各阶层价值目标共识的开始,因为,所谓大乱,不过是社会各阶层经济利益搏弈的现象,是经济利益从无序、不合理,到有序、合理的整合过程。和平搏弈无法解决矛盾焦点的时候,暴力搏弈必不可免,暴力搏弈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暴力革命又必然会到来的。中国现在仍处于和平搏弈的阶段,能否在这个阶段解决社会经济利益不合理的问题,是中国能否避免暴力搏弈的关键所在。
聪明的政府只会鼓励、保障社会各阶层政治经济利益诉求,搭建社会各阶层平等的和平搏弈的平台,并通过社会各阶层的和平搏弈,取得社会经济利益合理化和价值目标共识。愚蠢的政府才会压制社会阶层利益诉求的声音。但是,压制利益诉求声音之所以说是愚蠢的原因,就在于它迫使中国社会走向了一条暴力冲突的不归路。
二、重构中华民族的自信和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精神
在本文一开始,我就回顾了如火的岁月在行进途中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现在,你可以说那个时代有错误,但你不可以否定那个时代焕发的自信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在纠正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错误的同时,也把中华民族的自信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也一起埋葬了。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记忆中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图景:贪婪的精英欲望横冲直撞,在毁灭平权、民主的价值秩序的同时,构建刚刚被消灭的等级秩序。正如 仲大军 先生在“中国进入了社会矫正的历史时代”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是中国平民大众第一次追求平等的革命,那么继改革开放30年的权贵复辟之后,中国必将发生第二次平民革命或第三次平民革命。中国近代和当代的历史主轴是大众与封建专制制度的反复博弈。这场博弈必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真正实现而结束。”事实上,平民革命的代价毕竟太大,或许暴力与血腥不可避免,所以,避免暴力与血腥并不是平民单方面的社会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特别是占居政治经济利益绝对支配地位的精英阶层,就更有责任反思改革开放的历史错误与历史正确了。今天如果不认真反思,就是明天精英们的最大风险,因为,世界上最残酷最暴烈的莫过于阶级报复。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是这样,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也同样会这样。如果我们不能正确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中国将永远难以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也无法重构中华民族的自信和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正确的面对历史,才可能正确的面对未来。
三、构建新的多元并列系统闭环思维法
重构文化的另一个重大责任,就是构建多元并列系统闭环思维法。这种思维方法,叫“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叫“系统思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叫“加一倍法”。从表面上看,“加一倍法”只是个数学模式,但这个数学模式,恰恰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程序逻辑为模型,演绎了多元并列系统闭环思维法。从这个角度上说,所谓重构多元并列系统闭环思维法,不过是重新解读中国古代智慧而已。在我看来,开发智慧的途径是缩小智慧的盲区,而多元并列系统闭环思维法,就是缩小智慧的盲区的有效途径。但是,在一切“从洋”的今天,我提出这个问题不仅不合时宜,更不合精英锁定的洋化目标,甚至是对精英文化的一种反动,从这个角度上说,精英对我的惩罚和封堵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上三点,我以为是文化重建应该达到也必须达到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思考下一个问题:文化重构的基础是什么?
四、重构中国文化的基础
重构中国文化的基础,我以为一是传统文化,二是革命文化,三是西方文化。也就是说,以人民平权为价值坐标的核心,通过对这三种文化的比较分析,在吸收、融合的基础上求发展。凡是有益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有益于培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文化成分,我们都应该吸收,也必须吸收,但对于一切有损于国家和人民利益,有损于社会和谐发展,有损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文化成分,我们都应该反对。这应该是所有公民的共同责任。但是,在阅读各家各派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比如,对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其实人们争论的并非要不要普世价值,而是个要什么样的普世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方认为,资本的绝对权力和资本民主的绝对权力,才是普世价值,而另一方则认为,资本的绝对权力和资本民主的绝对权力不仅不是普世价值,而且还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灾难。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有社会成员拥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社会各阶层才能在和平搏弈的前提下相互制约,并在制约过程中形成平等而又和平的搏弈机制,消除精英特权和资本特权,社会才可能进入良性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的发展机制。
五、文化重构的支点与愿景
建设“富裕、民主、和谐、文明、强大”的中国,应该是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景。在这个共同愿景下,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支撑这个愿景的三大支点在于: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上拥有不可置疑的平等权。以此为核心或者以此为基础,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上平等的参与权、管理权和分享权,就构成了文化重构的三大支点。而保障这三大支点完好无损的有三点,一是平等的民主制度,二是平等的价值秩序,三是完善的权力制约结构。因为,如果没有这三大保障体系,随着国家领导层的更替,构建起来的三大文化支点也可能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在这方面,我国存在太多太的教训,不能不记取。因此,以社会价值秩序、平民情感为基础,大力创建人民平权的民主制度文化,就成了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今年春节刚过,我回家听母亲说,一位疯老头天天如癫似狂的四处游走,并且边走边反复颂唱:公平正义、民主平等。我母亲说,很多人都跟着那个疯老边走边流泪不止,有时,也跟着那个疯老头大声颂唱起来。后来,母亲边流泪边说,哪年才有“公平正义、民主平等”呢?面对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我怎么也找不到精英们所说的“群盲”和“大众暴政”的痕迹,找到的只是平民百姓对“公平正义、民主平等”的渴望。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