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是真正的大慈善家

火烧 2007-11-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毛泽东的慈善行为,通过小杨丹的悲惨故事和习近平与吕侯生的感人经历,体现毛泽东的慈善精神和爱心事迹,突出其作为大慈善家的形象。

毛泽东是真正的大慈善家 

世间行  2007-11-12

先看几件事

故事—

为筹两万治疗心脏病 七岁小杨丹乞讨到死

现代版《丁香花》悲情故事在北京真实上演;河南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七岁女孩杨丹,为治病随父母到北京乞讨,但始终筹不到两万元手术费,求助无门之下只好返回老家,不久告别人世,结束了短暂的一生。近日,有拍摄者将她生前行乞的照片曝光,无数网友为之震惊、心痛、流泪,纷纷感叹:一条生命居然不值二万元!
一组名为《一个北京街头乞讨的小姑娘之死》的图片,最近在各大论坛广为流传,拍摄者张仁杰在去年遇到了正在和母亲及妹妹一齐行乞的小杨丹。当时杨丹的脸色呈不健康的紫色,母亲无奈地说,小杨丹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家没有钱,所以只好来北京乞讨治病。尽管杨丹早出晚归地行乞,但每天也只能乞到十元多的善款,一家四口更要在垃圾堆居住。日月星随,杨丹的病情开始恶化,连走路都呼吸困难。但受尽病魔和生活的折磨的杨丹仍然乖巧,每天带妹妹去乞讨;张偶尔带她去餐厅吃饭,她也拘谨得不敢大口吃肉;张给她玩具,她也先让给妹妹玩。
一个冬天早上,杨丹忽然病发,全身抖动呼吸困难。正在这时,本港某着名服装公司的董事长到北京大学演讲他慈善一生,张赶到北大,当满满的听众面前,流泪向该董事长鞠了三个躬,求他救救小杨丹。
慈善家笑要张等消息,张第五次致电相求时,得到的回答竟是“以后不要再给我电话了!”小杨丹只好坐火车回老家河南,回去前她满怀希望对张说,会在家中等好消息,但不久便死去。
张近日把小杨丹的生前的照片在网上公布,马上引起极大的轰动。网民纷纷留言指小杨丹是现代版的丁香花。《丁香花》是首令人感动的歌曲,歌中写“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院子栽满丁香花,我在这陪她……”。

——笔者语:如果我是那位慈善家,估计也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

故事二

1968年,习近平从北京到梁家河村插队,习近平不会做饭,吕侯生就把做饭的事「承包」了。习近平酷爱学习,常在煤油灯下读着吕侯生连书名都认不得的书,吕侯生就憨憨地坐在油灯的一旁,陪着习近平看书写笔记。晚上也不回去了,一条被子两人合伙盖。

1994年,吕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在医院治疗两个多月,花了6000多元仍不见好转。本来就贫困的吕侯生已债台高筑,实在没法了,给习近平写信说了自己的状况。不到半个月,习近平给他寄来500块路费,请他到福州治病。此后,只要在市里,习近平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吕侯生的病榻前来一趟,他说:「侯生,给你治病,都是我自己花钱,花多少我都愿意。」

经过治疗,吕侯生的病得到了好转。吕侯生要回陕北了,习近平给他买了一张飞机票,还把2000块钱塞到吕侯生手里。吕侯生激动地说,近平同志,真不好意思呀,这一趟花了你几万块。习近平说:「谁让我们是朋友哩!」

1999年10月底,吕侯生在山西太原武警医院做了截肢手术,习近平闻讯后,将医疗费全部支付。2000年1月,吕侯生第三次到了福州,这时习近平已当选为福建省的省长。吕侯生是戴着假肢一瘸一拐去的,一见面,习近平用手反复摸着吕侯生的右腿,高兴地说:「我的农民朋友大难过去了,咱一块合影做个纪念吧。」


——笔者语:如果有十个、百个这样的农民朋友,习书记怎么办?

故事三
这是我们家的故事。90年代的某一天傍晚,天空下着大雨,爸爸从外面赶回来,手里捧着一大堆草药。妈妈说,“早上我刚买,又买这么多。”爸爸说,“是个老阿婆的……”我立马在旁边插话:“我知道了,肯定是老爸看见天下雨,阿婆没卖完,老爸就全包完了。”老爸爸哈哈笑:知父莫……
老爸是毛泽东年代的干部,长年累月下乡和贫下中农“三同”。按以往的工作惯例,老爸会先了解情况。一个老人如此辛苦在外谋生,基本是三种情况:一是爱好,闲不住的;二是孤寡,无人照顾;三是家有儿女,但有矛盾,分居了或有特别的困难,需要帮助。第一种情况,不用管,说几句注意休息,闲劳结合就行了;第二种情况,要向相关部门报告,落实五保措施;第三种情况,要派人调解矛盾或资助。现在,这个无可奈何的老党员,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把老人手上的东西全买下。

——笔者语:
慈善有真、伪、虚、实四种。其中,真、伪是从发心上说的,真正就因为同情他人,为他不为己的,是真慈善;借行善之名谋私利的,是伪善。虚、实是从果上说的,就是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的,尽管发心是真的,也是虚的。虚善,帮得一时帮不了一世,救得一人,救不了群体。毛泽东年代的干部,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在行善,只是在工作,天经地义的工作。和贫下中农三同,就是给农民做干儿子,白天出工,晚上回来家务抢着干,挑水、劈柴、喂猪……在毫无关系的人家中,做得比亲儿子还要合格。于是农民出城,会时不时拿点菜干、红薯之类的看望干部。毛泽东年代的干部,只有工作,没有行善。农民和干部只是朋友,没有施与受的关系。而这恰恰是佛家强调的行善的最高境界。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实行集体主义,没有私有财产就不能很好行善。这正是分不清虚、实善造成的误解。为集体多作贡献,于内不见行善者,只是职责,是工作人员;于中不见过程,只是工作;于外没有具体的受益人,正好符合佛家行善“三不见”的最高要求。毛泽东是伟大的,将这样难以做到的事通过制度实现了。而千百年来的行善者,能脱掉对善业的执着是很艰难的,故而法师们常说,无出离心,行善也逃不脱轮回,因为要受福报。

结论:毛泽东是真正的大慈善家。个人完全无私,倾尽全力去行善,都比不上一个很脆弱、很低级的制度之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